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汝清教授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rqyang 看博客、写博客,快乐每一天! 上海交大杨汝清

博文

抢占高地——《勇敢的机器人》-9

已有 8474 次阅读 2008-12-12 07:51 |个人分类:原创小说|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机器人, 科普, 科学小说

  

     勇 敢 的 机 器 人 (科学小说)

 

    青水洋

 

  9. 抢占高地

 

春节后的北京,天还有点冷,但人们从树枝上已经嗅到了春天的气息。

黄庄中科院的宿舍楼里,一位老者在厅里踱步沉思。他个儿不很高,圆头大脸。他头发开始稀松,大大的额头也多出了几条皱纹。

大厅正面挂着一位友人送给他的字幅,上面写着刚劲而又不失秀气的4个大字:光耀中华

主人就是中国光电学之父,我国应用光学及光学工程主要奠基人,中科院、工程院院士王大珩。

王大珩院士从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调到北京以来,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主任的位置不得不使他站的更高、看得更远……

1983年美国提出了SDI战略防御计划——“星球大战”计划;

苏联为首的东欧集团马上制定了针对性的“科技进步综合纲领”;

接着西欧17国联合签订了发展高技术的“尤里卡”计划;

日本紧紧跟上制定了“科技振兴基本国策”。

全世界的强国和大集团都纷纷瞄准高科技,抢占21世纪的战略高地。

形势咄咄逼人,战争的硝烟正从实验室开始蔓延。

中国怎么办?我们经济实力不行,只能作为观众观看别人在高技术舞台上的演出?还是自己积极参与,争取在舞台上有一立足之地?

答案当然是后者!

王大珩对媒体曾说过:搞“两弹一星”的时候,我国的经济实力与美苏相比差得很远,但我国“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只花了不到美苏二十分之一的钱就搞出了“两弹一星”,这样在国际上的地位就大不一样了,人民也才有了不受核威慑的生活环境。

高技术,我们一定要干!

步进入书房,打开台灯,慢慢坐下。他情不自禁地又看了一下书桌上的一张照片……

英俊的面庞、炯炯有神的眼睛、一头“一边倒”式的黑发……,老院士的心口好像又被扎了一刀。

那是他的学生,心中的爱徒,中年光学家、当代知识分子的楷模——蒋筑英。

半年前,他回到长春光机所的俱乐部大厅。在摆满鲜花和花圈的灵台前,他强忍悲痛致完悼词,然后手捧蒋筑英的骨灰盒坚持要送他到长春革命公墓。白发人送黑发人啊!老泪纵横的他,使会场哭声一片。

当他听到43岁的蒋筑英在成都出差时不幸去世的消息,他紧握双拳狠敲着自己的太阳穴,流泪高喊:“这是从何谈起呀!中国科学院刚刚决定把光机所的领导重担加给他,他却离去了……”

今天,当人们看着图像清晰、色彩逼真的国产彩色电视时,可能没有多少人能知道,蒋筑英为此付出多少艰辛的劳动,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

蒋筑英劳累过度、英年早逝,王大珩院士悲愤难忍、思绪万千!

他看着国际高技术战争的硝烟,思考着我国高技术发展蓝图。

中国需要高技术,更需要发展高技术的人才!而人才必须在高技术大舞台上的锻炼!

他摸着灰白的头发,深陷的皱纹,眼睛又有点湿润,但嘴上却露出了难得的笑容。

 

门铃响过不久,一位70多岁,年龄与他相仿的老人步入客厅。

他就是我国著名的无线电电子学家陈芳允院士。担任国防科工委科技委要职的陈芳允,从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出笼后,中国该怎么办的问题,成天都在他脑子里打转。在一次研讨会上,王大珩提出,中国应该把握住这个机会,积极参与世界性的高科技领域竞争,不能延误时机!

对找王大珩商量去!

“芳允,我也想找你谈啊!” 王大珩喜出望外。

两位老人促膝长谈,不知不觉中聊了一个晚上。

王大珩说:“中国财力有限,不该发展高科技的说法,将会阻碍高科技发展。”

陈芳允说:“国家与小家一样,要精打细算过日子,得把钱用在刀刃上。涉及国力竞争,牵涉到国家命运的钱就不得不花!”

两人达成共识:没钱可以突出重点项目,制订有限目标。没钱少买几辆豪华轿车行不行?

临别时,陈芳允说:“我们是不是联名给中央领导人写封信,这样事情落实起来可能更快一些。”

王大珩说:“太好了,干脆直接写信给邓小平吧。我来起草!”

王大珩花了一个多月时间完成了草稿,信中写道:“……为了我国现代化的继续前进,我们就得迎接这新的挑战,追赶上去,绝不能置之不顾……稍一懈怠就会一蹶不振……此事有关我国今后的国际地位和在经济和国际方面能否进入前列的问题,我们不得不说……”

初稿《关于跟踪研究外国战略性高技术发展的建议》陈芳允看后连声称赞,随即又把信送到了王涂昌和杨嘉墀两位老科学家的手上。

王淦昌,中科院院士、著名高能物理学家,核工业部科技委副主任。

杨嘉墀,中科院院士,著名空间自动控制专家,航天部空间技术院科技委副主任。

两人看罢信后,非常兴奋,大声叫好!接着,四人又聚在一起开始了逐字逐句地推敲。

综合了3位专家的意见,王大珩又拿起笔正式定稿。他在信的抬头处写着:邓小平、胡耀邦、赵紫阳。信的最后,4位忧国忧民的科学家依次郑重地签上了自己的大名。

信写好了,4位老人却发了愁,怎么送?

按常规渠道向中央送信,一级一级往上走,估计没有几个月也送不上去。

杨嘉墀望了一下陈芳允,陈芳允看了一下王淦昌,王淦昌望了一下王大珩。

突然,王大珩拍了一下大腿,想到了他的一个助手张宏!

张宏,中等身材,结实有力。197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与邓楠是同班同学。1971年两人在老爷子劳动的江西一个拖拉机修配厂举行了简单的婚礼,没有一桌酒席。

198633,张宏痛快地从王大珩手中接过了信,激动地说:“这是为国为民的大事,我今天就想法送去!”。

  “这个建议十分重要,找些专家和有关负责同志讨论,提出意见,以凭决策,此事宜速作出决断,不可拖延。” 198635,邓小平看后批示!

此后,国务院连续多次召开会议,讨论制定《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

19868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这个《纲要》,并决定拨款100亿。

100亿?4位老人想也没敢想!王大珩激动地说:“我想能有个几亿也就不错了。”

86年的3月,阳光明媚,春风暖人。在这阳春三月里,中国政治家和科学家携手,作出了历史性的抉择!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863“计划从此开始在中华大地实施,中国选择了生物、航天、信息、激光、自动化、能源、材料等7个技术领域的15个主题项目,开始了高技术的攀登!

 

 

                      10.整装待发

 

身处庄严的人民大会堂讲台,面对众多的国家领导人和钱学森、卢嘉锡等顶级大科学家,一直以大胆、大嘴著称的江平也不免产生了紧张。他头上冒着细汗,拿稿的手微微颤抖。但他环视了一下四周,扶了一下眼镜很快就平静了下来。

 

 (未完待续)

  ——原载《科学小说网》

 

前篇:8我是中国人

后篇:10.整装待发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673-50779.html

上一篇:我是中国人——《勇敢的机器人》-8
下一篇:余秋雨的浪漫婚姻
收藏 IP: .*| 热度|

4 张志东 王汉森 刘玉平 yinglu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17: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