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科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ngfeng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博文

创新思维的本质、丧失与重塑

已有 10831 次阅读 2008-11-6 17:42 |个人分类:创新思维|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创新, 思维, 知识, 习惯

创新思维的本质、丧失与重塑

 

唐凌峰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泌尿外科,北京市海淀区,100191

 

摘要:科研工作者成就大小与其创造力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创造力会越来越低,本文希望探讨其原因并提出改变这种状况的方法。思维可以分为常规思维和创新思维两种,常规思维的特征是单一性、正向性、从众性、浅尝辄止和保守性。创新思维的特征是发散性、逆向性、独创性、深入性和批判性。常规思维效率高但缺乏创造性,创新思维具有创造性但效率不高。创新思维的本质是一种思维习惯,即遇到问题习惯于用创新思维进行思考。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由于追求效率因而进行常规思维的时间远多于创新思维的时间,逐渐形成常规思维的习惯,并且随着时间推移这种习惯得到强化,因而创造力越来越低。但是习惯可以养成,也可以改变。通过强制性的创新思维训练,即遇到问题要求一定要用创新思维进行思考,则可以使创造力丧失及下降者的创造力得到提高。具体的训练方法包括功能改进法、模拟法、废物利用法、批判法、问题提出法、追问到底法等。

 

关键词:创造力; 创新思维; 习惯; 训练

 

 

一、创新思维及其重要性

 

在当代,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竞争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而要想在科学技术的竞争中胜出,创新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没有创新,便没有科技的发展。由于教育体制、传统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整体的创新水平仍不高,这也是到目前为止为什么没有产生一个中国本土的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根本原因。创新始于创新思维,没有创新思维,便没有创新行动,更没有创新的结果。

 

 

二、人的年龄越大创造力越低

 

创新是科学技术的灵魂。一位科学家所能取得的成就大小与其创造力的高低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可是我们发现,许多伟大的科学家的成就都是在风华正茂的青年时代所取得的,正所谓“自古英雄出少年”,当他们年龄大了之后,在科研领域却变得默默无闻,坐享其成了。例如牛顿23岁发明了微积分1,老年之后却埋首于神学的研究。爱因斯坦190526岁时发表的一篇论文《论动体的电动力学》宣告了相对论的创立2191536岁时完成了他的广义相对论的集大成论文《广义相对论的基础》3 192344岁开始,一心一意进行“统一场论”的研究,虽然尚不能确定他的研究方向­是错误的,但他确实没有在有生之年取得实质性的进展4。沃森和克里克发现双螺旋结构时,分别是 25岁和 37岁,此时他们投身于DNA的研究仅仅25。而后的几十年里,他们固然还是遗传学的权威,但却再也没有产生过激动人心的发现。有人研究统计表明: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获得者取得个人最早成就时的平均年龄为33.3岁,其中取得个人最早成就时的年龄30岁以下占33.6%,而35岁以下占 67.3%6

 

从以上的事实我们可以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人,尤其是科研工作者的创造力是逐渐变低的。这种趋势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我们有没有办法改变这种情况,使老年人始终保持年轻人一样的创造力?或者使创造力低下的人恢复高的创造力?我想,这应该是每一位科研工作者都应该思考并解决的问题。

 

 

三、创新思维的本质是思维习惯

 

什么样的人才是高创造力的人?是那些经常能够提出新颖的观点、设想,并进而能使之化为行动的人。即使是一个缺乏创造力的人,在其一生中偶尔也会产生一些新颖的想法。但是,偶尔产生的创造性想法是不够的,因为每一个想法成功的可能性都很低,如果只有很少的几个,整个成功的可能微乎其微了。相反,如果经常能够产生创新想法,那其中产生成功的、可行性的想法的机率就会大幅增加。

 

从思维是否具有创造性的角度出发,可以将思维分为两大类:常规思维和创新思维。常规思维的特征是单一性、正向性、从众性、浅尝辄止和保守性。例如:笔是用来干吗的?写字的。这就是常规思维。创新思维的特征是发散性、逆向性、独创性、深入性和批判性。例如,笔除了可以用来写字之外,还可以当作武器、装饰品、收藏品、储存药物、录音、夜晚照明、野外指南等等。

 

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常规思维固然缺乏创造性,但是在解决日常生活的问题方面却具有比较高的效率。想要写字了,我们自然而然地想到用笔。虽然用削尖的木棍蘸水、用石头在沙滩上写字、用吹灭的火柴杆等等都可以写字,可是如果我们每次写字前都这样想一遍,并从中挑选一种方法,写字的效率有多低也就可想而知了。创新思维具有创造性,但却缺乏效率。正因如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就会习惯于选取最有效率的方法即常规思维来解决遇到的问题。

 

任何事情一旦把反复地重复,就会得到强化,形成习惯。所以,当我们总是选效率高的常规思维来解决问题时,渐渐地就会形成一种思维习惯,即对于我们所遇到的任何问题都采取这样一种思维,即使是在那些需要高创造性的问题如科研工作中也是如此。由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大部分的思考都是常规思维,只有少部分是创新思维,随着时间的推移,常规思维重复次数越来越多,习惯越来越得到强化,自然创新思维就越来越被弱化。这就是人的年龄越大创造力越低的最主要原因。所以如果人的寿命延长了,到100岁才退休,很可能我们整个社会就会变成一个毫无创造力的社会了。

 

所以,创新思维的本质是一种习惯,更严格地说,是一种思维习惯。当两种思维之比(时间乘以强度)即常规思维/创新思维大于1时,随着时间的推移,常规思维得到强化,创新思维则被弱化,因此创造力越来越低;当常规思维/创新思维小于1时,随着时间的推移,创新思维被强化,因此创造力也会越来越高。

 

除了单纯的两种思维比值之外,思维习惯的形成还受到奖惩机制的影响。由于大部分的人缺乏创造力,习惯于常规思维,当创新者把自己的创造性想法说给他们听的时候,他们就会反对、打击或嘲讽这种想法。这些人可能是创新者的老师、同学、朋友或同事等等。这是一种外界的负反馈。如果这种打击次数太多,创新者就会逐渐放弃这种想法及思维方式,向常规思维方式转变,以求避免大家的反对和获取外界的认同——这是教育体制扼杀创造性的主要途径。

 

 

四、引起创造力降低的其他原因

 

此外,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也随之增长。知识一方面可以解决已有的问题,同时也可以引发更多的问题,所以它是具有两面性的。对于大部分人而言,学到的知识解决了已有的问题,但它又不会引发新的问题,所以问题会减少,好奇心会减弱。好奇心是激发创造力的重要因素,好奇心减弱,自然创造力也会下降。例如,课本上说蜜蜂飞行时发音是由它的翅膀振动引起的,相信大部分人都不会去怀疑这个说法,都会相信它。可是,有一个小女孩抓来一只蜜蜂,剪去它的翅膀,发现它还是可以发音,然后用一个放大镜仔细观察,发现了它腹部有一个专门的发音器官。由于课本上告诉了我们蜜蜂发音的原因,所以我们就相信它并打消了研究的念头。所以从一定意义上来说,知识越丰富,创造力也会越低。当然,对于创造力强、好奇心强的人来说 ,一个问题的解决会引发更多的新的问题,因此好奇心不会因为知识的增长而减弱,创造力也不会因而降低。遗憾的是,大部分人属于第一类人。所以科研工作者在同一领域的研究时间越长,在此领域的知识也就掌握得越多,因此创造力也会相应减低。

 

另外,人的年龄越大,大脑中神经细胞的死亡也越多,可塑性也越差,精力也会变差,而且中年以后,家庭方面的事情也越多,由于科研界的“马太效应”,在年轻时代做出成就,以后名利与地位会伴随而来,从而导致用于科研的时间也减少。当然,这些都是次要原因。

 

 

五、怎样保持及重塑创造力

 

根据以上的分析,可以采取以下途径来保持及重塑创造力。

 

1 因为创造力的本质是思维习惯,而习惯可以养成,也可以改变,所以创造力可以通过形成以创新思维为主的习惯而获取。方法是在思考问题时,有意识地以创造性思维为主(具体方法见后)。如创新思维/常规思维大于1,  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创造力会越来越高。

 

2 对于由于教育等某些因素的影响导致创造力降低者,可以进行一段时间的强迫性创新思维训练,例如,半年或一年,在此期间,无论思考任何问题,都应尽量避免常规思维,只允许采取创新思维。经过一段时间的强迫训练之后,就会改变原来的思维习惯,形成创新思维的习惯,因而也就重塑了创造力。这种方法可以用来挽救应试教育的“牺牲品”,也可以用于科研工作者创造力的重塑,还可以用于提高普通群众的创造力。

 

3 在某一领域做出重大成就以后,由于前述原因,可能好奇心减退,在此领域创造力下降。此时,可以考虑改变研究领域,进入另一新的领域进行研究。由于是重新入门,许多知识都不知道,许多需要遵守的规则也不清楚,一切都需要重新开始,在这种状态下,反而有利于培养好奇心,提高创造力,从而在新的领域再做出重大发现,重新获得科研的青春。例如,沃森和克里克在提出双螺旋结构五到十年以后如果他们转行进行其他领域的研究,例如研究化学等,说不定在以后的一二十年里又做出了足以获得诺贝尔奖的成果。

 

4 一个人的知识面越广,思考问题时思维就越宽广,越容易在其它的领域知识的启发下产生创造性想法和激发灵感。所以,可以考虑一年12年月中,专门安排一个月去学习其它领域的东西,去做其它专业的事情。例如,医生可以去工厂参观或工作,工程师可以去农村考察,研究化学的可以去物理所参观学习。这一个月既可以当作休假,也可以当作充电。对于孕育新的想法,产生创意应该会有不错的作用。

 

5 人与人之间存在人际影响,有时这种影响还比较大。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与高创造力的人多交流,则可以受他们的影响、启发,因而可以提高自己的创造力。所以,年龄比较大的科研工作者可以多与年轻的和高创造力的科研工作者或者其它领域的人交流、讨论,这样有利于自己保持高创造力。与人讨论、交流时,尤其有利于激发灵感,产生创意。

 

6 将自己置身于高创造力的团队中。这种团队的成员与普通人不同之处在于他们不仅自己具有高创造力,而且还鼓励别人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并付诸行动使之实现。这样,提出创新想法会得到表扬和鼓励,它是一种正反馈,形成良性循环,而不是打击,嘲讽等负反馈。这样的团队有一种良好的氛围,在这种氛围下,整个团队都处于高创造力状态,而且进行研究时心情愉快。高校及研究院的研究团队就应该成为这样的团队。

 

 

六、创新思维训练方法

 

1 用处法 你遇到的每一样东西,请问:它有哪些用途?而不是它的用途是什么。例如:香蕉除了可以吃之外,还可以用来美容,通便,由于含钾很高还可以用来补钾治疗低钾血症,据说含有一种物质心情不好时吃点还可以改善情绪,还可以用来酿酒,减肥,甚至还可以用来作润滑剂等等。

 

2 功能改进法 看到的每一样事物,请思考:它可以进行哪些改进?例如,手表可以做哪些改进?可以加上指南针用于指明方向,可以加上自动发音的功能用于盲人,可以加上能够检测放射线的装置用于检测放射污染,可以将滴答的声音改为悦耳的音乐声音,可以加上录音的功能以随时记下重要的事情,可以设置多个备忘录以充当“小秘书”,可以加上能够即刻显示心率和血压的装置用于运动员心血管疾病患者等等。

 

3 模拟法 遇到的一样事物或理论,它可以为其它的哪些东西所模仿?或者某一样东西可以模仿其他哪些东西?例如,模拟指南针,可否设计出能够指示放射源、污染源或者声音等来源方向的装置?

 

4 废物利用法 没用的东西或者事物有害的方面有哪些潜在的利用价值?农业上的蝗灾是一种自然灾害,可否利用呢?例如,将蝗虫用于养殖鸡鸭,用于晒干磨粉制作成饲料添加剂等等。医学上治疗ED(勃起功能障碍)的药物当初就是受某一受降压药副作用的启发而研制出来的,我们是否可以推而广之,专门去研究药物副作用的利用呢?因为有些药物效应,对于有些人、在有些情况下是副作用,但对于另外一些人、在另外一些情况下则是有用的作用。例如,感冒药的常见副作用是嗜睡,可否将其加以改造,使这种作用得到加强,另外的作用减弱,从而成为一种新的促进睡眠的药物?

 

5 批判法 当你听到任何一个权威的论断或一本著作的观点,告诉自己它也许有可能是错误的,并尝试找出其错误。例如,试证明某一流行观点的错误性并提出更好的观点。

 

6 原因法  你遇到的每一件事情,请问自己有哪些原因引起了它的发生?而不是是什么原因引起了它的产生。例如,为什么中外的计数方法都是十进制为主?可能原因之一,在人类刚开始学计数时,习惯于用手指来计数,而手指的数目刚好是十个。可能原因之二,可能某一地方的人开始用十进制,进而传播到其它的地方。可能原因之三,纯属巧合等等。

 

7 问题提出法 阅读一段材料,或者听别人介绍一件事情,尽量多提出问题。例如有这样一则材料:“巨大的甲克虫统治地球可不仅仅是科幻小说的题材而已。据《科学》网站报道,在五亿年前,昆虫曾经长得像鹰一样大,而这主要归功于当时大气浓郁的氧气含量,如今空气中的含氧量比当初少了66%。在730的《美国科学院学报》在线版中,研究人员报告了他们有关甲虫的研究。他们对四种现在仍存在的黑甲虫进行X射线分析,结果显示较大的甲虫比小甲虫有着更多的管道使空气循环,而这些气管只能支持它们长到这么大,并且如今不足的氧气含量也限制了现在的甲虫最大只能长到17厘米长。”【7】读完这则材料后我们可以提出一系列问题:为什么五亿年前地球的含氧量会比现在高那么多?它是怎样降低到现在的浓度的?因为什么原因?当时除了甲虫比现在大之外其它的动物也比现在大得多吗?如果将现在的甲虫放在高浓度的氧气中培养它的体积会增大吗?为什么同样氧气浓度下,其它动物的体积可以比甲虫大得多?影响甲虫体积的,除了氧气浓度外还有哪些因素?现在的甲虫最大真的只能长到17厘米吗?最小呢?等等。

 

8 追问到底法 遇到的任何一个问题不要满足已有的答案,要进一步的多问几个为什么,例如:为什么指南针会指向南北?因为地球的磁场是朝向南北的。那为什么地球的磁场是南北方向而不是东西方向或者其它的方向呢?在月球上,指南针也可以指南北吗?也是指向月球自转轴的方向吗?

 

9 更好法  你遇到的每一个问题,如果没有答案,请问:有哪些方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哪个比较好?如果已经有了解决方法,请问:还有哪些更好的方法?例如:例如,为了解决温室效应,除了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之外,还有哪些更好的办法?

 

10假如法  你遇到的每件事情及问题,请问: 如果……,情况会怎样?例如:爱因斯坦小时候曾经想:如果人一直追着光线跑,速度越来越快,直到最后可以追上光线,结果会怎样?这就是著名的追光实验,最后他创立了相对论。

 

11 为什么不法  当你思考怎样才能通过某种方法解决一个问题时,请问:为什么一定要这样呢?为什么不那样呢?例如,在发明圆珠笔时,刚开始是可以添加油墨的,但是使用时间一长,由于圆珠的磨损会发生油墨外漏。有人自然想到研制耐磨性好笔珠的设想。但是,这种笔芯不易生产,而且笔芯间部内侧与笔珠接触的部分仍然会被磨损使油墨漏出。此时日本发明家中田藤三郎想:为什么不换一种方法,减少笔芯的油墨使用量呢?他将灌装油墨的小管做得细一点,油墨可少装一些。这样,还没等到笔珠损坏,油墨就用完了。到时扔了再换一支就行了。如此简单的一个想法,却导致了圆珠笔最大的革命,是今天它得以广泛使用的最重要的的一个改进8

 

 

八、创新思维训练方法的利用

 

1 大学生及研究生入学后的训练

 

大学生及研究生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其创造力已经普遍降低,为了消除应试教育的不良影响,可以在新生入学之后的前半年或一年,对其进行创新思维训练,通过强迫性的创新思维训练,可以改变其常规思维习惯,使其创造力得到恢复和提高。这种训练,可以成为根治应试教育“后遗症”的一剂“良药”,挽救应试教育的“牺牲品”。如能在全国高校中广泛开展,必将对于教育质量的提高起到很好的作用。

 

2 科研工作者的训练 

 

如前所述,创新对于科研而言具有极端重要的意义。可是,由于多种原因,科研工作者的创造力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越来越低。所以,科研工作者也有必要定期进行创新思维训练,“年轻”一下自己的大脑。

 

3 教师和师范院校学生的训练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性是不言自明的。教师是教育的直接执行者,教师是否具有创新精神、是否鼓励创新,直接影响到他对学生创新的态度:是肯定、鼓励,还是否定、打击。一个本身缺乏创造力的老师,在听到学生有创造性的想法时,第一反应就是这个学生不务正业,书上已有的知识没有学好,却去想这些东西干嘛?所以他不会保护、鼓励学生这种可贵的品质,而是去否定它。相反,一个本身很有创造力的老师,他听到学生的新的想法是时却懂得欣赏它,采取的是鼓励和赞赏的态度。这个想法本身不一定是正确的或可行的,可贵是这种思维习惯,而这种思维习惯只有在鼓励和赞赏的环境下才能茁壮成长。

 

而师范院校学生是未来的老师, 是将来教育的生力军,他们是否具有创新精神、是否鼓励创新,对于中国的教育有着更为深远的影响。所以,他们也应该进行这种训练。

 

4 其它人群的训练

 

即使对于其他人群,例如创业者,管理人员,营销人员,以及公司职员等等,创新一样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他们也有必要进行训练以提高其创造力。

 

创造力的训练,鼓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促进因素。来自老师、上司、同学、朋友、同事的鼓励,是创新的最好催化剂。而外界的否定和打击,则会使人的创造力越来越低。所以要想办法营造出一种鼓励创新的小环境,只有在这种环境中,人的创造潜能才可以得到最大的发挥。

 

 

九、训练效果的评价

 

怎样才能评价创造力训练的效果呢?如果经过训练以后,人的思维更活跃、新的想法源源不断的产生,而且这些想法之中往往能够发现很有价值的想法,那么可以说明创造力得到了提高。如果想要更科学、更有说服力的证明,则可以编制一个“创造力商数”(creative quotient ,CQ)测量量表进行评价。在进行训练前后分别测量“CQ”,如果有明显的提高,则可以说明训练是有效的。当然,制定一个量表是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比较长的时间的。对于CQ量表来说还有特殊的困难,即创造力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因而难以进行判断正误,也难以评分。但是CQ量表如果得以建立,将具有巨大的社会意义,也有利于人才的选拔。

 

但是,最能说明问题的还是经过训练以后,科学家出的成果更多,学校培养的人才更多、质量更高,个人更容易获得成功,社会发展得更快。不过,这种实质性的结果却需要更长的时间。如果我们不急于求成,我相信总有等到这一天的时候。

 

 

The essence, loss and resumption of creative thinking  Tang Lingfeng  Department of Urology, Peking University Third Hospital, No 49 North Garden Road, Haidian DistrictBeijing 100191, P.R. China (Phone: +86-10-82329630   E-mail : lingfengtang1982@gmail.com )

 

Abstract:  The achievement of scientific researcher is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their creativity, but as the age increased, people's creativity declines. This article is aimed at identifying the cause of this situation and finding a solution to the problem. Thinking can be divided into conventional thinking and creative thinking. Conventional thinking is characterized with oneness, positive tropism, conformity, conservativeness and only skimming the surface of the problem, while creative thinking is characterized with divergence, converse, originalityin-depth and critical. Conventional thinking is efficient but lacks creativity, whereas creative thinking is highly creative but low in efficiency. The essence of creative thinking is a habit of thinking. People spend far more times on conventional thinking than innovative thinking in their daily lives hence gradually form the habit of conventional thinking which leads to the decline of creativity. But habits can be formed and also can be changed. Through mandatory training of innovative thinking, the declined and lost creativity can be regained.

Key words:  creativity; creative thinking; habit; training

 

 

 

参考文献

 

【1】         张武, 杜云波,金德万,等. 爱因斯坦[M. 沈阳:辽海出版社 2004. 10

【2】         张武, 杜云波,金德万,等. 爱因斯坦[M. 沈阳:辽海出版社 2004. 26

【3】         张武, 杜云波,金德万,等. 爱因斯坦[M. 沈阳:辽海出版社 2004. 54

【4】         张武, 杜云波,金德万,等. 爱因斯坦[M. 沈阳:辽海出版社 2004. 62

【5】         Lilian. 近代遗传学的黄金岁月――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发现[J 网络科技时代, 200410):55-57.

【6】         程永波,柴建军,房殿春. 关于成就与年龄的一点思考[J 医学教育探索, 2006 V5121170-72.

【7】         中国经济网,甲虫大小与氧气含量有关 五亿年前与鹰一样大,http://news.vnet.cn/info/57/262609.html  2007-10-06.

【8】         李奇. 小小圆珠笔,两项大发明[J 青少年科技博览(中文版), 200318):003.

 

 

作者简介:唐凌峰(1982-)男,汉族,湖南衡阳人,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泌尿外科2006级硕士研究生。 通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花园北路49号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泌尿外科,100191 E-mail : lingfengtang1982@gmail.com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068-45725.html

上一篇:假如我是导师
下一篇:怎样寻找有潜力的年轻导师
收藏 IP: 199.76.186.*| 热度|

9 李毅伟 廖永岩 刘玉平 郑融 王德华 杨秀海 耿佳佳 唐小卿 侯振宇

发表评论 评论 (1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02: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