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清农业技术问题实录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tjm9518 记录当前农业生产上发生的问题及相应的解释或解决方案

博文

黑条矮缩病:淮北地区水稻安全生产重大隐患

已有 6332 次阅读 2008-8-30 17:32 |个人分类:植保问题|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水稻, 黑条矮缩病, 条纹叶枯病, 灰飞虱, 粗缩病

发生面积骤增,重病田危害大,栽培避病困难,可供补救时间短,无抗病品种可用,比条纹叶枯病更难防控        

 

2008856日,笔者与江苏省农科院有关专家到灌南、东海、邳州等地实地考察前期出现的大面积水稻黄苗、僵苗的恢复情况。考察过程中发现,今年这三个县(市)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面积急骤增加,部分田块病株率高达90%以上,危害程度大。

在灌南,水稻黑条矮缩病主要发生在水育秧移栽稻田,见病田块很普遍,部分田块黑条矮缩病病株率高达90%以上,几近绝收;旱育抛秧田和直播稻田该病发生轻。据灌南县植保站有关负责同志介绍:今年当地灰飞虱(水稻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的传毒媒介)大发生,麦收前后灰飞虱发生量是去年的20.7倍。据初步统计,今年该县水稻黑条矮缩病见病面积达30万亩左右,占全县水稻面积近60%,折合实际发生面积5000亩左右。该病不仅在武运粳21等今年刚大面积应用的品种上发生较重,在当地种植多年的徐稻3号等品种上,发生也很严重。“不知道明年该给农民推荐哪个水稻品种好了!”面对灰飞虱大发生,黑条矮缩病在当地大发生的现状,灌南县农业局一位同志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出了他的担忧。他表示,明年将在当地大力推广水稻旱育抛栽技术,减轻水稻秧苗期与灰飞虱传毒高峰期的重叠程度,减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

在东海,黑条矮缩病见病田也很普遍,重病田发病率在80%以上。据东海县植保站有关负责同志介绍:去年该县水稻黑条矮缩病见病面积仅数百亩,今年发病面积急骤增加。据初步统计,今年水稻黑条矮缩病见病田块面积达20多万亩,占全县水稻种植面积20%以上,折合实际发生面积在40005000亩。该病主要发生在徐稻3号等粳稻品种上。

在邳州,黑条矮缩病在当地大面积种植的杂交籼稻和粳稻、糯稻品种上都有发生。部分杂交籼稻田块和糯稻田块,发病率高达80%以上。据该市植保站有关负责同志介绍,今年麦收前后灰飞虱虫量很大,由其传毒引起的玉米粗缩病在蒜茬玉米田发生重,由其传毒引起的水稻黑条矮缩病在稻麦轮作区发生重。据初步统计,全市黑条矮缩见病田面积约20万亩。

上述地区今年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面积急骤增加,可能与灰飞虱发生量大幅度上升有关。据江苏省植保站提供的数据,今年我省灰飞虱虫量基数高。各地植保部门558日普查,麦田一代若虫亩虫量普遍超过15万头,高的田块300万头以上。大部分地区为2004年大流行以来仅次于2007年的第二个高虫量年份,淮北大部与苏南局部地区甚至超过2007年。其中,灌南、东海、邳州三地麦田一代若虫亩虫量分别为49.05万头、196.3万头和8.67万头(稻茬麦田),分别是上年的2.3倍、5.4倍和4.6倍。丰县、铜山、沛县等地麦田一代若虫亩虫量也数倍于上年,高的达15倍。

从上述数据中还可以看出,在邳州等地,往年灰飞虱发生量相对较小,而今年灰飞虱突然增加。这种情况可能导致当地农民此前对灰飞虱及其传毒危害的严重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在灰飞虱数量突然增加后,不能采取调节播种期避病、治虫防病等其他地区已广泛采用的有效措施加以应对。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发现,邳州等地很多农民对水稻黑条矮缩病、玉米粗缩病及其防治措施等知之甚少。

另外,在邳州等地,杂交籼稻种植面积较大,其秧龄一般在4050天,调整播栽期难度较大,即使作适当调整,避病效果也不会太好。在灰飞虱连年大发生的情况下,这些地方控制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和危害的难度可能比粳稻种植区更大。

近年来,我省为控制水稻条纹叶枯病危害,苏北地区大面积推广应用了抗条纹叶枯病品种。从目前情况来看,抗条纹叶枯病水稻品种和杂交籼稻品种均容易感染水稻黑条矮缩病。在灰飞虱连年大发生的情况下,要通过使用抗病品种来控制这两种病害的发生和危害,似乎是一个两难的命题。

最为严重的一个问题是,相对于水稻条纹叶枯病,水稻发生黑条矮缩病后补救难度更大。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病率最高的第一显症高峰常年出现在6月下旬至7月初,此时发病的秧苗症状明显,很容易识别,发现秧苗发病后可以及时采取补栽、毁耕重种等措施补救。水稻黑条矮缩病就大不一样了。从近几年生产上的情况看,水稻条矮缩病病株在麦茬移栽稻移栽活棵后很长一段时间都不容易与正常苗区别开来,通常到8月上旬其叶片上出现 “蜡条”这一特征性病症还不能完全显现出来。而到8月上中旬,我省淮北地区麦茬移栽稻有效分蘖期已基本结束,即使采取分苗补缺等措施也不能取得太好的保产效果,而毁耕重种水稻更是不可能实行了(农事季节已过)。(水清)

 


上图说明:灌南县一粳稻田水稻黑条矮缩病病株率达90%以上。

 



上图说明:邳州市一杂交籼稻田块水稻黑条矮缩病病株率达80%以上。田间正常株水稻苗高已达1米以上,病株一般在50厘米左右,叶片背面有明显的呈突起状的白色或黑色“蜡条”。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2170-36714.html

上一篇:氯虫苯甲酰胺治豆荚螟高效、安全
下一篇:唑类杀菌剂在水稻抽穗前后施用需谨慎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06: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