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志愿者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科普丽人 1956年生于浙南山区,愿结交各行各业各门各派的诤友。

博文

中国第一茶院士----陈宗懋院士

已有 7489 次阅读 2008-10-27 10:52 |个人分类:院士介绍

 

                                                

      千百年来,中国人种茶、饮茶,品味隽永绵绵、悠长不断的茶文化。在中国几千年文明史中,几乎每一页史书都可以嗅到袅袅茶香。中国作为茶的故乡,直至2003年,才出现第一个研究「茶学」的工程院院士,他就是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所长、70岁的陈宗懋。至交好友以「爱茶人」名义送给陈宗懋一幅字:古有茶博士,今有茶院士……
 

      从投身茶树植保研究开始,陈宗懋不断地拓展自己的研究范围。从上世纪60年代起,由于使用高残留农药带来的茶叶农药残留问题,影响中国茶叶出口。当时中国茶叶中农药残留分析技术还是个空白,陈宗懋意识到,发展无公害茶叶将成必然趋势,茶叶中农药残留的检测技术必不可少。于是,陈宗懋开创中国茶叶中农药残留研究的先河。

残留农药研究 开创先河
 

      20世纪70年代以来,陈宗懋曾多次向农业部、化工部、商业部、卫生部、中国茶叶进出口公司等部门提出,在茶叶中禁用高残留和剧毒农药,选用低毒、高效、低残留农药的建议,绝大多数都得到政府部门采纳,制定有关条规颁布全国实施。经过多年努力,中国茶叶农药残留程度大幅下降。
 

      陈宗懋不仅开创茶叶农药残留研究和茶园昆虫化学生态研究两个领域,还在茶叶产业化方面进行大胆尝试。
 

      陈宗懋说,「茶研所1984年组织成立一个茶叶综合利用研究室,就是想知道茶除了饮用价值之外,还能不能进行其他方面的开发利用。当时日本有人在做,但是世界上这方面研究还不多。」

开发多重功效 增值利用
 

      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实验,陈宗懋从茶籽饼中提取出一种重要物质──茶多酚,这种物质可以广泛应用于医药、保健、食品工业、养殖业和生活很多方面。每公斤茶籽饼可以提取20%左右的茶多酚,而每公斤茶多酚当中又可以提取出50%--60%的儿茶素。一斤茶多酚一般要几百元,儿茶素则更贵,这样可以使茶叶获得增值。
 

      此外,还可以从榨完油的茶籽饼中提取茶皂素。在陈宗懋任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所长期间,积极支持研究人员将茶皂素创新性地应用到养殖业和建筑业上。当时由于沿海地区养虾都是用竹篱笆隔成一个个的池塘,这样江河湖海中的小鱼很容易钻进池塘吃掉小虾。而投放茶皂素后,这种物质对虾没有害处,但对鱼却有一定毒性,鱼就不敢再进虾池了,起到环保养殖的作用。
 

      陈宗懋还将茶皂素用于建筑行业中,做成空心砖的发泡剂,扩充了茶叶的用途。
茶学研究领先 着述等身
 

      在茶叶研究的很多方面,陈宗懋都走在了前列。谈到这一点,他说自己并没有什么诀窍,就是广泛涉猎相关领域,不断探索茶研究和生物、化学等相关学科的交叉应用。在这方面,良好的外语功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除了小时候打下的良好英语基础外,陈宗懋上大学时又学了俄语,后来又自学了日语、德语、捷克语等,这使他可以驾轻就熟地掌握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40多年来,陈宗懋在茶学研究中辛勤耕耘,硕果累累。他主编的《中国茶经》共180万字,由50多位专家学者集体编写,凝聚了中国茶产业发展精髓,成为中国茶学研究中的扛鼎之作。迄今,该书已重印21次。他主编的另一巨着──《中国茶叶大辞典》,历时10年,凡300万字,包含逾万词条,于2001年出版。他还出版7部专着,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国际会议论文集上发表论文近300篇,译文100万字以上。

力主茶为「国饮」
 

      近几年来,陈宗懋一直在竭力推崇茶为「国饮」。陈宗懋认为「清茶一杯,以茶代酒,不仅有利于弘扬民族文化,还有利于身体健康。」
 

      但是多年来,倡导者殷殷,响应者寥寥。十几年间,很多人,特别是青少年还是畅饮碳酸饮料。

青少年无茶缘 狂饮汽水
 

      与此同时,国际上却是喝茶之风大行其道。英国将茶称为「健康之液,灵魂之饮」;法国人视茶为「最浪漫、最温柔、最富有诗意的饮品」;日本人视茶为「万寿之药」,是「原子时代的饮料」。如今,茶饮料已成为日本人最主要的饮料。韩国虽是种茶小国,但对宣传饮茶却是大张旗鼓,并不惜从国外进口茶叶。美国长期以来并不是茶叶消费大国,但据报道,这两年来美国家庭的茶叶消费量增长20%,有一半的美国家庭进入饮茶行列。当前,全世界有160多个国家有饮茶习惯。被誉为「东方文明象征」的茶不是在中国而是在西方发扬光大。
 

      在中国,茶叶人均消费很低,特别是大量青少年与茶无缘,只知狂饮汽水、可乐等碳酸饮料。当前,中国茶叶人均消费约为300克,而日本是1000克,英国是2500克。
 

      陈宗懋认为,倡导茶为「国饮」,不但能促进茶叶消费,提高国人体质,还能带动茶叶生产、加工、服务三大产业的发展。

三大饮料之首 风靡世界
 

      陈宗懋说,茶及茶文化都源于中国,作为一种天然的绿色保健饮料,茶稳列世界三大饮料(茶、咖啡、可可)之首。但中国的茶产业曾一度陷入困境,茶叶市场疲软,一些地方大量积压,出现了许多茶农忍痛砍伐茶树的情况。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随着全国茶文化研究热的兴起和茶叶科研推广工作的不断加强,这种状况发生很大变化。
 

      2003年,中国茶叶产值为120亿元,茶饮料和其他茶的深加工产值也达120亿元,茶馆、茶艺等收入达100亿元,茶业总产值已达340亿元,相当于1990年的7.4倍。

茶文化茶科技 两翼齐飞
 

      陈宗懋院士说,如果把茶产业比喻为一架飞机,茶文化和茶科技就是这架飞机的两翼,有力地促进和保障了茶产业的起飞。茶文化研究的兴起积极引导了茶叶消费,茶叶市场需求直接刺激了茶叶生产,茶科技的研究推广则有效提高了茶叶的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近几年全国各地已办起茶馆3.5万多家。茶文化、茶科技、茶产业走上了互相促进、良性循环、健康发展的轨道。
 

       或许是职业习惯,陈宗懋每到一个地方,总是要到茶馆看看,「中国的茶产业现在比较成熟,茶文化做得最好的还是杭州和福州。杭州的茶馆很雅致,文化味很足,茶叶研究也走在全国前列……」杭州能做到今天的程度,也和杭州提出的「茶为国饮,杭为茶都」的理念密切相关。
 

       虽过古稀之年,陈宗懋还在为中国茶业的发展以及茶文化的发扬光大奔走呼号。几十年如一日和茶打交道,茶的清新隽永之气已经深附在他的内心深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只为茶忙……

报考站错队 学医变学农
 

      1933年10月,陈宗懋出生于上海,母亲是一名医生,父亲经商。他在教会学校从小学一直读到高中,当时的教会学校许多课程都是用英文授课,这为他以后的研究工作奠定良好的英文基础。
 

       1950年,17岁的陈宗懋准备报考复旦医学院。到了报名地点,他看到排了两个队,一个队很长,一个队相对人少一点,于是陈宗懋就站在了人少的那一队。到了跟前他才知道,这个队是报考农学院的。就这样,站错了队的陈宗懋选定了自己的终身职业。
 考入复旦农学院,陈宗懋发现在农学专业有很多自己非常感兴趣的领域,「其实不管什么专业,只要你钻进去,都会发现很多有意思的问题,比如植保、昆虫、植病等,我都蛮感兴趣的。」
 

       1954年,陈宗懋大学毕业分配到黑龙江省呼兰特产试验场(现中国农科院甜菜研究所),从事甜菜病害的研究。
 

       1960年2月,他调到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工作,从此,他与茶树植保结下不解之缘。

陈宗懋简历
 

    1933年 出生于上海,浙江海盐人
 1950年 入读上海复旦大学农艺系
 1954年 任职中国农业科学院甜菜研究所技术员
 1960年 调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工作
 1984年起 任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所长,中国茶叶学会理事长,现任中国茶叶学会名誉理事长
 2003年 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学术成就
 

       60年代起,陈宗懋在国内外率先开创茶叶农药残留研究领域,他主持创建了「茶叶中农药残留控制」和「茶园昆虫化学生态学」研究两个新兴茶学领域,构建了茶园有害生物综合防治体系,并制定了多种农药在茶树上的安全使用标准。
 

       他主编的《中国茶经》和《中国茶叶大辞典》成为中国茶学研究的扛鼎之作。 

[资料来源:《人物》杂志]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967-44278.html

上一篇:中科院院士----张佑启教授
下一篇:王明庥---中国工程院院士
收藏 IP: .*| 热度|

1 陈绥阳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06: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