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高明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蒋高明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从事植物生态学研究

博文

过分强调SCI阻碍科技创新 精选

已有 6960 次阅读 2010-8-17 18:28 |个人分类:环保呐喊|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SCI, 科技创新, 科研评估

蒋高明

        目前的科研评估使用最频繁的两个指标,一是SCI,二是科研经费,其余科学家的贡献都是忽略不计的。

        关于SCI,对于其优点和缺点,已有不少话题讨论。这里,我想从科技创新方面,谈谈这个指标的不利影响。

        我们目前要建立创新型国家,目的是使中华民族重新立于民族之林,或者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在科学技术方面,引领人类进步,引领地球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在这方面,古代中国科学家对人类文明做出了杰出贡献,而今我们在科学上相对于西人似乎落伍了。科技进步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标志,适当的科研评估有助于我们认清差距,找出不足,然而,目前我们过分依赖SCI评估体制,一切都与这个指标挂钩,这就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背道而驰了。试分析如下:

        第一,研究人员的思路被禁锢。国内科研人员,尤其那些从国外回来的科研人员,在国外得到的训练就是发表SCI, 其思路多为西方导师的,或者追踪国际好的SCI刊物,重复设计实验,或者干脆将国外做过的实验扩大规模继续做,基本没有原始的创新。发表SCI,必须有大量的科研经费支持,而申请经费,必须要通过专家这一关,专家多有自己的判断标准,而标准中,SCI先入为主,占了很大的分量。如果研究人员有很好的思路,但是在 SCI上没有突破,或者其思路与已经发表的SCI观点不一样,就难以获得批准。没有经费支持,就做不了实验,科研人员的一些想法就难以实现。从经费申请到论文发表,这已经形成了流程,容不得你有太多的创新。

        第二,科研人员的精力被浪费,最好的创新年华交给了SCI文章。一个人最好的创造力应当是在30岁到40岁之间,这个时候人的精力最旺盛,想法最多,也想做一番事业。然而,目前的体制,让科研人员自己挣工资,能不能发出工资来,或者发多少,其评价标准就是那些SCI指标。这样,科研人员生活就没有保障,整天提心吊胆,担心失业下岗,不可能用心搞什么有风险的创新,只好为了完成任务,将大文章切成碎片发表。科研人员为保证基本的人格尊严和生活需求,不惜沦落为SCI的“奴隶”。SCI成了禁锢当代科研人员的“洋八股”、“洋紧箍咒”,其危害可与古代的八股文“媲美”,这是几十年来中国科技界不能出大成果的最终原因。古代中国科学对人类有贡献,其实,很多科学家本身不是专职的,多为官员,或者生活有保障的技工,他们不为生活发愁,才有精力有兴趣去稿发明创造。现在的科研跟经费跑,经费跟SCI跑,哪里允许你按照自己的研究兴趣发展。工作无法保障,加上科研不能凭兴趣,这两条严重阻碍了中国科学工作者的原始创新。

        第三,全民学英语,浪费了巨大的国有资源。目前中国人学英语的时间,从幼儿园就开始了,学英语占据了研究生一半以上的时间,研究人员的成果还要求用SCI发表,而SCI刊物多为英文刊物,文章发表了,国内人再看,反而要给人家交版权费,要组织人再翻译回来,这就限制了中华民族整体科研思想的传播。其实,中国人发表了SCI反而人家不太相信,而拒绝引用,这对中国科技资源造成的巨大浪费。

        第四,科学家研究的仪器设备被人家垄断,国产仪器研发被压制。要写SCI,科学家必须有数据,而数据需要科研仪器,而科研仪器就目前的质量水平看,肯定是西方发达国家的好,中国学者要发表 SCI, 就得买人家的仪器,这样,就永远打压了国产仪器研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仪器发明与改良都是非常重要的创新。然而,中国科学家为了发表SCI,一是不愿意搞这样的创新,二是不愿意买国产仪器。许多国家开放实验室,动辄拥有几千万元的仪器,但国产的几乎没有。以前,我们测定光合作用,还用国产仪器,而今,国产仪器早让国外仪器淘汰了, LI-6400, LCA-4, GFS-3000,这些仪器分别是美国、英国、德国制造的。

        第五,国内刊物被打压,这些刊物以发表低水平重复性文章为主。由于许多单位规定发表国内学报文章不算数,于是好的文章都“出了国”,那些出国被拒绝的文章,才回来光顾国内刊物。国内刊物发表文章是满足国内毕业研究生博士生发表论文需要,这样的文章多为模仿SCI刊物所写的,从实验设计,到实验过程,到数据整理,观点多不新鲜,为低水平重复。这样办刊物,国内刊物很难走向国际。

        第六,科学家不愿意作为新发明的“评判员”,不愿意做那些与SCI无关的科技公益事业。办学术刊物,开学术会议,出版学术专著,申请科技成果,人才培养,发明技术专利,等等,这些与国家科技创新密切相关的科研活动,因为不算绩效,没有人愿意去做。许多学者宁愿去审理国外的SCI刊物(那样做可以为自己发表SCI留后路),也不愿意为国内刊物审稿(审稿是无用功)。这样,国家的整体科研与学术水平就停留在低水平上重复,自娱自乐。科学家本身的水平交给国外的刊物去评判,这是中国科学家的悲哀,也是中国科技界的悲哀,更是中华民族的悲哀。

        目前的SCI评估体制,使得中国科技界非常非常被动,思路被人家引领,仪器要买人家的,成果要发表在人家的刊物上,大的奖项如诺奖,还是人家说了算。在这样的前提下,中国科学家永远是打工的角色,许多人浪费了青春乃至终身,一无所获,退休前就守着那些可怜的SCI,自己都不愿再多看一眼。

       要摆脱这种被动地位,中国科学家应当“重抖擞”,树立科研信心,敢于创新,不随波逐流,不急功近利,踏踏实实做学问。而要实现这一点,必须将科研人员的工资保障了,不要让他们“为五斗米而折腰”,沦为SCI的奴隶,沦为科技官僚的奴隶,后者手里挥舞的大棒就是SCI。中国科学院,还有国内重点高校,应当严把入门关,从通过政策渠道稳定这些研究队伍,在理论上提出自己的核心观点,敢于挑战权威;在应用上瞄准国际重大需求,以任务带学科,最终实现科研创新与突破。

    过分强调SCI是对自己的科研没有信心的直接表现,科学研究“言必称美国”,哪里来的科学信心?一个没有科研自信的民族,何谈立于民族之林,让人家尊重?更不要奢谈什么引领人类进步了。




论文与评价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75-353911.html

上一篇:粮食危机正在到来?
下一篇:儿童性早熟究竟是怎么产生的
收藏 IP: .*| 热度|

20 刘洋 赵星 唐凌峰 张建武 丁裕国 文绍 刘进平 李万峰 赵明 吴飞鹏 杨秀海 熊李虎 刘钢 吕喆 郭磊 李学宽 张中峰 DlRAC rg9981 cold2012

发表评论 评论 (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07: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