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清农业技术问题实录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tjm9518 记录当前农业生产上发生的问题及相应的解释或解决方案

博文

沿淮地区大面积水稻穗颈瘟发生重

已有 5690 次阅读 2008-10-13 20:09 |个人分类:直播稻专题|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水稻, 稻瘟病, 穗颈瘟, 品种, 抗病性

20089月上旬以来,江苏省射阳、涟水、阜宁、亭湖、响水、洪泽、江都以及安徽部分县市有很多农民反映,当地水稻穗颈瘟发生面积大、危害严重,部分田块由穗颈瘟危害引起的白穗比例达50%60%

病害发生情况

射阳县新洋镇一农民92日反映,当地种植的华粳6号和淮稻9号等品种发生了较严重的穗颈瘟,田间有10%左右的白穗,面积达千亩以上。据了解,这些田块的水稻大约在820日前后破口,破口期间大多已用三环唑等药剂防病,但具体施药时间不是很明确。

盐城市亭湖区便仓镇一农民95日反映,当地部分田块华粳6号穗颈瘟发生重,重病田白穗比例达30%左右。他说,从当地今年种植的几个水稻品种的穗颈瘟发生情况来看,华粳6号发病最重。有块田很典型,农户在栽插淮稻6号时因秧苗不够,借了部分华粳6号秧苗,结果田间两个品种的水稻穗颈瘟发生程度差异很大,华粳6号发病很重,而淮稻6号发病轻。据了解,今年当地移栽水稻一般在820日前后破口,期间农户都很注意预防穗颈瘟,分别在破口期和齐穗期各施了一次药,有的农户甚至施了3次药。

涟水县薛集镇一农民926日反映,他今年直播种植了7亩华粳6号,现在田间出现了大量白穗,重病田白穗率高达95%,几乎绝收。他说,除他家的水稻外,周边还有150亩左右的华粳6号直播稻也出现了类似情况,而种植徐稻4号的田块几乎没有穗颈瘟发生。他问,为什么不同品种的水稻发病程度差异这么大,与种子质量有没有关系。据了解,华粳6号田间出现大量白穗,由穗颈瘟危害引起。由于缺乏对农药的认识,这位农民已经不记得自己在水稻破口时曾施过哪些药。

阜宁县三灶镇一农民927日反映,当地有数百亩直播种植的淮稻9号普遍发生了穗颈瘟。截至27日,田间病害已经出现有一周左右时间,破口期及时使用三环唑预防的田块发病率一般在20%左右,少部分到齐穗后才用药的田块发病率高达40%。周边同期播种的淮稻5号穗颈瘟发生轻。

924日,阜宁县吴滩乡一农民用特快专递寄来几个稻穗。所附信件中说,这些水稻为某糯稻品种,自留种,抽穗前稻株生长正常,抽穗后大部分稻穗变成了白穗,不灌浆。经检查,寄来的稻穗颈部及部分小枝梗上都出现了明显的变褐症状,部分严重褐变的地方长出灰色霉层,大部分稻粒不能正常灌浆,部分稻粒上长有褐色斑点,靠近霉变枝梗的稻粒发黑长霉的情况较严重,受害严重的稻穗已经整穗枯死。经鉴定,稻穗出现上述症状,主要由穗瘟引起。

涟水县浅集乡一农民926日反映,当地较大面积直播种植的徐稻4号、华粳6号出现了较多的白穗,白穗穗下节间和茎节上出现坏死。经检查,随信寄来的稻穗上绝大部分籽粒为空粒或极秕粒,只有少部分籽粒灌了少量的浆,穗下节间和茎节上出现的坏死斑由穗瘟和节瘟引起。

阜宁县吴滩镇一农民928日反映,当地有50多亩水稻在925日后田间突然出现大量白穗。经检查,白穗由穗颈瘟引起,染病水稻品种有淮稻9号、垦育12号、武育粳3号等多个品种,其中以淮稻9号发病最为严重,重病田白穗率达30%;不同栽培方式的水稻发病程度有差异,移栽田抽穗早、发病轻,直播田抽穗迟、发病重。据了解,当地农户在水稻破口前后一般都会使用三环唑预防稻瘟病。

江都市武坚镇一农民928日反映,当地有数百亩直播种植的淮稻9号发生了穗颈瘟,重病田白穗率达30%。而破口期同样用药预防的淮稻5号、武运粳21号直播稻都没有发生穗颈瘟。

阜宁县一种田大户926日反映,今年他和另外一个人一起在6月底7月初直播种植的1000多亩淮稻9号直播稻抽穗迟,到915日田间才看到有稻穗抽出,922日前后齐穗,到926日田间水稻仍处于扬花盛期。据天气预报,从926日开始,当地会出现大幅度降温天气,最低温度只有1314℃。他很担心气温大幅度下降会对水稻灌浆结实产生不利影响,因而寻求抢救办法。笔者于107日电话回访了谢永忠。据了解,上述1000多亩直播稻田间白穗率很高,达40%左右,经检查,为水稻穗颈瘟引起的白穗。田间没有发病的水稻,抽穗扬花和灌浆结实也受到一定影响,抽穗扬花速度慢,到7日田间还没有终花。另外,今年当地估计有近万亩播种偏迟、到9月下旬才抽穗的淮稻9号,这些水稻穗颈瘟一般发生很重,田间有大量白穗。当地播种较早、在9月上中旬抽穗的淮稻9号发病较轻,当地包括徐稻3号、徐稻4号、武育粳3号等品种在内的其他品种,无论播种、抽穗早迟(徐稻3号、徐稻号在8月底9月初至9月中旬抽穗,武育粳3号最迟的在9月下旬初抽穗),穗颈穗发生都不重,田间一般没有出现大量白穗。

响水县陈家港镇、洪泽县共和乡、阜宁县三套乡等地也有多位农民反映当地淮稻9号等水稻品种穗颈瘟发生重。

发病原因分析

根据各地反映的情况初步分析,今年各地特别是沿淮地区的部分田块水稻穗颈瘟发生和危害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条:

一是品种对稻瘟病的抗性较差。与武育粳3号、徐稻3号等品种相比,淮稻9号、华粳6号、徐稻4号等水稻品种对穗颈瘟的抗性相对较差,往年这些品种穗颈瘟就发生就偏重。

二是天气条件有利于病害发生。今年我省水稻抽穗期总体来说阴雨天偏多,有利于稻瘟病发生,淮稻9号、华粳6号等抗病性较差的品种发生与往年相比有所加重。特别是在沿淮地区, 926日以后出现了“寒露风”天气,气温下降幅度大,并在此后较长时间内气温持续偏低,长时间低温阴雨天气特别有利于穗颈瘟的发生和危害,而播种迟、9月中下旬才抽穗的水稻正处于感穗颈瘟的敏感期,在这种条件下,即使及时用药防治,病害在感病品种上的发生和危害也会比较重。

三是用药不当。主要表现在用药不及时和药剂使用不当等方面。今年我省沿淮等地水稻生长前中期稻瘟病发生就较重,田间菌源充足,到水稻抽穗期,在品种感病、天气条件有利于病害发生的情况下,应加强对穗瘟的防治,一般要求在水稻破口期和齐穗期这两个用药关键时期各用药防治一次。但一些农民没有能及时用药,或者使用了多菌灵、三唑酮等对穗颈瘟防效不佳的药剂,因而没有能够有效控制病害发生。

值得注意的问题

近几年我省大面积推广应用了抗条纹叶枯病水稻品种,这些品种与以前大面积生产上应用的品种相比,对稻瘟病特别是穗颈瘟的抗性水平总体来说下降了很多。据了解,目前苏中、苏北水稻主栽品种以及近年来我省新育成的水稻品种,大部分为感穗颈瘟品种。

但是,由于抗病品种的大面积应用,多年来我省大面积水稻生产上稻瘟病发生总体不太严重。尽管近几年生产上应用的水稻品种稻瘟病抗性下降,但最近几年水稻抽穗期天气条件不太利于穗颈瘟发生,因而生产上穗颈瘟的发生和危害并不太重。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很多农民淡化了对稻瘟病的防治意识,也使稻瘟病严重发生和危害的潜在风险相应增大。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今年秋暖,入秋后低温到来的时间迟于常年,因而相对于抽穗较早的移栽稻,抽穗较迟的麦茬直播稻由于感病生育期与低温阴雨期吻合度较高,因而发病较重。从常年看,一旦后期低温来得早,大面积抗病性差的水稻均可能面临严重的稻瘟病危害。

从常年考虑,生产上应注意选用稻瘟病抗病性好的品种。但从目前情况看,适合在生产上应用的综合性状好、对稻瘟病抗性强的品种较少。在主栽品种难以在短期内大面积更换的情况下,应注意加强对稻瘟病的防治。另外,在沿淮地区,麦茬直播稻的抽穗期较迟,后期遇低温的几率大,不仅容易发生稻瘟病,还容易受低温危害而影响灌浆结实。在这一地区,种植麦茬直播稻应特别谨慎,不仅要注意选用稻瘟病抗性强的品种,还要注意选用生育期短的品种并适期播种,尽量将齐穗期安排在8月底以前,一般不要超过9月初,否则不宜种植麦茬直播稻。

 

资料链接

稻瘟病是水稻主要病害之一,属真菌性病害,从稻种发芽后即可发生,伴随水稻终生。在水稻生长不同时期可先后发生苗瘟、苗瘟、叶瘟、穗瘟,其中以穗瘟危害最大。穗瘟按发生部位不同又可分为穗颈瘟、枝梗瘟、粒瘟。节瘟和穗颈瘟在抽穗期发生,严重时可形成“白穗”或大量秕粒。

在水稻生长中后期,稻瘟病主要靠病斑上产生的大量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进行再侵染。只要条件适宜,病菌可反复多次侵染,使病害迅速扩展而流行。分生孢子传播到稻叶上萌发,形成压力胞,再长出侵入丝。侵入丝多穿过角质层侵入机动细胞或长形细胞,再进入内部组织。在穗颈处的分生孢子发芽后多从鳞片状的苞叶侵入。在枝梗上则从穗轴分枝点附近的长形细胞侵入。此外,病菌也可从伤口侵入,但通常不从气孔侵入。同一品种在4叶期至分蘖盛期以及抽穗初期最易感病。受侵部位组织的老嫩对抗病性的强弱有影响。出叶及出穗后随着时间的增加,叶和穗颈的抗病性也增强。据观察,一般在稻叶出叶当天最易感病,5天后抗病性逐渐加强,13天后很少感病;穗颈在始穗期最易感病,抽穗6天后抗病性逐渐增加。不同品种增加抗病性所经历的时间有所差别。气温在20~30℃,田间湿度在90%以上,稻株体表保持一层水膜的时间达6~10小时的情况下,稻瘟病分生孢子最易萌发侵入。在抽穗时,如果雨湿大,气温降低到20℃以下并持续1周左右,水稻抗病性降低,穗颈瘟往往发生严重。

防治稻瘟病,要注意喷药保护高感品种(近年来我省大面积生产上应用的淮稻9号、华粳6号、徐稻3号、徐稻4号、扬辐粳8号等品种感或中感穗颈瘟)和处于易感期的水稻,施药重点应放在预防危害性大的穗颈瘟上。由于通常穗期发病的菌源主要来自叶瘟,所以应控制叶瘟大流行。在叶瘟发生初期及早施药控制发病中心,并对周围稻株或稻田施药保护,以后根据病情发展及天气变化决定继续施药次数。一般可隔3~5天施用一次,共施1~2次。在此基础上,于孕穗末期、始穗期及齐穗期各施药一次。如果天气继续有利发病,可在灌浆期再喷药防治一次。

目前适用于防治稻瘟病的药剂主要有三环唑、稻瘟灵(富士一号)、异稻瘟净等药剂,也可以使用春雷霉素、乙蒜素、咪鲜胺、丙硫多菌灵、多菌灵等药物。其中三环唑为目前防治稻瘟病的首选药物,使用很广泛,但该药为预防性药,主要作用机理是抑制稻瘟病孢子萌发和侵入,应在水稻发病前使用,水稻发病后使用没有治疗效果,该药也不能阻止病菌从伤口侵入。水稻发病后应用稻瘟灵等具有治疗作用的药剂,但穗颈瘟发生后用稻瘟灵等具有治疗作用的药物也没有太好的效果。在水稻发病初期,可以将三环唑与稻瘟灵等药物混合喷雾,加用三环唑的目的是防止健康株继续染病。喷药时一般每次每亩应加水60~75公斤。三环唑、稻瘟灵等药剂均有很强的内吸作用,药物可以被水稻吸收并在体内传导。喷施三环唑后2个小时遇雨一般不影响防治效果,抽穗期遇雨时可以趁雨隙喷施该药。在水稻齐穗后发现田间有少量稻瘟病病株,可以喷施多·咪鲜、铜高尚等药剂,这些药对稻瘟病、纹枯病有较好效果,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后期稻曲病“散粉”。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2170-42525.html

上一篇:阜宁:千亩直播稻面临严重的低温危害
下一篇:白皮小麦种植区南移,穗发芽和赤霉病危害风险加大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11:4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