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桥陨石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hrujun 让地球物理仪器飞起来

博文

国内差距很大,看MIT电子工程公开课教学录像有感 精选

已有 19461 次阅读 2010-4-25 20:27 |个人分类:地球物理及仪器|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MIT, 电子工程, 课堂教学, 公开课

    得益于网络技术的发展,使我这类土八路有机会体会美国多所名牌大学的课堂教学。 最近看了MIT的部分电子工程有关的课程录像,因此谈谈我的感受。
    感受最深一点就是将实验搬到了教室,起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与国内只有一个老师上课不同,整个课程每次都有3个老师在教室。一个老师主讲,在黑板上板书。另外一个老师专门负责课堂实验,根据讲课的进程在课堂上展示各种实验。第三个老师专门负责为聋哑人教学,负责实时将主讲老师的讲话翻译成手语。
    在国内上课,很少有一边上课一边演示实验的课程,上课的效果当然就比较差了。MIT的这个课程不同,每节课不仅有大量实验,而且这些实验很新颖。我仅举一个例子,在电子工程中有一个欧姆定律,这个定律很简单,就是R=V/I。也就是说,电阻的阻值R等于电阻两端的电压V与通过电阻的电流I之比。要是国内上课,老师提一下就过去了。但MIT的课堂教学不同,有大屏幕专门显示V-I曲线,选择不同阻值的电阻,曲线的斜率就发生变化,很直观。老师还演示了随温度变化阻值的电阻,他用电吹风一吹,可以通过V-I曲线发现电阻阻值的变化。老师还是演示了二极管的V-I曲线。也就是说,光是一个欧姆定律,老师就演示了三个实验,其它实验就更多了。老师也很有创意,在课堂上不仅用万用表、示波器等常规实验工具,还用电吹风、铁锤、电锯等日常生活工具,做了不少富有幽默感的实验。
    讲课内容有创新。对于模拟电子技术,已经有很成熟的教材了。但老师第一节课讲得很有特色,基本没有按照教材讲。 他讲,对于电子工程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抽象,通过多级别多层次的抽象来解决实际问题;我们也没有必要通过求解麦克斯韦方程组来解决问题,工程师有最简单、最实用的方法。例如,如果要求解电灯泡的电阻,通过求解麦克斯韦组来计算灯丝的电阻就非常复杂。对于有源滤波器设计,我们只关心每个放大器的性能,我们在放大器这一级思考,我们没有必要去思考每一个放大器内部的各晶体管是如何工作的。
    课堂上学生提问多。老师每讲一部分内容,都会问学生有问题没有。学生随时可以提问,老师都认真一一作了回答。有时老师也会问学生一下问题。
    学生的问题有深度。从学生问的问题看,学生对课程预先做了预习,是带着问题来学,绝大部分问题都有一定深度,也恰到好处。
    课堂信息量大,对学生要求高。老师每堂课都要讲大量内容,很少有对一个内容重复讲的。如果学生上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很难跟上课堂教学节奏。
    考核要求不一样。国内一般是平时成绩30%,考试成绩70%。MIT对学生考核正好倒过来,考试成绩最多占30%。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也是如此。并且,平时提交的作业不仅仅是教材上的习题,还有PROJECT。老师要求可以几个人一起讨论,一起做实验,但必须每个人单独写报告。而国内,作业抄袭的现象太严重了。

    由此看来,国内大学教育与美国相比还是有很多差距。差距主要体现在教学方式、教学理念、师生互动和教学内容上。虽然国家搞了一些精品课程,但与国外相差甚远。国外现在可以做到每堂课的视频和音频都在几小时内发布到网上,学生随时可以免费收看,并且作业提交也全部通过网络管理,同时可以自动发现抄袭行为。不知国内有多少国家精品课程做到了这一点?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626-315998.html

上一篇:耿庆国旱震理论的定量分析
下一篇:拍手称快,中国女子体操队被剥夺奖牌有感
收藏 IP: .*| 热度|

31 刘俊明 孟津 鲍博 赵明 曹聪 吴飞鹏 王节涛 徐建良 李宁 李荣富 黄富强 吉宗祥 刘颖彪 杨正瓴 吕喆 吕乃基 柳东阳 张天翼 魏玉保 申瑞杰 鲍海飞 左正伟 姚红春 邓景华 丛远新 刘广明 林涛 亓欣波 侯振宇 pkuzeal czx18

发表评论 评论 (1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11: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