张其锦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张其锦

博文

科学难题

已有 4896 次阅读 2007-9-19 17:15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科学网作为头条报道了我国科技管理部门提出要征集10000条科学难题。这是抓住了基础科学研究的“牛鼻子”,是集中大家智慧,向科学进军的又一个新的举措。相信很快就会有很多难题提出来,给基础科学研究的人员提供目标和研究内容。在迎接这样一个事情的时候,应该做一些相应的准备:

首先,认识科学的内涵,保证真实的科学难题被提出。这里又有什么是科学的问题。前一阶段,科学和伪科学的争论很是热烈。执西方实证科学方法的人认为中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科学,以中医为代表的中国“虚论”科学方法的研究是伪科学。这里“虚论”是根据中国科学的发展特点提出的新名词。是什么特点呢?中国科学是在封建经济基础和皇权上层建筑的环境下进行的。在这样的环境下,任何实证性的科学研究都被认为是雕虫小技,而进行国家大事研究的人物多是从科举出生,多会权术,仅有的一点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也是哲学性质的“虚论”,这样既可以在有问题时逃避责任,也可以在成功是故弄玄虚,糊弄上下左右。这样使得中国的仅有的一点科学结果也只能是“偏方治大病,就看对症不对症”了。由此可见,前述科学和伪科学的争论,是两种科学方法之争。回到开始的话题,如果要给科学一个定义的话,应该在更高层次,或者在更普遍的意义上定义科学是一个探索未知,寻求规律的过程。明确这个定义,只要在这个过程中付出的努力都应该看成是科学,无论她在方法上或者在结果上还存在什么样的不足。同时,在提出科学难题时还要将科学与技术区别开来。我们国家是一个不发达国家,很多有待解决的技术问题,现在普遍归为应用基础研究的一部分。进行技术性研究带有显著的应用意义,而科学问题只能是潜在的应用价值。对于没有显著应用价值的研究,在国内很难有人提出,就是提出了也很难达到共识,获得资助。从这个意义上讲,现在提出征集科学难题,无论是否能够得到,都是值得提倡的事情。

其次,要注意伪科学的出现。从上面的定义,不科学很好定义,即是不探索未知,不寻求规律的过程(对于那些卖假药,制假油的假科学不在此讨论,那是刑法的责任)。可是要给伪科学一个明确定义就难了。但是在征集科学难题时,明确判断科学或者伪科学又是必要的。特别是在目前浮躁的环境下,能否得到真正科学难题,能进行判断是一个必要条件。有些是在自觉和不自觉的过程中成为了伪科学。最著名的例子就是一位老先生在大跃进时期的一篇文章,论述太阳能如果100%转换成粮食,亩产会达到很高数字。实事求是的说,老先生的计算符合实证科学方法,方法并没有错,但是结合实际太阳能转换效率,就知道这篇文章只是一个科学童话,如果当真,就是伪科学了。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实证科学方法也会产生伪科学,而伪科学可以视为由于没有考虑周全的科学研究过程。这应该是可以宽容的,因为科学本身就是一个探索过程。另一方面,还要看到,中国的“虚论”方法,很容易导致伪科学。目前的中国文化环境,还没有完全脱离几千年的传统,“虚论”的方法又很容易上升到伪科学,这是在征集科学问题时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最后,我们还要准备对付科学至上的来临。我们的传统文化,造就了聪明的中国人。这种聪明使得中国人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会迅速得利。也就是人们熟知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之说。我们为了发展科学技术,不能说不动脑子,但是事情往往与动机和愿望不符。例如,当初为了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对发表研究论文进行鼓励。如今,无论何种工作都讲究论文。中国的论文发展极为迅速,很快成为论文大国。但是,科学技术的水平处在什么位置,是否与论文大国相对应,就没有人讨论了。这种论文至上的现状与我们高科技产业仍然以引进为主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提出征集科学难题,会不会出现科学与技术的高低不同待遇?科学至上同样是不科学的。我们国家目前最缺少的不是仅有潜在价值的科学,而是缺少伴随现代高技术而来的雄厚经济基础。更重要的是,科学是没有国界的,是可以和需要公开发表和公开讨论的;而技术则是保密的,具有经济效益的技术是需要巨大经济代价才能获得的。在这种情况下,向科学进军要实事求是的进行,要看到科学发展离不开社会的经济基础和相应的上层建筑。离开这一条很容易产生大跃进,导致科学至上。

 



“10000个科学难题”征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404-7539.html

上一篇:纳米之后呢?
下一篇:惯性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14: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