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冰岛火山喷发能否使地球降温

已有 5005 次阅读 2010-4-17 14:06 |个人分类:全球变化|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火山, 地震, 降温

        冰岛火山喷发能否使地球降温,科学家各执一词,争论不休。人工制造火山喷发使地球降温,是科学家抵御全球变暖的方法之一。自然界的火山喷发无需人类劳神,通过自然规律自行解决全球变暖给人类带来的危害:

       全球变暖导致冰川和两极冰盖融化,海平面持续上升。根据地壳均衡理论,失掉冰川的大陆卸载后均衡上升,海平面上升使海洋地壳加载下降,迫使地下流体向大陆地壳之下流动,导致地震火山活动频发。火山灰遮蔽阳光,使气候变冷;深海地震将海底冷水翻上,也使气候变冷。这就是地球气候冷暖的转换规律。

       近年来地震活动比30年前活跃,外国人没有找到原因。这是因为他们不懂中文的缘故吧。

 

奥地利专家认为冰岛火山喷发可能为全球降温
来源:新华网 2010年04月16日20:55

  新华网维也纳4月16日电(记者 刘钢)奥地利气象专家福迈尔15日预测说,冰岛火山的这次大喷发不仅导致欧洲的航空运输受到影响,甚至会影响全球气候,为地球降温。

  这位维也纳大学的科学家对当地媒体说,火山喷发产生的大量火山灰颗粒会进入大气平流层,并在那里停留数年。

  平流层是地球大气层的第二层,距地表大约20至50千米。平流层上热下冷,空气稀薄,水蒸气极少,因而这一层几乎没有雷、雨、风等天气变化。而这一特征使得进入平流层的火山灰很难消除。

  福迈尔认为,火山灰长时间阻挡照向地球的太阳射线,将会使地球气温下降。

  受此次冰岛火山喷发影响,截至15日中午,维也纳飞往北欧及中欧的50个航班已被取消。奥地利航空部门预计,火山灰将会于16日下午漂移至奥地利。届时,包括首都维也纳、萨尔茨堡、林茨等城市机场的空域可能被暂时关闭。

责任编辑:赵婷
http://news.sohu.com/20100416/n271565883.shtml
专家称冰岛火山喷发尚不足以扭转全球变暖趋势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4月16日22:09  中原网
  据法新社报道,科学家4月16日表示,尽管冰岛火山喷发能对全球气候起到一定的降温作用,但是此次喷发的规模还不足以使地球能够从人为因素造成的全球变暖趋势中得以喘息。

  冰岛艾雅法拉火山本周再度大规模喷发。火山喷发导致周围地区的冰川融化,形成洪水,同时,直冲高空的火山灰严重影响航空安全,欧洲多个国家的机场因此被关闭。火山喷发还引发了是否会导致全球气温下降的关注,不过一些科学家认为冰岛火山喷发尽管会产生局部影响,但并不会对全球气温造成明显影响。

  1991年,菲律宾皮纳图博火山大规模喷发,造成全球气温明显下降。全球平均气温因此下降了0.5摄氏度。(昙华)

http://news.sina.com.cn/w/2010-04-16/220920090742.shtml

美国加州地震频传 专家担心进入地质活跃期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0年04月14日11:16

  中新网4月14日电 据“中央社”13日报道,加州今年地震频繁,是近10年来最高。对于地震频频发生的原因,专家仍不得而知,但担忧加州进入地震活跃期。但也因为地震频发,近来加州谣言四起,也让专家疲于解释。

  据统计,今年以来,加州地区已经发生70次规模超过4.0的有感地震,相较于去年的30次、2008年的29次,今年的地震次数是近10年来的最高纪录,而现在不过才4月中旬。

  对于地震频频发生的原因,地质专家也不得而知,但确实已经造成人心惶惶。事实上,昨天“推特”(Twitter )上一则盛传加州近日将发生大地震的新闻,还让加州理工学院学者被迫跳出来澄清,绝对没有做过这类预测。

  地质专家担心,多年未曾发生大地震的加州,已经进入地震活跃期,未来一段时间,发生大地震的机会不低。不过10天前,加州与墨西哥边界才发生规模7.2的强震。
 
责任编辑:肖尧
http://news.sohu.com/20100414/n271503438.s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313030.html

上一篇:地震局要承担起统一领导地震预测预报的责任
下一篇:東京四月雪創41年春雪最晚紀錄:关注25-28日潮汐组合
收藏 IP: .*| 热度|

2 钟炳 陈国文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10: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