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ng Yonggang’s blog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hangyg @ =>:Welcome to my blog

博文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在天津成功召开

已有 4773 次阅读 2008-7-30 16:44 |个人分类:自然资源学会

2008年7月20-22日,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在天津成功召开。本届学术年会由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和南开大学主办,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等单位承办,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协办。来自全国126个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和企业的500余名代表参加了本届年会。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理事长刘纪远研究员致开幕词,南开大学党委副书记刘景泉教授致欢迎词。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孙九林研究员、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朱雪芬副部长、天津市科委陈养发副主任、天津市科协白景美副主席等到会并讲话。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副理事长张福锁教授、秘书长沈镭研究员出席了会议。开幕式由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常务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副所长成升魁研究员和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常务理事、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周启星教授共同主持。
 
    大会特别邀请了中国自然资源学会理事长刘纪远研究员、国家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展规划司司长陈立研究员、天津市环保局崔玉成副局长、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周启星教授分别作了题为“中国耕地资源的时空变化与粮食安全”、“加强战略研究,科学界定人口发展功能区,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2008-2010年天津生态市建设行动计划”、“国际污染土壤修复基准研究进展与我国的对策”的特邀报告,受到与会代表热烈欢迎。
 
    本届年会围绕“生态文明与资源节约” 的主题,设置了11个分会场和2个论坛,即:“快速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气候变化与水资源”、“干旱半干旱区资源利用与生态安全”、“全球变化背景下的资源节约与减灾”、“区域空间多功能性和生态环境承载力与资源优化配置”、“生态文明与循环经济”、“土地利用与低碳排放”、“环境污染过程与基准研究”、“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国家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世界与中国毗邻地区自然资源及环境”以及“资源学院院长论坛”和“第三届资源科学博士生论坛”。
 
    第一分会场“快速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是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土地资源研究专业委员会继今年7月初在重庆组织召开的“2008’全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新农村建设学术研讨会”后,又一次成功组织的学术交流活动。有100多名代表到会,近30个学术报告,其中有11名研究生。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当前我国城市土地资源与土地集约利用的最新成果和研究进展。
 
    第二分会场“气候变化与水资源”,也是这次年会规模最大的专题分会场之一。为了使青年学者有充分交流的机会,该分会场平行开设了“青年论坛”。共有43名专家和青年学者共同研讨水循环、水环境、水管理等最新研究成果,重点交流了气候变化与水资源影响的应用基础与适应性对策问题,变化环境下水资源管理新的概念、方法与途径,江河湖泊的水资源保护与水环境管理问题等。水资源专业委员会还将于10月11-12日在成都举办第六届中国水论坛。
 
    第三分会场“干旱半干旱区资源利用与生态安全”有15名代表作了学术交流。分会场报告内容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全球气候变化对干旱半干旱区水资源的影响研究,现代人来活动对水文水资源的影响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研究,污水资源化与区域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干旱半干旱区水文生态学中的核心问题,干旱荒漠区生态修复的有关科学问题与技术研究等。
 
    第四分会场“全球变化背景下的资源节约与减灾”,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展研讨:资源节约的制度建设问题;介绍澳大利亚水资源管理的经验;沿海城市自然灾害风险评估与管控;今年我国南方雪灾对森林资源的损失评估及今后应注意的问题;西藏自治区粮食产量对气候变化的响应问题;探讨了旅游地灾害研究对于提高旅游地抗灾害事件的抗逆能力,树立安全旅游地形的重要意义等。
 
    第五分会场围绕区域空间多功能性、生态环境承载力、资源优化配置等三个主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有16名代表作了学术报告。会议认为,生态足迹方法是度量区域生态环境承载力的有效工具,区域开发的目的是充分协调利用和保护多种功能,包括生态、社会、经济、文化功能等。会议还对区域空间多功能性开展了深入探讨。
 
    第六分会场围绕“生态文明与循环经济”主题开展了报告和讨论,内容涉及了政策、法律、管理、技术各个层面,既有理论研究,又有应用实践探索。有的报告体现了从宏观战略上对国家问题及应对策略的探讨,有的则体现了对区域问题的关注和解析,还有一些报告重点对生态文明和循环经济发展的某些支持学科或领域进行了重点探讨,有些报告对特定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对循环经济发展的推动机制进行了探讨。
 
    第七分会场围绕“土地利用与低碳排放” 主题进行了研讨,共有14人从不同的层面分别进行了报告发言和讨论。宏观上,定量分析了中国1990-2005年经济规模、产业结构和碳排放强度对碳排放的贡献;中观上,对单位工业园区土地利用模式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我国城市化进程中“退二进三”模式的思考,并进一步提出了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中对碳排放因素的考虑的规划思路;微观上,分析了中国农田土壤有机碳变化特征,对变化的原因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分析了长期施肥以及不同尺度土壤氮素的动态变化特征,对土壤氮因淋溶造成水体生态系统污染的风险进行了评价等。总之,该分会场的研讨,对碳排放这一新的重要的研究领域进行了初步的讨论和分析,取得了一些有意义的认识,对今后这一问题的进一步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第八分会场的主题是“环境污染过程与基准研究”,有24位代表在分会场做了学术交流。研究生代表占60%,充分反映了近年我国研究生培养从数量到质量上的一个快速发展的成果。学术报告主要分为5个方向,即:典型场址重金属污染来源及特征,重金属形态过程与其生物有效性和生态风险;重金属污染场址的修复技术;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吸附解吸研究;有机污染物的降解研究;新型污染物的生态毒理效应研究。
 
    第九分会场的主题是“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交流了15个学术报告。会议认为,循环经济已经纳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目前我国迫切需要建立落实循环经济的方法和制度。会议结合相关行业分析了我国在清洁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
 
    第十分会场“国家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共有16名学者就人口发展功能分区、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土资源与能源安全等问题进行了分会场报告和学术讨论,其中半数以上是研究生。会议特别围绕人口发展功能分区研究的基本内容——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评价、水土资源承载能力、物质积累基础与人类发展水平,以及人口发展功能分区的理论与方法等内容进行了讨论。
 
    第十一分会场“世界与中国毗邻地区自然资源及环境”,采取了学术报告研讨和圆桌会议两种方式进行。有15个学术报告就世界资源、中国周边国家和中国边疆资源及其研究方法等议题展开研讨,这些科学报告在世界资源的研究区域、研究方法等方面的进展是显著的。分会场还就“世界自然资源”系列丛书的编写等问题进行了圆桌会议讨论。会议建议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尽早成立世界自然资源研究专业委员会;建议有条件的单位适时开展对世界自然资源的研究,并利用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学术年会这个平台开展世界自然资源研究和成果交流。
 
    第三届资源科学博士生论坛的主题是“创新资源科技,建设生态文明”,有100多名研究生参加本届论坛,11位代表作了大会学术交流。论坛特别邀请了成升魁研究员、沈镭研究员、封志明研究员、林振山教授、石敏俊教授作了精彩点评。会后的博士生联谊会,再次把本届论坛推向高潮。通过学术报告与联谊活动相结合,增进了资源科学领域研究生的友谊,为今后进一步交流奠定了基础。会议建议:博士论坛的学术交流应该反映所在专业领域最前沿、最具代表性的学术成果,创新博士论坛形式,尽早成立全国资源科学研究生联合会。
 
    院长论坛主要就“资源科学教育与学科发展”展开了研讨,建议由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尽快组织系列研究生教材的编写和出版工作,加强资源科学领域的青年人才教育和培养。
 
    会议闭幕式由中国自然资源学会秘书长沈镭研究员主持,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常务副理事长成升魁研究员作了大会总结,中国自然资源学会理事长刘纪远研究员从2008年学术年会承办单位南开大学接过年会承办标志后,移交给2009年学术年会承办单位上海师范大学,黄庆旭等28名青年学者获得了“青年优秀论文奖”。
 
    会议期间,还召开了中国自然资源学会五届五次理事会全体会议。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
2008年7月28日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24-33738.html

上一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办法印发 新税法优惠依据明确
下一篇:秋天的香山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20: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