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天平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reefloating 天平的常态是失衡,天平的理想是平衡,我摇摆着,追求...

博文

我对师德认识的心路历程 精选

已有 9815 次阅读 2008-11-13 08:12 |个人分类:来学往教|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心路历程, 教师心得

 

学校里“师德”征文,我拿出旧文,(这篇稿子本来是三年前的一篇演讲稿,所以演讲的痕迹还在)改了改交上去,既然改了改,就再拿出来和大家讨论。

 

我喜欢秋天,喜欢这样一个有着灿烂阳光和潇潇寒风的季节,喜欢天高云淡,喜欢郁郁苍苍,喜欢硕果累累。

 

就像我喜欢的教师职业一样,经历了繁盛的夏季的积累,在清亮的空气中伸展繁茂的枝叶,欣喜于每一粒饱满的果实,迎接每一天的阳光抑或阴雨,满怀激扬与紧张的畅想。

 

古人云:一岁年纪一岁心,小时候我总不信,我总觉得自己从小就懂事,懂大道理,有大智慧,虽然长辈总说我小孩脾气,我却以为是他们不懂什么叫大智若愚,而如今我却越来越清晰地看到自己成长的痕迹,感慨于自己对师德认识的心路历程。

 

从小就喜欢当老师,拿着教鞭敲敲打打,持着粉笔写写划划,捧着课本咿咿呀呀,做小学生时,觉得自己可以做个优秀小学教师,懂一句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的豪言壮语就足够了,这就是理想的全部。

 

上中学理想变成了当个中学老师,那时候有很多反映高中生活的电视剧,我就想做个中学的班主任,将那些聪明但淘气的中学生尽收网下,调教得出类拔萃。那时整日里模仿鲁迅先生的笔锋,也写下了感悟一批人,影响一批人,成就一批人的豪言壮语。追寻我的理想,我报考了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在中学的欢送会上我说:我会回来的,我要在这里成长为一名优秀中学教师。

 

当我走进北师大的校门时,我知道我的理想又开始蜕变成要成为一名大学教师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我看到了这才是师德的最高境界:没有领略到专业知识的最高殿堂,谈不上传递学生真正的科学知识与科学精神,没有体会生活的真谛,谈不上给学生以生命的启迪。只有专业上有建树,生活上坦坦荡荡,快快乐乐,才能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只是北京的风沙骚扰着我敏感的皮肤和年轻的心灵,整日里以满是青春痘而又过敏的皮肤示人使我失掉了大部分自信,自卑的心已经无力继续向前,四年后我回来了,走进了潍坊高专的校门。那时的我,理解所有自卑的心灵,懂得什么是低调的人生。那时我心中的渴望的师德就是我最需要的师德:在生命中的重要时刻,有一个真正理解和爱护学生的心灵,可以了解学生的症结所在,学生的真正的需要所在,站在一个高度上给学生一个正确的指导。站在一定的高度需要你的学识高见识广;爱护学生需要你有健康积极、博爱谦和的人生态度;了解学生需要你的心是敞开的,你有学生的喜怒爱欲,懂他们的心理,了解社会的变化;这些都需要积淀。

 

包裹在潍坊的亲情和水土里,我渐渐找回了往日的自信,于是我做了很多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02年我又走进了中国海样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很艰苦地帮助导师完成国家863项目,那段日子里,和资深的教授研学为人为师的道理,学知识做学问的方法,和年轻的同学们一起打球唱歌,谈心论学,紧张而快乐的日子,我思考了很多,我渐渐的发现对于师德的解释可以很简单,但它的内涵却又如此丰富得难以把握,需要不断的提升反省自己,教师的一言一行出自怎样的初衷,达到何种效果,需要不断的努力权衡和摸索。并没有放之四海皆准的法则可以让教师的努力都成为最适合学生的灵丹妙药,善良需要智慧,真诚需要方法。学生不需要传销场面般的豪言壮语,学生需要的是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方法和能力。

 

05年我又回到了潍坊,又来到了潍坊学院,从我94年大学毕业到现在已经14年了,在而立与不惑的大道已经奔了大半,自己却时常浑然不觉。这些年里教过很多学生,也跟很多学生推心置腹的交流,往届应届的学生们会经常在QQ上或邮箱里问候我,谈学习聊人生,很多学生从我这里得到了我现在这个年龄中最真诚的经验和教训,我弯弯曲曲的走过了我的事业,付出了很多努力,收获了一点点成功和许许多多的教训,我希望将我的专业知识,对物理学的感悟,对待生活与事业中问题的态度和方法,点点滴滴的有价值的信息传递给学生,使他们从我这里得到我所特有的受益。

 

学生的一个短信 “每次跟你聊总受益匪浅,感到一种力量的鼓舞且让我内心很平静。”可以让我感动很久,同时学生的作业中的:“老师,我感到上课跟不上你的速度。”也让我难以平静。

 

苦恼在于我总在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我心中最需要的老师,不断努力之后的发现也许我跟学生心中最需要的老师还差很远,我总是希望让学生了解那些曾经或正在展现在我面前所有真实的问题,希望通过我的诠释引导学生以健康的身心乐观、热情、坚韧地去应对生活学习中的问题,却发现学生的问题更多是基于现实的无奈而非精神的欠缺;我希望自己为女生们树立一个幸福、优雅、健康、向上的榜样,却发现这个过程有时是将更大压力承载于幼小的肩膀。

 

对师德思考的越多,我就发现自己还不能把握。就象一位医生,经历的病人越多,就越发的小心谨慎。我至爱教师这个职业,但付出很多之后我发现仍然不敢给自己的职业德操做一个充分的肯定,而且似乎越来越不可企及。

 

不过我最终还是找到了哲理的答案。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朋友曾经到德尔菲神庙请示神谕,询问苏格拉底是不是希腊最聪明的人,神谕的回答是肯定的。苏格拉底知道后感到十分诧异,因为他一向以无知自居。于是他到处寻找聪明人与他们对话,那些据说聪明而有智慧的人实在是虚有其表。由此,苏格拉底终于悟出了神谕的含义:他之所以被神谕说成是最聪明的人,是因为他自知自己的无知,一个自以为有智慧的人不会去追求智慧,而一个明知自己无知的人则一定会尽力去追求智慧。知道的越多,发现自己的无知越多,追求智慧的动力就越大。

 

我们作为教师的过程就是一个无止境的追求师德的过程,没有一个师德极点,就象没有知识的极点一样,思考的越多我们就努力的越多,一个自以为有师德的人,就不会思考师德,就不会追求师德,那他就绝对谈不上是一个有师德的人。

 

也许我只能说:

 

任何时候,你从我这里得到的都是真诚、友善和关爱,绝对不会有任何虚情、轻视或批驳。

 

我可能会很繁忙,但你的每一个问题都不会是打扰;

 

我可能会没有很好的答案,但我总会尽量让你的思路变得开阔!

 

我可能无法给你在这个世上安身立命的足够的知识信息,但我祈祷我能给你们些许斗志,些许希望。

 

只要我们都在成长,只要我们都还有梦想。

 

也许我们今天创造一个个小小的奇迹,足可以让我们相信,我们本来就可以创造希望。


附录:2009年潍坊学院的报道,也有我的心路历程:

王春艳:自信、谦和,走好教学科研每一步

电脑屏幕上有这样两张图片:一张是一只全身沾满石油的水獭无奈地怀抱礁石仰望天空,还有一副是技术工人抱着一只全身乌黑的水鸟,这只鸟因为身上沾满了石油已经再也无法飞翔。王春艳老师告诉记者,海洋溢油所造成的危害是触目惊心的,而在出现溢油时,很多船只往往会选择逃逸。她现在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是对溢油进行光谱分析和化学鉴别,进而通过数据处理分析出溢油来自哪艘船。换言之,这项技术可以帮助这些无辜受害的动物找到元凶。

和王老师谈话,她言语间散发出的乐天气质很难让记者将她与整天在实验室里摆弄各种冰冷的实验仪器的物理学博士联系在一起。但已有十多年教龄的王春艳确实是位名副其实的物理老师,如果连上学的时间也算上,她和物理大概已经打了20多年的交道了。前段时间,她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申报的 “海洋溢油荧光光谱浓度多维相关指纹鉴别技术”获准立项,成为我校又一位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青年教师。

教师梦,与青春为伴

王老师告诉记者:她从小到大最羡慕两种职业,一种是科学家,一种是教师。虽然现在的她不过是个小小的科研工作者,而且作为教师也还有许多不足之处,但这是她喜欢的职业,虽然很辛苦,但她很欣慰。

1990年,王春艳考入了北京师范大学。在北师大浓厚的学术氛围中,王老师渐渐体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含义: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一方面专业领域需要有所建树,专业知识不过硬,谈不上传递给学生真正的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另一方面,要不断地提高自身修为,用一言一行去引导学生。

大学毕业后,王老师回到故乡,在潍坊高等专科学校从事物理教学工作,如愿成为一名人民教师。但王老师并未从此停下脚步,她心里很清楚,提高专业素质需要走出去,打开眼界,接触前沿。虽然对于已经为人妻母的她,做这样的决定并不轻松,但几经努力,几经协调,她还是于2002年考取了中国海洋大学光学工程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搞科研,有思才有得

在海大,王老师遇到了导师郑荣儿,这位英国博士对她的学术和人生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在王老师看来,研究生阶段是充满了迷茫、困惑、痛苦、挑战、欣喜的日子,任务自然繁重,郑老师布置的工作多姿多彩,从做英文的PPT到英文上课、实验计划书、实验方案、阶段性总结报告、项目申请书、863年度总结、结题报告……很多工作都让她们亲自去尝试。虽然有资金、有条件,但独立完成某些任务还是让她感到相当为难。读研的第一年,她做研究没有方向,经常是通宵也没有头绪,于是其间也穿插着无数次对人生的思考,TO BE OR NOT TO BE,WHAT TO BE OR HOW TO BE?研二开始,她突然觉得工作上敞亮了很多,之前许多想不通、不会做的东西忽然向她敞开了门。事后回忆,王老师这样告诉记者:“包括科研问题在内的很多问题都是这样,一开始你觉得这些问题超出了你的知识积累或者是智力极限,但是,当你和这些问题纠缠得足够久了,看得多、想得多了,就会发现突破口,而一旦有了突破口就可以向许多方面进行扩展,每一个扩展都是很好的idea,而每个idea如果能做好了,都是一个很好的课题。成功的体验特别重要,一次成功的体验会激励你的斗志,让你相信自己原来可以在经历艰苦磨练后搞定一些之前不敢面对的难题,这样你对自己就有了信心。”

谈教学,追求无止境

2005年,王老师回到潍坊学院物理与电子科学系从事物理教学工作。在教学中,她注重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她:与专业知识相比,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是学生最应该首先学会的东西,重要的不是你背过多少知识点,做过多少习题,而在于你如何将知识内化成自己的东西,用这些知识来独立思考问题。业余时间,她还通过QQ和电子邮件与应往届的学生们交流学习和生活中的心得体会,课上是师生,课下是朋友。

虽然已从事了近15年教育工作,但在不断的实践和反思之后,王老师仍然觉得自己离心中那个的目标还差得很远,在她看来,作为教师的过程是一个无止境的追求进步的过程,这个过程就像知识的学习一样没有极点,她特别提到要感谢物理的领导、老师、同学们对她的支持、帮助、鼓励和提醒,教学是一个复杂的工程,需要深刻的思考和扎实的实践。

说就业,关键看自己

和所有在校大学生一样,王老师也十分关心学生毕业后的去向问题,她一方面感叹学生毕业后工作难找,另一方面又感叹很多学生毕业后根本不能成才。虽然这其中有教育的责任,有金融危机的影响,但机会总是存在的,而且比起十年前,机会更多了,待遇更好了。当然学生也越来越多了,这就造成好学生奖学金越来越多,出路越来越好,而能力相对欠缺的学生就业越来越难。大学生应该担当起自己人生的责任,埋怨是不会起任何作用的,最重要的是要脚踏实地、调整心态,努力把自己锻炼成一个具有某一方面高素质高能力的人才,有了闪光点,好机会自然会降临。

采访结束后,王老师要去潍大花园附近的跆拳道馆接她正在读小学三年级的儿子,在回去的路上王老师告诉记者,她在许多方面做得很不够,就像她在QQ的个性签名中对物理天平的描述:“天平的常态是失衡,天平的理想是平衡,我摇摆着,追求,知道:得到的是瞬间的虚无,失去的是永远的厚重。”平衡真的很难,科研和教学是这样,事业和家庭也是这样,因为什么都不能丢,所以感觉都不够好。不过,王老师最后还是给了个积极的答案:“一个人的一生也许不过是社会大舞台中的一次实验,实现人生的价值就要努力把实验做好,让它得出有意义的结果,希望我会在不断的摇摆中,不断的尝试中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作为老师,我一定要保有这样的热情和动力。”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2659-46535.html

上一篇:《快乐成就》------如果你不是我的妈妈
下一篇:《快乐成就》------儿子作文:《假如我会变》
收藏 IP: 218.57.175.*| 热度|

21 王号 叶爱中 孟津 徐晓 李宇斌 李竞 林近山 武夷山 唐凌峰 王铮 黎在珣 王汉森 郑融 陈儒军 金镇 曹广福 王德华 黄安贻 曹聪 吴渝 耿佳佳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08: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