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容德乃大,无求品自高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angdh 谈生物、聊教育、记录生活

博文

《秉志论坛》第三次报告会随感

已有 6416 次阅读 2008-10-28 00:58 |个人分类:研究生教育|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研究生教育, 学术报告

《秉志论坛》第三次报告会随感

 

20081016,动物研究所举办了《秉志论坛》第三次报告会,国际保护生物学和进化生物学著名学者Stephen O'Brien教授应邀来所报告。

 

Stephen 教授的报告涉及到SARS病毒的起源追踪、猫科动物的基因组学研究进展、脊椎动物全基因组测序的进展等等。目前已有十多种脊椎动物的全基因组序列在Nature 等学术刊物发表。随着测序技术手段的不断更新,估计测定一个物种的全基因组只需 10K美元,时间也大大缩短,几天时间就可以了。Stephen 介绍未来将对1种脊椎动物的全基因组测序进行测定(包括鱼类、鸟类和哺乳动物)。

 

这个报告听懂的内容比较多,但是听报告的人数明显比上两次报告会少。我想不会是因为报告人的水平问题,估计是微观生物学的研究生们对动物学、保护生物学、进化等内容不是很感兴趣。其实,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主要还是基因组学研究,宏观方面的内容也就是采样和进化分析。实际上利用先进的微观生物学技术手段(如基因组学等)研究动物学、进化生物学、生态学等问题,或者二者科学问题和技术手段的结合,应该是最容易出好成果的。年轻人有精力和魄力,有条件和思想,应该大胆在这些领域开拓。

 

美国科学家就是自信,研究计划眼光就是放眼世界。全世界范围内取样,进行物种进化、起源和扩散的分析。这在国内就不是很容易,如很简单的实验样品在海关这一关就不好解决,国家似乎没有相关的规定来促进国际间的这种合作研究。从国外实验室索取的抗体、组织,或者国内的一些生物(组织或血液)样品需要送到国外实验室进行相关测定等,都是很困难的。野生物种更是困难。国家需要在这些方面进行一些改革。

 

看看人家的气魄,有1万种脊椎动物基因组的测定计划。人才队伍(合作队伍)上百人(记得有张照片黑压压的人群)。如果这个实验室这样发展下去,国内的相关研究如何跟人家竞争?

 

还是那句话,工作积累是基础的基础。没有积累,奢谈突破创新是没有用的。总是幻想诺贝尔大奖有一天砸到我们的头上的几率可能不大。我们从媒体上看到大笔大笔的经费在瓜分,成千上万的“优秀成果”获各种“大奖”,在国际学术界的学术地位就是上不去,总是有原因的。

 

我装着胆子问了个问题:你们计划要测定1万种脊椎动物的基因组学,如何避免这类研究走“集邮”式的路线?记得“比较解剖学”当年就是由于忽视功能的内容,学科发展失去了方向。回答是:现实需要。如有些物种已经处于濒危了,有些物种已经灭绝了。

 

本来还想问:既然各种动物的基因组学特征很接近,为什么不在模式动物上深入?各种基因的功能研究是否可以在模式动物上完成?有关专家能否答疑?谢谢!

 

感觉这个领域有无限的发展空间,生物学的许多问题都会逐渐从“根”上找到答案。我国有丰富的动物资源,应该可以做出让世人瞩目的成绩的。期待着… …

(王德华 2008.10.18, 10.27日补充)



(照片来自动物研究所局域网,致谢!)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757-44385.html

上一篇:来自一个朋友的呼吁
下一篇:基础科学研究和基础科学研究者
收藏 IP: .*| 热度|

4 邵刚锋 李斌 马丽丹 pkuzeal

发表评论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18: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