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angyy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uangyy 理学博士,教授,从事生态学、植物系统与进化研究

博文

关于我国教育体系中品行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已有 6728 次阅读 2010-4-29 12:06 |个人分类:科学研究|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我国的教育存在许多的问题,其中品行教育的问题尤为严重或明显,在媒体不断报道的学生对其进行管束和教育的教师肆意辱骂、侮辱,打老师,以及家长和亲戚一起帮着殴打老师,甚至一些青少年残害家长的现象就是一个个例证。其对国民心绪的负面影响是严重和深远的,直接关系到国家全民的基本道德和行为朝什么方向发展、社会是否能安定的大事。为此,我们撰写了这篇论文,现于此公布,(以后再择时在期刊上登印),为各方共同努力,彻底改变这些现象而提供参考。

             

关于我国教育体系中品行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黄玉源         李秋霞
     
       摘要:本文对我国小学、中学和大学教育体系中的品行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阐述,并对其形成的主要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指出其对人才培养所带来的严重的后果,以及对社会文明、进步、可持续发展构成的严重为害性。提出在中小学和大学全面开设《品行与发展》、《公德与成长》等品行教育的必修课。对其内容和体系进行了阐述,并分析了其必要性和紧迫性。对中小学和大学如何加强品行教育的相关措施也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品行教育;中小学;大学;措施
近些年来中国的教育出现了不少问题,原因很多,小学、中学的教育情况直接影响到大学的教育,更不用说大学的教育还存在诸多的如行政化,教条、刻板的东西过多等等问题。本文主要对关于中小学及大学教育在品行方面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探究,为教育领域如何能够更好地实现“树人”的目标提供参考。
作者简介:黄玉源,男,(1959—),广西钦州人,教授,博士,主要从事环境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城市生态学和植物进化等方面教学与研究。
 
一、在教育体系中品行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1. 过于看重教育中文化知识的传授作用,重成绩、轻品行
比如说现在关于小学和中学教育方面人们普遍关注和探讨的问题是诸如“如何给学生减轻负担,让其多玩,能比较自然地、符合其各时期的生理特点和习性而成长”,“高考方式的改革”等等方面。但这些其实并不是目前中国教育比较多失误的关键的问题。关键的问题是为何要进行教育?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没有太注意,或者搞糊涂、搞偏了。
现在似乎小学、中学教育就是让学生能学到更多的知识,然后能考上大学、而且最好是好的大学。这就是目前最为倡导的主题,也是社会上普遍的观点。即便谈教育改革问题还是围绕着这个主题。比如高考方式的改革,甚至有人提出不进行高考等观点。当然,不进行高考,基本不可行,已经在业界形成基本共识。但高考形式的改革又如何呢?设想,即便高考改了很多的方式,又能怎样呢?即便不用高考了,谁念哪个大学,也要竞争的,又如何竞争呢?高校是要最大限度地减少行政化或彻底去行政化,同时应该让各高校有各自灵活机动的、各具特点的教学方式和方法,甚至各教师都应有各自的独特的方式和特点,发扬各自的优势和传统等,这些是要进行改革的很重要的内容。但是在以教授治校、提升教授和教师们的尊严和地位的作用方面,涉及将会如何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理、客观务实、勤勉好学的品质,而非在高校就养成急躁、虚荣心态,以追求官职、仕途为图利的途径和目标;同时,减少了学校官场化后,随着那些不适合的教条主义、形式主义的东西的减少,进而能消除许多约束、制约教师在自主、放心地对学生进行品行教育的枷锁,对学生的品行教育将获得的重要促进作用的研究还不足。即主要还是以如何更好地传授技术性的知识为主要话题的。其实教育最主要的目的是培养人,教人如何做人,教其做人的道理,教其为人之道、做人之本,应该说这才是教育的根本;而其次才是同时传其术,即传授文化知识或技能。
最好的方法是在教育过程中两者结合,但是教其做人是第一位的,即传道中的品行教育是第一位的。进行品行教育不仅仅是讲授思想政治方面课程的教师,每一个中小学和大学的各学科的教师都有在讲授文化、专业知识的同时,结合学科和专业特点对学生进行品行教育的责任和权利。而当社会的各类人员都具备了知礼、为民、关爱他人的较好的品行之时,社会才能真正的文明、进步、和谐、充满温馨。因此,一个国家的教育事业中“教育人”、“树人”的作用才是最重要的。
 
2. 家长的溺爱和娇宠的推动作用
我国在如上述那样的指导思想作用下,几乎所有的家长只想孩子成绩好,然后就是不受什么挫折和一点的所谓的“伤害”。这样的小学生常常能被看到家长帮着背书包、牵着手进入学校的。
      因此,如果某家的孩子在学校受到了什么委屈,那就热闹了。先到学校打闹,然后就是请媒体大叫,甚至当家长或亲戚们到学校去围殴教师了,在这种情况下,社会上的许多媒体还说:到底谁对呢?还有待调查等等。而且还要说:教师是推了一下那学生,教育方式不对嘛等等。如此荒唐可笑!似乎那教师还活该被打。当这种情况出现时,学校领导不仅多数不敢直接帮教师,还要向这些家长、亲戚们点头赔不是,就像当年掌柜的面对强势的军阀大兵那样,苦水往肚里咽哪。而教师呢,不仅受皮肉之苦,甚至有的伤筋断骨,蒙受莫大的羞辱,还要承受那些不遵事实的家长或记者有意的添油加醋的描写和带有不公正语调的歪曲性报道引来的各种社会压力。他们心理是何其的痛楚!但为了那个饭碗,还得忍气吞声。要么怎么不召集亲友与对方打起群架呢?并不是教师的亲戚、朋友不够强悍,只是教师还是忍让为主,不愿那样。
而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下和学校的小环境背景下,更多的、甚至是广大中小学生就会更加无管束的氛围,似乎可以更加的有恃无恐地违反课堂纪律、不尊重老师、不尊重同学、侮辱他人、捣乱,损害他人利益和公物,甚至调戏、殴打其他同学乃至社会民众。但是还要老师给他们教文化知识,因为为了他们能上大学。现在甚至出现了老师叫安排几个学生轮流值日做一下教室的清洁卫生工作,都被家长告到校领导和教育主管部门或媒体。这已经是非常扭曲的教育,是本末倒置的教育形式和目标。
现在的国家如还继续这样对待中小学老师的话,他们还怎么教?教什么?心都寒。所以有人说,近10年来,中国基本上是教育严重缺失的。
 
3. 媒体导向的明显失误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最近10多年来,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凡是当学校发生教师与学生及家长的矛盾或纠纷时,就会有部分没什么想法或者只想吸引订报或购报者眼球的记者们,开始大肆挥笔。于是,那些对学生进行了严厉一点教育的老师,就成了被社会议论、甚至是指责的对象。凡出类似的事情,大家看到的,基本是教师成为了弱者和受怨者。这样就给这些家长更大的鼓动和勇气,可以在学校和社会上大肆挖苦、甚至诽谤某教师。而其子女在这样的环境熏陶下,必然有样学样,在他们的心灵里,慢慢滋生出了对教师不尊、不敬,不听管教,不顾他人利益,自私自我,甚至玩世不恭的意识和理念,而且大多数都已表现在行动上。对他人不是充满热情,而很多是充满敌对心和敌意的。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一个国家必须给教师最崇高的社会地位(不是讲钱之类,当然也含一些),是社会最被尊敬的群体才能使得教师用心地教,否则,随时可能被打、骂和社会歪曲性的议论和诽谤,教师还敢教吗?教育,就是管教,没有管也就没有教;一旦如此,而在灵魂品行上的育也同样只能是随便应付一下算了。假如当你严时,你批评多了,对方想骂你,还想打你,即便其没有这样做,但是就是不听,你敢如何?因为你没有惩戒,所以,耍赖之后,还可能叫教家长教训你。因为那些学生知道,当家长打你之后,可能还要告你呢,够你吃的。如果我们把许多的小学、中学生培养成具备这样心态的未成年人,尤其对老师都有这样心态的话,可以想见以后几乎可以成为不守规矩、不遵守社会公德和为所欲为的人了。至少已经培养成为这类人的很好的坯子了。
      教育是培养良好人格、培养其如何做好人的,可是我国这样的教育环境,可能只能有意无意地培养许多的坏人,或者看似好人,以后有机会就成为社会广知的坏人。其实这与家长的本意是不符的,但是现在许多家长为了那宝贝,往往太宽容,或纵容,溺爱娇宠,而不懂轻重、事理地采取了上述的行为。如果是这样的状况,学校到底是谁在教谁?这在过去就是典型的“犯上作乱”,肆意践踏社会秩序和纲常。但是如果在这种情况下,媒体还不顾我国发展的大局,为了吸引读者而添油加醋地、甚至带有讽刺性地对教师进行不公正的描述和报道的话,势必对上述严重后果的形成起到明显的营造土壤、推波助澜的作用。因此,必须立即重视,给予纠正!      
所谓“孩时不打,上房揭瓦”。现在中小学这样的教育情形,就会“培养”出一大批具有为高考应试而具备的那套文化知识,而大多数品行很差、人格低俗,自私、自利、加上贪婪,不关心社会、不关心集体,没有集体荣誉感、没有团队精神、自由散漫,甚至许多还有较强反逆或叛逆社会之心。常报道的那些残害家长的人就是这类的代表。
2. 基本对策      
  2.1在小学、中学和大学设立《品行与发展》、《公德与成长》等品行教育课程,建立起严谨而系统的品行教育体系
 建议,中小学及大学从现在起必须重点抓对学生的人品、人格和行为的教育,开设《品行与发展》、《公德与成长》、《个人成就与社会和谐》的课程。其中的《品行与发展》、《公德与成长》应设为必修课。以往开设的思想政治课主要还是政治学的内容,也要学。但是上述的课程主要是关于个人的品行与社会共同进步的内在的相互关系,是论证为何每个人都要有良好的品行,好的品行和公德对于个人的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良好社会秩序的建立的重要作用的内容。因为,只有形成了好的人际关系和被信任度并建立了良好的上述环境,个人才能有很好的发展和进步。社会才能文明、低耗、高效、协调地发展。因此,这些课程必须开设,也是当务之急的,具有很大的紧迫性。
其中,《品行与发展》和《公德与成长》两门课的内容侧重点是有所不同的,前一门为侧重个人的品行对每个人在单位、社会的地位,给其他人的印象和被信任度,对于个人被重视、重用的程度,才智的发挥及顺利发展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后一门为重点阐述每个人的良好的社会公德意识和表现,对于全社会的互敬互尊、礼貌谦和、互助共进的文明社会秩序和环境的建立,进而能够使得每个人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拥有最好的环境,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个人的才干和获得更多的社会赞许和回报,生活也更加的充满情趣和更大的幸福感,从而进一步促进和调动了个人的热情和工作积极性,更好地为社会工作,为社会的和谐、文明做出更多的贡献的内容。
 编写这些课程的教材必须是内容丰富,逻辑性、系统性很强的,要减少或力戒大话、空话。要结合到每个人在社会的位置、成长、进步与其他人、社会秩序、纪律、法律和自然环境、资源等的关系进行深入、系统的论证和阐述。要例举大量的各国从古至今正面的、反面的事例进行分析和论证。这里涉及到社会学、心理学、生理学、法律、生态学、统计学、经济学、历史、地理学和生物进化等各个学科,还涉及到化学、物理学,如各个场之间的关系,处于混沌状态下、处于相互排斥状态下、处于分力状态下的各要素相互抵消和僵持的状态;以及在合力、协同及促进状态下各部分所获得的高效的效果等,也要加以比喻、分析和应用。
此外,如什么是正当防卫、尺度如何?什么是见义勇为?做法的技巧;什么是侵犯他人或他国利益?什么是惩恶扬善、匡扶正义等;以及人需互尊,但必须是遵循幼者多尊长者、下级多尊上级的社会良好风范和基本秩序性的法则,而长者和上级要多关心幼者和下级;个人的财产不受侵犯,而个人行为应建立在不损害他人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前提之下等一系列严谨的理论问题也要从生理上、心理上、生存环境和社会资源的相互关系方面进行细致阐述。
而生态学里的生物各种类或同种类之间以及与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拮抗、互相排斥所产生的各方负面的影响,以及处在各方均相互促进、协同进化、互利共生,以及在效果方面获得的协同、叠加的作用,进而使得各方得到了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效果,达到永续的、可持续发展的状态的原理等也必须进行认真阐述。因此,这方面的教材编写和教育工作的开展,将是一项繁重的工作任务,全国都要当做首要的教育工作来抓,是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兴旺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的系统工程。
过去的思想教育主要侧重在世界观方面,对于学生应如何在实际接触的社会现状中采用什么理念和行为表现,进而能够获得什么样的结果的相互关系论证不足,不具体,操作困难,比较缺乏实效性。虽然近些年在小学也开设了《品德》课程,但是只是讲思想上的品德,指观念上的东西;涉及品行的内容少;在中学和大学则只开设思想政治方面的课程,但也主要是世界观、观念和意识形态方面的内容为主,还主要为政治学的范畴。这些内容应该、也需要继续讲授;但是同时应增加直接关系到每个人的品德和其行为的表现,而引起周围的人、事物和环境的关系变化、原因及所形成的正负两方面的效应,以及对其个人的进一步发展形成的促进或抑制、甚至是阻扰的影响作用等的关系论述内容的课程。即目前在道德与行为相联系、相统一方面的教育还不足。因而,思想上如何?不能或难以考证,可能某同学被认为具有好的品德,但是与行为无关,行为上却可能表现很差。因为没有什么要求细则和规范,没有严格的行为教育和考核体系。因此,所讲的“品德”几乎是一个很空泛的概念。谁也不知道谁的品德如何,因为,无从考证,也没有约束。因此,必须全面开展品行教育,把人品、道德与个人的具体行为结合起来进行论证,同时与实际的个人进步和发展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和教育,才能对人的品行教育收到应有的实效或有明显的促进。
因为教育,培养人品才是最首要的,教知识是传其技能,为教其术;这方面,引导为主,以后其会自己学。而教为人才是关键,即教如何做人,教为人之道,这是传其道。
这些课程是应该马上开设的,从小学一年级到大学的所有年级专业的学习期间都要开设。课程的名称还可以做微小的调整,如在小学和中学阶段,也可以将两门课程合并为一门,叫《品行、成长与发展》。可以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都为同一门课,像数学、语文那样,只是为不同年级的课本即可。大学一、二年级则必须作为必修课开设。还是分为上述两门课程来开设更好些。由于内容丰富,因此,可以将每一门教材分为上册和下册;到大学阶段,内容应更加的深奥,例举更多世界各国各历史时期的例子,集合的各个学科的理论更丰富和更有深度,哲理性也要更强。在一年级开设一门课的上册和下册的内容,二年级开设另一门课的上册和下册的内容,每学期一册教材。三年级以后则开设相关的选修课。让所有的我国的学生从小就把这些重要的原理、法则和为人之道牢牢地根植于内心,做到自然地应用,成为能同时与自然科学和其他人文科学理论知识很好结合应用的、促进社会和谐、有序发展的社会成员。
2. 必须加强严格治学的措施,奖惩必须结合,系统必须完备
过去让老师手拿戒尺,随时给不遵、不尊者予惩戒,其实是一个有效的教育方式之一,一时苦其皮肉、但却是醒其心智;犯错者必被惩,这才是教育的基本原则,也具有实效。如果错者不被惩,放任之,或反被奖,则势必大涨其继续犯错之心,以后就会危害社会,横行一方。教育只有奖惩分明,才能达到让那些受教育者有深刻印象,牢记必须“遵”和“尊”。这两个字是基本的,连这2字都做不到的人,根本谈不上能有什么好的人格和为人以善。不遵社会秩序、不遵课堂纪律、不遵条例、不遵道德规范;不尊长者、不尊老师、不尊同学、不尊同事者基本上在社会各个部门都是被谴责、憎恨或唾弃的。其实这些人以后也将处处碰壁,干不成像样的事。其实家长是不希望小孩“不遵”和“不尊”的。因此,学校必须有严格的处罚犯错者的一系列措施,做到奖惩结合,促进受教育者的进步。
主管部门必须给教师予很大的教管的权利,原则是不伤其筋骨,但可劳其筋骨,如罚站、做教室的卫生工作、读检讨书等。对明显不服管教者,可以暂时停止其上课资格。在中小学,可将这些表现归入建立起的每个人都有的荣誉及劣迹记录中,记录必须经过校长、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同时签字,并通告其个人。这些纸质原始资料要进入学校的内部档案库,并建立电子图片资料档案,可以供需要参考的部门参阅。为今后的升学和被社会录用作为参考。在大学,则也要严格执行各种处罚措施,对犯错者给予如缺勤情况记录、扣平时成绩、批评、勒令退出教室、暂停其听课资格、取消该学期考试资格、重修、留级等;这些处罚也要以相应的形式记入学生的个人档案,各学校应建立这些机制和系统。同时采用警告、留校察看、直至开除等行政处分的系列措施。以对犯错学生有促动作用,也告诫其他学生,力求不犯错误。此外,应开展其他一些新的处罚性措施,如在有任课老师和班主任参加的班会上,犯错者读检讨书、谈对错误的认识等。结合奖励措施,做到奖罚分明,进而在品行的教育上起到协同的促进作用。
在各学校,所有老师都要严格承担起品行教育的重任,在中小学的品行课程以外的其他文化课及高校的其他理论和专业课授课过程中,必须有10%以上的课时安排对学生进行品行教育的内容,结合课堂纪律、学习风气、在学校和社会的表现、态度等进行教育。在教学计划中,应有10%的课时为这方面的内容,具体的内容不用写出,只是写时间的安排大致计划,把这些时间给教师灵活掌握运用。由于过去在教学计划上不专门给课时的安排,所以教师为了赶教学的专业理论知识讲授的进度,所以不敢多讲品行教育的内容,甚至还担心被认为是不讲计划安排的内容,所以影响了这方面的教育工作。同时任课教师具有执行上述除行政处分以外的如暂停听课资格、取消考试资格和要求犯错者写出检讨并在班会上谈认识等各项的处罚措施的权利。
目前,高校的许多学校还设置让学生给教师上课打分的“评教”系统,这个做法必须审慎采用,实际在应用过程中已经证明各地高校普遍出现了很多严重的问题[13],也属于学校行政权利扩大化的表现形式,用机械、教条的方式对待教师及其工作[3]。如一些学校把学生的评分作为了评定教师授课情况的几乎是全部的参考指标,在评优秀教师、优秀教学质量奖和评职称等方面均挂上钩。这样做法,严重地压制、甚至是打击了教师的严格管教、整顿学风,批评违纪和扰乱课堂秩序者,以及其他的各相关的品行教育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常处于一种被动的、被制约和被牵制的状态,不敢管教学生,甚至出现了许多用各种方式讨好学生的现象。上课随便对付,反正课堂混乱,认真无用;同时,部分老师还考试出题简单,出复习提纲和直接的答案,让学生背,其中抽几道比较简单的考,甚至透露部分题目,设法让那些不学的也能通过。因而出现了许多大学的课堂纪律混乱,各种动作和不雅姿态都有,睡觉、讲话、吃东西、做其他事情等等,而且旷课、迟到、早退者很多的现象。举止礼仪很差或相当差,到处是谈情说爱的场景乃至公共场合的不雅动作,甚至打架斗殴、涂损公物、偷窃等其他各类更为严重的劣迹表现[45]。这样的现象如再继续下去,将会严重误国误民,后果不堪设想。必须立即全面地给予彻底的纠正!
高校的所谓的评教,不能仅看学生一方面的评价,因为其为被教育者,如对其严厉和批评等,就势必引起其报复和打击。为此,对教师的评教,必须首先以教师同行的听课评价,然后是教学督导员、院系等领导方面的评价为主,应该占评价总分的60%70%,学生的评价只能占30%40%的比例。一些学者认为学生的评分只能占20%的权重,也是这个道理[6]。而且评价指标中,对学生品行教育的系列指标的分数要占达30%以上的比例。不能只看其讲授专业理论课的技能。从而加快改变高校的校风、学风比较差的混乱状态。进入严明治校、严明治学的状态。要把大学的教育看作是品行教育更进一步提高和升华的场所,是良好的修养、人格培养的更重要的阶段。因此必须要求所有的学生对于校纪、校规、课堂纪律都必须严格遵守,言谈、作风等每个细节都要符合基本的礼仪和文明规范,否则就要惩罚。因为这些就是培养人品的各个过程和细节。不能认为大学只是学习专业技能或理论知识的时期,可以任意胡来,为所欲为,随便拿个学分、毕业了事;然后到社会接着为所欲为或以虚假的本事欺骗社会。大学的品行教育要与中小学的品行教育相衔接,形成很好的连贯的系统性,才有可能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良好风尚、品行的国家有用之才。
其实中国目前是给予教师教管权利最弱的国家之一,连美国的中小学教师教管权利都比中国的大很多,美国的小学生有错必惩,家长必须向老师赔不是,再加上家长的多一道的严教,训斥、罚站、罚做工,推迟吃饭等等;英国的教育系统在这方面也是赏罚严明[7],目的是让其长记性,并知道在以后的道路上,必须做到“遵”和“尊”,成为与社会大家庭和谐的一分子,才能有进步和提升的可能。
以后当出了所谓的教师与学生的矛盾后,媒体主管部门要严加督察,记者要充分认识到关系国家百年树人的教育大业和国家长远发展大计,要以教师的尊严和社会的大业为重,以保持和鼓励教师进一步教好学生的积极性为出发点,从客观但主要是惩罚违纪违规者,及以武力欺善弱、损害教育和社会应有的法则和秩序者,进而消除负面影响,伸张正义,鼓励学生遵纪尊师、鼓励教师更加爱岗敬业、充满热情、积极主动承担好教人育人工作的角度进行报道。才有利于我国教育事业在对学生的人品、道德和行为等方面教育的顺利、正常进行。我国的品行教育工作已经迫在眉睫、势在必行。当这项系统工程严谨地逐渐展开后,好的品行的学生陆续毕业进入社会,我国的各行业必将逐渐出现更加诚信、互助、共赢、共进的生态文明与和谐的局面。
     
参考文献
1]夏仕武.“评教”与“评学”制度乏力的博弈论分析[J]. 教育科学,  2010,26(1):58~61
2]焦磊.高校学生评教的本真价值及其反思[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9(3):84~85
3]蔡连玉. 学生评教:一种被过度阐释的制度[J]. 江苏高教,2009(1):78~80
4]孔令富,肖 蓉,阮 谦等.大学生逃课心理研究及对策分析——以农科类大学生为例[J].中国电力教育, 2010(3):189~131
5]刘星.大学生不良行为及对策探析[J]. 新余高专学报,2010,15(1):88~90
[6]戴丽萍. 构建与课程改革相协调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J].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 2528
[7]罗骋.英国学校道德教育的特点及其启示[J]. 新课程研究,2009(29):158~159,192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632-317455.html

上一篇: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过程问题简要探讨
下一篇:对于中国汉服文化问题分析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22: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