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叟王铮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王铮 中国科学院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兼华东师大、中国科大教授

博文

说地震

已有 5683 次阅读 2008-10-19 23:39 |个人分类:为科学而科学|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地震, 王铮

王铮整理这次关于地震观点如下,供有关学者参考:

    1 中国东灾害活动域,在这一幕地震活动中表现得相对安全,理由是这个区域没有明显的GPS地形变形位移,按照弹性回跳模式是相对安全的。 东域地区人民不应该担心,东域地区也暂时不需要布局地震监测井,太花钱,还是西部取得经验再说吧。

   2 中国这一幕的地震表现出主要位于大致平行于胡焕庸线的过渡带灾害活动域,对这个地区要加强监测,我不反对在这个地区开展为地震预测服务的有限的深井钻探计划,但是要恢复周恩来总理和李四光部长提倡的群测队伍,特别要监测地形变形以外的地热、地电和其他物理量,可能还得用卫星技术监测区域的红外照片,nature7月的文章就有这个看法。西域的地震震中排列不平行胡焕庸线,在青藏地块内部及其与塔里木地块的交界带即西域青藏区与南中新疆区的边界需要加强检测,GPS地形变形位移检测应该有效,因为那里不是与青藏板块主要的冲击方向的正交地带,作为两个弹性壳对冲的可能性大。就现在公开的数据看,没有数据支持西域在新的地震活动中是沉寂的或者是特别活跃的。

    3 基于汶川地震前没有明显的GPS地形变形位移被观察到,过渡带灾害活动域的本阶段地震活动很可能不是弹性回跳型,而是新的类型,我猜测是一种流变+相变的类型,有的学者专门介绍了岩石的流变学,好文章。新类型出现了需要多学科探索。特别是要加强地貌以外的地球物理量时空变化的监测,因为相变一定会引起物理量的变化,不过某些盆地沉积层厚,基底的电变化可能难监测。

    4 我已经离开灾害学研究多年,我对通过打2000m深的钻孔监测地震的有效性不太懂,不宜表态。但是根据过渡带域这次地震活动很可能是一种流变+相变的类型的猜测和我在地质队搞测井的经验,这种钻进,即使不能为最近的地震预报服务,但是对于基础研究也是有意义的。

    5 我赞同刘宝君院士关于成都平原200年内不会发生大的破坏性地震的说法。理由是基底结晶古老、坚实,不可能发生岩石的大规模相变,而且其上覆有厚层沉积物。对于我家乡云南省,康滇地轴以东地区应该是相对安全的。不过邻区的地震或者深层的相变型地震可能会把能量传过来,加强建筑物检查还是必要的

    6 郯庐断裂带。郯庐断裂带主要活动在太平洋板块直接俯冲欧亚板块的新生代以前,一位教授的观点是郯庐断裂带的活动可能主要表现拉张型,能量积蓄有限。我的看法是拉张大约符合弹性理论,应该加强的是传统的地震监测。如果有证据显示郯庐断裂带重新活跃,那么郯庐断裂带也不应该成为一个不安全区的边界,而是一个不安全区的中心,根据郯庐断裂带过去活动的性质,这个地带国家实在不应该花太多的钱去布设地震钻孔。

 

中国灾害活动域位置,红线为胡焕庸线,红色区为初步认定的过渡带域。蓝线是2007-2008过渡带域地震震中平均位置。虚线为不确定边界。本图仅作减灾管理用,没有任何预测功能。图中仅标出过渡带域的破坏性地震。(王铮,顾高翔)

仅供专家们进一步思考自己的问题用。不讨论。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11-43310.html

上一篇:气候关系你我他
下一篇:OPEC, 住手!
收藏 IP: .*| 热度|

1 侯振宇

该博文允许实名用户评论 评论 (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02: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