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讯台/科学新闻评论 Science and Media in China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hujun 一位科学记者的观察

博文

北京奥运“碳平衡”悬念

已有 3617 次阅读 2008-8-31 21:59 |个人分类:个人作品|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财经》记者 李虎军 实习记者 孙昊牧  总第219期 出版日期:2008-09-01

比实现“碳平衡”更为重要的,是在中国真正唤醒气候危机意识,并切实向清洁生产转型

    长期和临时措施双管齐下,在刚刚结束的北京奥运会的17天里,北京的空气质量创下了十年来同期最好水平。
    但全世界对于这届奥运会的环境期待,并不仅限于此。尤其在全球变暖大背景下,北京到底交出一份什么样的“气候成绩单”,亦是人们赛后关注的焦点之一。
    据《财经》记者了解,奥运会结束后,中国政府部门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都将对北京奥运会的温室气体排放和消抵情况进行最终评估。北京奥运会是否实现“碳平衡”,各方翘首以待。

体育与气候有关
    所谓“碳平衡”(carbon balance),是近年来国际上出现的新名词,是指在特定情况下,通过各种措施消抵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实现“平衡”。因此也被称为“碳中和”(carbon neutrality)。
    把“碳平衡”和北京奥运会相连,是因为北京奥运会带来的不仅是精彩的赛事,还有额外的温室气体排放。
    首先,是各代表团成员和观众长途旅行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北京奥运会堪称盛况空前,仅参赛运动员就有上万名之多。北京市旅游局在今年7月也预测,奥运会期间北京的境外游客估计达到45万人,境内观众更是一个庞大的群体。
    此外,“鸟巢”、“水立方”等大批奥运场馆和设施的建设运行,以及奥运会火炬传递等活动,都动用了相当多的人力物力,这也意味着大量的温室气体排放。
    联合国副秘书长兼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阿齐姆施泰纳(Achim Steiner)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承认,鉴于奥运会就是要让人们走出家门、聚集在一起,额外的温室气体排放在所难免。不过,在他看来,通过适当的组织方式,可以有效地减少碳足迹和消抵碳排放。
    在此之前,2006年的都灵冬奥会和德国世界杯足球赛,都已经在保护气候方面做出表率。
    其中,有2000多名运动员参加的都灵冬奥会,专门设立了《都灵气候遗产项目》(HECTOR),提出消抵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包括在意大利投入节能和可再生能源项目、在肯尼亚植树造林、在墨西哥和斯里兰卡等发展中国家投入其他可持续发展项目等。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当年11月发布的最终环境评估结果,都灵冬奥会带来了超过10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的排放,其中近70%的排放已被消抵。
    此外,德国足球世界杯组委会的报告也显示,该项赛事共产生约9.2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的排放,而通过在印度和南非支持清洁能源项目等,消抵了约10万吨,成为首个实现“碳中和”的足球世界杯。
    不过,有一点微妙之处在于,根据《京都议定书》,意大利和德国等发达国家,有减排温室气体的义务。而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目前没有承担减排温室气体的义务。加上七年前北京成功申奥时,气候变化问题还不像今天这样受人关注,因此,北京关于绿色奥运的承诺中,并没有涉及如何消抵奥运会的温室气体排放。
    直到去年10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针对北京奥运会的环境审查报告时,才明确地建议“北京奥组委公开宣布关于气候变化和温室气体消抵的承诺”。

践行“碳平衡”
    据《财经》记者了解,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这一建议,并未得到北京奥组委的直接回应。不过,中国政府部门在这之后,就着手估算北京奥运会温室气体的排放和消抵情况。
    可以作为佐证的是,今年4月25日,在科技部等部委联合主办的“气候变化与科技创新国际论坛”上,专门设立了主题为“碳平衡与绿色奥运”的分会场。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所研究员徐华清在会上透露,初步估算,北京奥运会将带来大约118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的温室气体,而“绿色奥运”系列措施有望消抵这些排放量,从而基本实现“碳平衡”。
    徐华清所介绍的初步估算结果,来自于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国家发改委能源所、中国科学院地理所、清华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组成的团队。
    在118万吨排放量中,绝大部分来自观众的活动,而场馆建设和使用约占10万吨,各国运动员和官员的活动约占2万吨,火炬传递等奥组委活动约占8万吨。
    为了实现“绿色奥运”目标,北京在奥运会期间开行了由纯电动、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等各类新型电动汽车组成的绿色车队,实现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域交通的“零碳排放”,以及奥运优先路线的“低碳排放”;在“鸟巢”等多个场馆,安装了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等。
    此外,北京还采取一些额外的政策措施,如建设大面积的奥运森林公园、部分工厂关闭治理,以及实行机动车单双号限行等。
    根据上述研究团队的保守估算,奥运会期间清洁能源交通工具的使用预计将减少排放2万吨,奥运场馆太阳能光伏等可再生能源产品将减少排放约1000吨。而奥运会之后,这些交通工具和设施的长期使用还可避免更多的排放。
    其他额外的政策措施中,如果实行两个月的机动车单双号限行,预计可减少排放85万吨;企业关闭治理减少排放14.6万吨;城市园林绿化减少排放6.5万吨。以上减排量累加,就可接近甚至超过北京奥运会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
    今年5月8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一次记者会上,科技部部长万钢表示,北京奥运会能够使温室气体排放达到基本平衡。联合国副秘书长兼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阿齐姆施泰纳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也透露,万钢在与他的会面中亦表示,初步的估算表明北京奥运会有望实现“碳中和”。
  
悬念待解

    不过,北京奥运会能否真正实现“碳平衡”或“碳中和”,最起码目前而言尚无定论。
    徐华清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就曾经强调,由于很多数据需要复核,最终研究结论要在奥运会结束之后才能形成。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体育与环境主管西奥多欧本(Theodore Oben)则告诉《财经》记者,北京已经采取的节能措施和植树造林,有助于消抵温室气体排放。不过,一届“碳中和”的奥运会,首先需要考量它带来的全部温室气体排放,包括赛事参与者和来宾乘坐国际航班和国内航班带来的排放等。
    而关于运动员、官员和观众乘坐飞机旅行所带来的温室气体排放到底为多少,由于有着不同的计算方法,争议颇多。
    例如,根据非政府组织“气候友好”(climatefriendly)网站的“碳排放计算器”,从伦敦往返北京的每个经济舱舱位所产生的排放量,就相当于4.8吨二氧化碳;如果是从华盛顿出发,这个数据则为6.6吨。这两个数据,都超过了每名中国人在整整一年中的平均排放量。
    如果按照这个被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等多家非政府组织推荐的方式来计算,仅飞机旅行一项,北京奥运会带来的温室气体排放就可能大大超过先前估算的118万吨的总量。
    相比之下,根据国际民航组织(ICAO)网站的“碳排放计算器”,从伦敦和华盛顿出发往返北京,每位经济舱乘客的温室气体排放则分别只有1.15吨和1.6吨。这个数据,还不到前者的四分之一。
    中国政府部门组织的研究团队究竟采取何种计算方法,目前外界尚不知晓。
    此外,与北京奥运会温室气体排放有关的一些基础数据,如境内外观众到底为多少、火炬传递过程到底动用了多少人力物力,也还未对外公布。这些,或许都会影响到最终的计算结果。
    施泰纳透露,中国科技部和环境部目前正在讨论怎么评估奥运会环境保护工作的经验教训,其中包括对温室气体消抵的最终评估。不过,这一评估报告发布的最后日期,目前尚不清楚。
    预计最快在今年年底,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也将拿出针对北京奥运会的最终环境评估报告。北京奥运会“碳平衡”或“碳中和”方面的表现究竟如何,在报告中将有所反映。
    实际上,即使在国际上,目前对于如何界定“碳平衡”或“碳中和”也存在争议。绿色和平中国分部气候与能源项目经理杨爱伦就对《财经》记者表示,现在“碳中和”的概念炒得很热,2012年伦敦奥运会也一直在推“碳中和”,但都缺乏清晰的定义;比如温室气体排放是怎么计算出来的、哪些行为又可以算作消抵,这些都相当含混。
    在她看来,国际奥委会应该首先就奥运会的“碳中和”制定明确的标准,这样今后的奥运会才可以更好地参照。
  
绿色遗产

    无论北京奥运会能否真正实现“碳平衡”或“碳中和”,都将留下一笔宝贵的遗产。从中受益的,也绝不只是北京。
    毕竟,正如非政府组织绿色和平今年7月28日发布的一份题为《超越北京,超越2008》的北京奥运会环境评估报告中所称,不管北京奥运会减少的温室气体排放数据具体是多少,“毋庸置疑的是,这些成果都足以显示北京在确保能源消耗最小化方面所做的积极努力。”
    在很多人看来,河北等北京周边一些地区完全是“绿色奥运”的“牺牲者”。但河北省环保局局长姬振海不这么认为。他在《河北日报》上撰文称,河北针对“绿色奥运”目标所采取的各种措施,在确保北京奥运空气质量的同时,也有效地促进了碳减排的实施,为该省经济发展模式由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变奠定了基础。
    目前,河北省省会石家庄正在扩大优质天然气能源利用量,主城区到今年底将告别“煤气时代”;承德和张家口等城市则在积极发展风力发电,预计到2010年清洁能源所占比例将跃升至50%以上。
    更为重要的是,北京奥运会也切实地提升了公众的气候变化意识。从中国各级政府部门,到国内外一些非政府组织,都在利用北京奥运会的举办,推动应对气候变化的工作。
    例如,自2006年起,美国环保协会中国项目办公室与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北京奥组委等合作,推出“绿色出行”项目,鼓励市民和企业员工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拼车等。目前直接参与活动的个人有数千人,企业则有80多家。
    今年4月,“绿色出行”项目还与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合作开发出“碳路行动网上计算器”。无论是参与“绿色出行”的个人还是企业,都可以计算出具体的温室气体排放减排量。
    美国环保协会项目经理张灵鸽告诉《财经》记者:“很多人可能不清楚每次出行减少几公斤二氧化碳排放到底意味着什么;但只要你去参与,就会有所改变。
    “从我见到的一切来看,这里的人们不仅将奥运会看做一个为期17天的盛会,而是真正将其视为中国向清洁发展转型的一个契机。这是任何一个国家从奥运会中所能获得的最好回报。” 施泰纳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说。■

http://magazine.caijing.com.cn/20080830/77485.s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598-36845.html

上一篇:继承“环境遗产”
下一篇:中国地震局公布汶川地震烈度分布图
收藏 IP: .*| 热度|

1 张明伟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13: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