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未来教育 服务化学教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aoronggui 开博宗旨:面向未来教育 服务化学教学,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化学教与学。

博文

中学里有水参与的反应

已有 9141 次阅读 2010-6-26 07:17 |个人分类:高中化学|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中学, 反应, 参与, 中学里有水参与的反应, 水参与的反应

    中学阶段,我们学习了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知识,这其中涉及到了许多的化学反应,必须能够快速准确地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作为最常见的物质水,它不仅可以作为许多反应的产物,而且它也是常见的反应物之一,认真小结可以帮助我们掌握和理解许多规律,有利于形成知识网络,加强解框图推断题的能力。
一、单质和水的反应
1.活泼金属单质和水的反应
(1)钠与水反应
(2)在加热条件下镁和水反应
(3)钠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
2.活泼非金属单质和水的反应
(1)氟气和水反应
(2)氯气和水反应
3.高温下的反应
(1)高温下铁和水蒸气反应
(2)高温下焦炭和水蒸气反应
4.金属的锈蚀
(1)铁的锈蚀
(2)铜的锈蚀

二、氧化物和水的反应
1.碱性氧化物和水的反应
(1)氧化钠和水反应
(2)氧化钙和水反应
2.酸酐和水的反应
(1)三氧化硫和水反应
(2)二氧化硫和水反应
(3)二氧化碳和水反应
(4)五氧化二磷和热水反应
(5)五氧化二磷和冷水反应
(6)五氧化二氮和水反应
3.过氧化物和水的反应
    过氧化钠和水反应
4.其它氧化物和水的反应
(1)在高温和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一氧化碳和水反应
(2)二氧化氮和水反应
(3)二氧化氮与氧气发混合气体和水反应
(4)一氧化氮与氧气同时通人水中
三、水解反应
1.盐类的水解
(1)单一离子的水解
     ①铵根离子的水解
     ②铜离子的水解
     ③醋酸根离子的水解
     ④碳酸根离子的水解
(2)强烈双水解
①硫化铝的水解
②碳化钙的水解
③氮化镁的水解
④铝离子与碳酸根离子的强烈双水解
⑤铝离子与碳酸氢根离子的强烈双水解
⑥铝离子与偏铝酸根离子的强烈双水解
⑦铁离子与碳酸根离子的强烈双水解
⑧铁离子与碳酸氢根离子的强烈双水解
⑨铁离子与偏铝酸根离子的强烈双水解
⑩偏铝酸根离子与铵根离子的强烈双水解
注:偏铝酸根离子与碳酸氢根不能共存
(3)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
2.有机物的水解
(1)酯的水解
(2)卤代烃的水解
(3)糖类的水解
(4)肽的水解

四、有水参加的电解反应
1.电解水
2.电解饱和食盐水
3.电解硫酸铜溶液

五、其他有水参加的反应
1.单质和强碱溶液的反应
(1)铝溶解于氢氧化钠溶液中
(2)硅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3)锌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但方程式中没有水
2.有水做介质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
(1)将氯水通入到二氧化硫的水溶液中
(2)将溴水加入到二氧化硫的水溶液中
(3)将碘水滴入到二氧化硫的水溶液中
(4)亚硫酸钠溶液在空气中变质
(5)氢氧化亚铁在空气中被氧化
(6)亚硫酸钠溶液使溴水褪色
(7)亚硫酸钠溶液使碘水褪色
3.有水参加的非氧化还原反应
(1)二氧化碳使碳酸钙的浊液变澄清
(2)侯氏制碱
(3)往硅酸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4)往偏磷酸中加入热水
(5)氨气溶解于水
(6)往偏铝酸钠溶液中通人少量的二氧化碳
(7)往偏铝酸钠溶液中通人过量的二氧化碳
 
附:“水”在化学世界中举足轻重,可作如下归纳:
      (1)作洗涤剂——分离提纯时滤出晶体用水清洗表面残留溶液或杂质离子。
      (2)作分散剂——配制水溶液、水溶胶。
      (3)作导热剂——水浴加热(100℃以下)。
(4)作灭火剂——水的气化热大,普通可燃物着火可用大量水灭火。
(5)作冷却剂——蒸馏装置中的冷却水,工厂的水冷器。
(6)作催化剂——
MgZnI2的反应。
(7)作保护(存)剂——白磷保存在冷水中。
(8)作氧化剂——金属与水的置换反应。
(9)作还原剂——氟与水反应。
(10)参与氧化—还原反应,但只作介质——Cl2Na2O2NO2分别与水的反应。
(11)自身氧化—还原——电解水制H2O2
(12)水化反应——CaOCO2……与水反应,C2H2C2H4与水的加成反应。
(13)水解反应——盐类、卤代烃、酯、油脂、糖类、蛋白质的水解。
(14)作鉴别试剂——苯、乙醇、四氯化碳;硫酸钡、硫酸铝、硫化铝都能用水加以鉴别。
      (15)形成水合物——水合晶体(CuSO4·5H2O)、水合离子(H3O+)等。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777-338890.html

上一篇:离子共存的判断规律
下一篇:2010年辽宁省高中学生化学竞赛试题及答案
收藏 IP: .*| 热度|

1 茹永新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02:4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