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bby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obby

博文

谁能评价侯振宇的《月球的起源》?

已有 6968 次阅读 2008-10-31 19:25 |个人分类:科学感想| 民科, 月球起源, 伪科

 

下午回来打开博客,看到一位叫侯振宇的朋友给我的博文作了许多的评论(看起来是浏览了我大部分的博客文章),而且在我的游戏文章《科学网博客的天外来客最牛评论家排行榜》(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8491后面说“对建一我的印象也很好。见贤思齐,也列一下我的《月球的起源》”。对他的评论,因为一则太多,二则难以作答,我就不再回复了。不过他的理论或假说急于让行家知晓的愿望是迫切的,我倒是希望先别忙把他打入“民科”与“伪科”的行列,科学网上的有关专家可先看看他的文章,再做一下评价,到底是“真金”还是“假金”,还是一块“金矿石”?我这个外行只是觉得文章格式不规范,参考文献也不列,内容我就不清楚了。

 

 

月球的起源

 

侯振宇

houzhenyu2007@yahoo.com.cn

 

  要:月球是人类最早熟悉的天体。月球的成因是众说纷纭,有三种假说,即俘获说、分裂说和同源说。这三种假说罗列了月球成因的全部可能!但由于缺乏证据,它们都处于假说阶段。本文指出月壳正面与背面的厚度差异这个直接证据,用热力学方法证明月地同源。

关键词:月球,起源,月壳,厚度

 

月球是距人类最近的天体,也是人类最早熟悉的天体。人类得益于月球很多,对它的兴趣也多多。月球的成因自然也是众说纷纭,有三种假说,即俘获说、分裂说和同源说。这三种假说罗列了月球成因的全部可能!

分裂说:这是最早解释月球起源的一种假设。早在1898年,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的儿子乔治·达尔文就在《太阳系中的潮汐和类似效应》一文中指出,月球本来是地球的一部分,后来由于地球转速太快,把地球上一部分物质抛了出去,这些物质脱离地球后形成了月球,而遗留在地球上的大坑,就是现在的太平洋。这一观点很快就收到了一些人的反对。有人计算,地月系统现有的角动量总和,即使再加上几十亿年的角动量损耗,也不足使地球和月球分裂。而且月球的位置又不在地球赤道面上。这些事实是分裂说很难加以解释的。

俘获说:这种假设认为,月球本来只是太阳系中的一颗小行星,有一次,因为运行到地球附近,被地球的引力所俘获,从此再也没有离开过地球。

同源说:这一假设认为,地球和月球都是太阳系中浮动的星云,经过旋转和吸积,同时形成星体。

但到今天为止,由于持各假说的人士都没有提供有说服力的证据,所以还只是假说而已,人类还没有达成共识,问题无解。这自然是很遗憾的事情!但这个问题并不是可以归属于许许多多科学研究远远不能人类愿望的事例之类!因为这个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月、地同源!证据就在月球上!

众所周知:月球正面的结构和背面差异较大;月壳的厚度,直对地球的月球正面60公里,月球背面100公里

 

何以如此? 何以如此?

如果月球是一个独立的星球,它会如此?不会如此!它的月壳厚度应该会是相同的。

但月球不是一个独立的星球,它只是质量更大的行星地球的卫星而已。所以它要受到地球的强大影响。影响之一就是它的正面永远朝向地球。月壳的厚度月球正面60公里,月球背面100公里;也是地球的强大影响所致。

月球正面与月球背面所受到的地球引力是不相同的。月球正面软塑态或流体态月幔物质受到地球引力的强影响对月壳做内加热、内侵蚀,长期作用结果自然是月壳的厚度月球正面与月球背面的差异。

月壳的厚度差异至少说明在月壳最终厚度完成前月球已围绕地球旋转,而且地球引力已使其自转周期与公转周期一致(即处于地球卫星地位),并且地球引力影响时间达到产生月壳的厚度差异程度!

月球的质量、体积远小于地球,月球的比表面积(表面积与体积之比,可以作为散热能力指标)远大于地球。月球在引力能作用下熔融,其质量可以认为作为其热能容量的标志。与地球相比,月球的热容量小,散热快。假定月球与地球表面的起始温度相同,月壳的形成是远远快于地球。事实上目前月球上得到月壳保温的月幔基本上已经完全硬化,而地球的地壳(厚度小于月壳)下的地幔还是软塑态或流体态。由于缺乏具体资料,我大致估计月壳形成最终时间应该是会在其早期即5亿年内!

就是说:月、地同源!

我非常希望有条件的朋友能够做月壳形成热力计算。我估计月球初始温度大约为1000

 

感谢:先父侯景彩、先母张崇明二老的辛勤劳作,给了我强健的体魄,也使我在学生时代从没有感到当时充满整个社会的贫乏;他们的耐心使我感受到最大的宽容,使我有各方面的兴趣,这是本文由我完成的原因之一。在此向我的父母表示感谢!谨此向所有尽职、尽责的父母表示敬意!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731-44957.html

上一篇:要不要说谎?——课题申请和开题报告中的一个问题
下一篇:笑话原来可以这么看
收藏 IP: .*| 热度|

2 马昌凤 侯振宇

发表评论 评论 (1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12: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