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讯台/科学新闻评论 Science and Media in China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hujun 一位科学记者的观察

博文

中国确认首例新传染病“无形体”

已有 4254 次阅读 2008-11-21 14:18 |个人分类:个人作品

很可能也是世界上第一起“无形体病”人传人事件,专家提醒即使疾病传染性不大,医院也应严格遵循操作指南

【《财经网》专稿/实习记者 程晗 记者 李虎军】在11月19日出版的《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上,中国科学家报告了发生在安徽的一种新发传染病:“无形体病”。同时,这很可能也是世界上第一起“无形体病”人传人的事件。
  这一事件发生在两年前。2006年10月31日,安徽省宣城市广德县一位50岁左右的农村妇女出现高烧39.2度、恶心,肌肉和关节疼痛等症状,前往乡村诊所接受治疗。11月3日晚,由于病情加重,这位患者被送到当地医院。4日上午,她又被送往位于芜湖市的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但终因抢救无效,患者于5日早上去世。
  这位患者最初被怀疑死于“流行性出血热”。但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让人们困惑不已。当月9日至17日,与死亡患者有过密切接触的五名家属,以及弋矶山医院的四名医护人员先后出现群体性不明原因发热。
  此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研究所所长徐建国及其同事张丽娟等,以及安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任军等研究人员开展了现场调查和实验室诊断。
  这些研究人员在走访中了解到,那位农村妇女在发病前12天曾经被蜱叮咬过。蜱是一种吸血的节肢动物,大多生活在林区和丘陵地带,民间也有扁虱、草爬子之类的称呼。
  研究人员最终判断,那位农村妇女是感染上了经过蜱传播的人粒细胞无形体病(英文简称HGA,国内也有人简称为“无形体病”)。徐建国博士告诉《财经》记者:“我们排除了出血热,以及其他一些病原体的可能性。”
  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由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生活在蜱、螨等动物体内的一种寄生细菌)引起,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伴白细胞、血小板减少,以及多脏器功能损害。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首先报告了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病例。此后欧洲等地也相继报告了这种病例。
  有数据显示,这种疾病在国外一些流行地区的感染率甚至高达15%至36%。不过,患者人数似乎并不多,像美国每年报告的病例就只有数百例。徐建国解释说,大部分感染者没有症状,或者症状轻微,并不会发病;此外,这种疾病也容易漏诊或误诊。
  徐建国等人的研究还证实,弋矶山医院的那起“群体性不明原因发热”,其实是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的院内感染爆发流行。
  此前,国外报告的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病例都是经过蜱传播的。但在弋矶山医院,这九位患者并没有接触过蜱。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特征:在那位农村妇女生命的最后12小时中,与她有过密切接触。而这位妇女在这期间经历了大出血,并接受了帮助呼吸的气管内插管。
  实际上,与那位农村妇女有过密切接触的一共有28人,最终被感染的九人都接触过她的血液,其中七人还接触过她的呼吸道分泌物。
  由于未能意识人粒细胞无形体病已经发生,医院的保护措施做得并不够。例如,在治疗过程中,该院的医护人员约有1/3没戴口罩,约2/3没戴手套。结果,参与气管内插管的18位医护人员中,就有四人被感染。
  实验室诊断显示,被感染的四位医护人员和五位家属,其血液中均发现了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的DNA。
  令人遗憾的是,尽管那位去世的农村妇女曾经被怀疑为流行性出血热,但医院没有对其血液检测,以验证其体内是否有引发流行性出血热的汉坦病毒。这位妇女死后,没有进行尸检,也没有留下血液等样品,无法完全确认其是否感染了嗜吞噬细胞无形体。
  因此,弋矶山医院这起事件是否意味着人粒细胞无形体病已经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国际学术界尚存争议。但徐建国及其同事提供了其他方面的证据,《美国医学会杂志》最终接受了他们的研究论文。
  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的Peter Krause和Gary Wormser也在该杂志发表评论称:“这可能是世界上第一起嗜吞噬细胞无形体人传人的报告,同时也是中国第一起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的报告。”
  在安徽这起病例之后,湖北、山东、河南等省份也陆续发现了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病例。根据一些已经发表于国内学术杂志的论文,河南信阳等地还有患者死亡的报告。
  研究人员在论文中谈及弋矶山医院事件的启示时强调:“针对血液和体液的常规防护措施,可以避免类似事件发生;即使疾病的传染性不大,也必须严格遵循操作指南。这一研究提供的教训,能够帮助医疗机构在日常医疗行为中,防范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的院内感染。此外,中国还必须做好准备,应对各种经蜱传播的立克次体病与日俱增的威胁。”
  徐建国博士对《财经》记者说,对于人粒细胞无形体病而言,误诊也是一个令人担心的情况,“因此,大家要了解这个病”。
  面对这种新发传染病的逐渐流行,卫生部今年2月已经出台了《人粒细胞无形体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试行)》,以提高医务人员预防、诊断、治疗和处置该疾病的能力。
  该指南还要求,各地医疗机构发现疑似、临床诊断或确诊病例时,应参照乙、丙类传染病的报告要求,在24小时内通过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进行网络直报。
  徐建国提醒公众,要防止蜱叮咬,尤其是去林区和丘陵地带时,在穿衣服等方面注意防护。
  他补充说,“对于这种疾病,不要忽视,但也不用恐慌”,毕竟,这种传染病的发病率低,而且在确诊后使用抗生素可以进行有效治疗。■

http://www.caijing.com.cn/2008-11-21/110030789.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598-47760.html

上一篇:关于所谓院士建议征收呼吸税报道的反思
下一篇:“百万妇女乳腺普查”残局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14: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