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ing Proactive Rather Than Reactive! 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徐峰

博文

影响药物治疗的心理社会和行为因素:建立临床药理学的一个崭新分支 精选

已有 7123 次阅读 2008-7-28 21:20 |个人分类:未分类|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当旁边有人打哈欠的时候,他不由自主地跟着打哈欠。大家在一起闲聊,当有人谈到精美的草莓巧克力冰其淋蛋糕,他忍不住直咽口水。工作中他对专家权威无限信任,对他们的意见言听计从。生病去医院看病,医生说的每一句话都一丝不苟地执行:这药一天3次服用,间隔8小时,就严格地在早上800 下午400、晚上1200吃药。没错,这种种迹象表明他是一个非常易接受暗示的人。在临床工作中,我们不难区分一个容易接受暗示的人和一个不容易接受暗示的人。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几乎每个人多多少少都会有程度不同的接受暗示。大多数易接受暗示的人群有:学龄前儿童,体弱多病的妇女,有长期躯体症状的患者,以及受教育较少文化程度较低的人群。这些人群一般严格地遵守医嘱,治疗的依从性程度很高。

 

除了易接受暗示以外,还有很多心理社会行为因素影响着患者的药物治疗。很多临床工作者都有这样的体会,即疾病的药物治疗效果除取决于药物治疗本身、患者的生理病理状况等诸多生物学因素外,也取决于患者自身的心理状况、周围亲戚朋友曾经的用药经历等社会行为因素。

 

    2007年以来,我们在Medical Hypotheses, American Journal of Health-system Pharmacy, Journal of Managed Care Pharmacy, Journal of Oncology Pharmacy Practice等杂志连续发表了5篇论文或信稿,在这系列文章中我们指出:长期以来,临床药理学片面强调了影响药物治疗的生物学因素,忽略了药物治疗的心理影响因素。药物治疗的心理学问题表现在一方面,患者、家庭和社会对药物有不同的心态感受和行为响应,外现为对西方进口药物的迷信心理和无条件地接纳接受,对国产药物品质的怀疑心理甚至拒绝行为。另一方面,随之而来的伴生的社会心理行为影响着患者的药物治疗的全过程和效果。

 

    我们的研究课题得到了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院长基金和广东省医院药学研究基金资助。课题组通过疏理临床药理学发展的历史,创造了一个新词:社会心理药理学(psychosocialpharmacology)。社会心理药理学与我们常用的精神药理学 psychopharmacology)不同。 精神药理学主要是研究精神活性药物通过与神经系统靶位和受体的相互作用,对情绪、感知、思维和行为的作用及其机制。临床上主要涉及到镇静安定类药物,抗抑郁和抗焦虑药物,以及抗精神病药物。而社会心理药理学则是融合心理学、社会学和药理学的一门新型的交叉学科,它是临床药理学的组成部分。它提醒我们,影响药物疗效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生物学方面的遗传背景、病理生理功能、疾病因素,也有个体、行为、群体、民族、文化和社会的因素。

 

在系列论述中,我们认为社会心理药理学将主要关注如下课题:(1)恶性肿瘤、艾滋病、器官移植等重大重要疾病的发生必然带来患者不良心理情绪,甚至严重抑郁和自杀倾向。这种种不良心境影响药物的治疗吗?支配性人格、服从性人格、外向性、内向性等等个性特质表现在药物疗效方面有没有差异?(2)众所周知,良好的医(护、药)-患关系和医务工作者对患者的同情和心理支持有益于药物治疗,尽管其内在联系尚未阐明,尽管这种益处是非特异的和不可预知的。为什么一个富有同情心的、有魅力的、讨人喜欢的、看上去有能力的称职的医生、护士会对药物治疗有积极的作用?潜在的生物学或心理学机制是什么?(3)无论是来自边远贫困地区还是身处现代化都市,很多患者有潜意识的崇洋媚外心理,他们特别信任从先进发达国家进口的医疗仪器设备和药物上,对国产药心存疑虑。只要经济条件许可,他们就选择进口药物。进口药物和国产药物真的有疗效上的差异吗?这种差异是生物学上的还是社会心理行为学上的?(4)当代医疗实践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利。医生需要在实施治疗前告知患者或其家属治疗的意义和潜在的风险,处方中每一种药物的作用和副作用。显然,在大量的告知资讯的字里行间不可避免地充斥着尚未发生的暗示内容。问题是,我们的告知是否包含对临床有利的积极暗示,还是对治疗有弊的消极暗示?尤其是面对那些容易接受暗示的人群?如何在包含积极暗示的告知基础上满足患者的知情同意?(5)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宗教仪式或行为(如祷告,驱鬼念咒,净化,洗罪等等)可以增强药物治疗效果吗?

 

    我们相信,在当今普遍推崇社会-心理-医学模式的临床实践中,社会心理药理学在临床治疗的影响无远弗届。社会心理药理学的研究肯定有着广泛且深远的意义。我们期望临床药理学界的有识之士关注社会心理药理学,促进社会心理药理学的深入研究。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1891-33544.html


下一篇:可以在您那里谋到一个教授职务吗?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 09: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