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水.熵.复杂性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angxw 张学文的文章,涉及气象、水分、熵、统计、复杂性、一般科学等

博文

一项呼吁—尽快完善中文的、网上的百科全书

已有 5120 次阅读 2007-7-8 12:23 |个人分类:一般科技.1.|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一项呼吁尽快完善中文的、网上的百科全书

1.         过去,刚毕业大学生得以接近一部专业的词典、百科全书就有一种富足感。而今领导者办公室里的书柜有一套百科全书,就很威风。记得大英百科全书,数十卷,重量就有数十公斤。

2.         百科全书在科学知识的积累方面具有基础地位。确实 ,并不是每个国家都有力量编一套百科全书。据说大英百科全书是靠世界一流学者而编辑成的。我国的百科全书也是编了多年才完成的浩大学术工程。

3.         当今,互联网的兴起深刻的影响了知识的获取方式。于是网上的百科全书就应时而生。维基百科可能是这个事业的优秀代表。它由美国人威尔斯创建,免费供人们在网上查询各个名词的基本含义,覆盖所有语种。说它是伟大的创举,不为过分。确实,有了上网条件,数十公斤一套的百科全书就显得太笨,太落后了。

4.         维基百科在新环境下完全改变了编辑百科全书的工作方式,它由网民自由(无偿)编写、自由提供、自由修改,据说其条目的编辑质量与大英百科全书不相上下。这显然是它的巨大的成功。

5.         维基百科包括各种语言的百科全书。它没有语言(种)歧视。但是每种语言的维基百科的内容的丰富程度,也就由对应语言(如德文、中文)的网民的贡献程度而定了。数年前台湾和大陆的民间热心者为丰富中文的维基百科贡献了自己的力量,这体现着中文在这个舞台上的觉醒和信心。而这一切都是民间自发组织的。当时(2004?)让我寒心的是日文的维基百科上的条目数量大约是中文的维基百科条目数量的数十倍。

6.         我本以为中文维基百科的丰富可以迅速追上大的语种(如英文),但是随后知道维基百科在中国大陆被封。我最初的激动和期盼变成了寒心。

7.         可好,百度网站关注了这个问题,它另外组织了“百度百科”,以填补维基百科被封以后的国内在基础知识方面的这个基本建设工作。它开发了自己的软件,用类似维基百科的工作方式,依靠广大网民的努力奉献、知识力量,两年来到20077月,已经有了近80万个条目了。我们应当庆幸中国大陆网民的努力,应当鼓励和肯定这种努力。

8.         让我感动的是这些中文的百科全书条目的贡献者多为年轻人,他们不一定是有关方面的权威,但是他们敢作敢为。

9.         80万个条目,听起来这个数字不小,但是比其当代的知识来说它只是个小数。以我比较熟悉的气象学领域而言,百度百科里的气象内容就很少,而它应当有上万条。

10.     我深感迅速的动员我国学术界的各种力量,弄好网上的,中文的百科全书的各个侧面的各种条目,以适应我国的文化发展是一项正确、重要、紧迫的工作。这个工作远比漫无边际的讨论我们什么时候得诺贝尔奖要实在、具体、可操作的多。

11.     所以我呼吁

 

1)大力宣传网上的百科全书的价值,把建设中文的网上的百科全书看作是学界的重要任务。

2)动员各种力量迅速推进中文、网上的百科全书建设,使“中文”在这个重要的文化领域进入世界大语种的行列。

3)政府和社会应当表扬、资助百度网站关于百度百科的建设,应当表扬过去为之提供了很多条目的年轻人、学者

4)继续按照目前的工作模式推进工作,不要政府一介入就以自己为主,推倒重来

5)设法解决百度百科与国际上已经很有成绩的维基百科的关系问题,最好是归入一个系统。闭关自守是满清政府的政策,我们应当融入人类进步的总事业中。

6)既然“德国可再生资源局发现,在维基百科中,有关可再生资源的德文词条数量还不够,一些词条文章存在着内容陈旧的问题。他们向上级部门——德国农业、营养、消费者保护部申请了一笔资金,决心通过政府出面的方式来改进维基百科的词条”,建议我国国务院各个部门也负责做类似德国政府的工作。

 

最后,欢迎同意本人的看法人联合起来另外起草一个正式的呼吁书,大家网上签名,形成社会力量,呼吁政府资助,共同推进中文的网上的百科全书早日成熟(在目前的百度百科的2年辛苦的基础上)。

 

张学文(退休者,原气象领域的研究员、新疆气象科学研究所所长)2007.7.8

 

附:“记者(2007.6 27日在维基百科首页看到,其德文版的词条数量已经超过了60万条,英文版则是接近了185万条”,中文的百度百科是77万条条目。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024-4287.html

上一篇:掷骰子、轮盘赌、抽奖…的等概率实验也是物理学实验
下一篇:我涉及诺贝尔奖的言论(1)
收藏 IP: .*| 热度|

1 邹晓辉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07: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