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裕民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何裕民 教授、博导,中华医学会心身学会主任委员,临床主攻肿瘤。

博文

灵肉关系

已有 4664 次阅读 2008-7-1 15:54 |个人分类:医学与人文

医“道”还进一步涉及“心”与“身”关系这一重大问题,即从古至今贯穿于整个人类思想的“灵”、“肉”问题。这不仅是神学、哲学、科学所关心的,亦是医学必须回答的难题。因为,人是有着心身两重性的,不仅仅“心理因素可以致病和治病”(阿维森纳的名言),在我们看来:心身相关性是关乎生命寿夭、健康与疾病的一大关键环节。
基此,我们仍可归纳出三类观念,这三类观念尽管本质上都属于心身二元论(详见拙作《中国传统精神病理学》),但却有着截然不同的旨趣,导致了完全相背的结果。一是精神肉体对立,突出重视“灵”,重视“精神”;蔑视“肉”,轻视“躯体”,这集中体现在宗教思想中。这无须多作展开,她只能引导人们拜倒在上帝之类“神灵”脚下,不可能发展出关于心身的科学认识,更无益于人类的心身健康以及众多疾病的防治。
第二种观念是对上述的反叛,笛卡尔是可以说是始作俑者,他对文艺复兴后的心理学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却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他无法否定心可影响身这一事实,却过分强调身对心的作用更强,且“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在严格的心——身二元论上”。心理学史权威舒尔茨认为,正是笛卡尔的思路,“迟早要把人的心只归结为一架机器”。正是这种在文艺复兴后占主导地位的、符合当时物理学的常识,大举渗透进入了生物医学,以致长期以来在主流医学界人们对心理问题不屑一顾,或者仅视为躯体的附庸。它也是没有给心理等因素留下任何地位的“生物医学模式”,会演变成主流医学教条化的“至上命令”,操控着一代代业医者的深层次根源。
第三类认识则是中国传统的(其实,在古希腊和古阿拉伯医学中也有类似的)即强调心身相关,并无绝对主与次之分。她强调心身合一(尽管她本质上亦是心身二元的),认为心身之间:“以先天生成之体论,则精(形体)生气(功能),气(功能)生神(心理);以后天运用之主宰论,则神役气,气役精”。精神心理不仅可作为背景性因素(如个性、认知等),也可作为直接病因,影响人的生老病死。故中医学的传统是“上工守神”(注重精神心理)。我们体会,中医临床切脉、问诊等医患交流过程中,也都浸透关注对方精神心理的宗旨。
有哲人曾针对生物医学的现代,不无调侃地说:“十九世纪,上帝死了(指科学战胜了宗教);二十世纪,人死了(指医学中,只剩下人的躯体,而精神、意识、思维、情感等被人为地抽去了)。笔者素对心身医学感兴趣,就临床体会而言,从事肿瘤临床与研究近二十年,可统计的资料3万多例。我们清晰地意识到,中国今天的肿瘤,较之西方,仍有着极高的死亡率,除了其他因素之外,很重要的一点,是主流医学工作者大多漠视对象的精神心理问题。换句话说,很大比重的癌症患者主要是死于心理问题的(详见拙作《现代中医肿瘤学》)。笔者所领导的研究和治疗机构,在这方面作出了针对性的努力,在上述观念启迪下,继承中医药关于心身互动关系的传统,并揉合了一些心身医学的做法,疗效明显要好得多。尤其在诸如胰腺癌、肝癌、肉瘤、脑瘤及老年肿瘤等难治性的癌症。也许,有人会反驳说,西方生物医学同样骨子里不重视这些问题,何以他们的五年生存率明显高于中国的一般水平。笔者分析认为:这是事实,但不能忽视一个重要因素,西方社会根深蒂固的宗教(宗教既给人精神归属感和情感支持,又有意无意地帮助人们从容面对死亡),在这问题上起着重要的补偿作用,西方发达国家的临床心理咨询和肿瘤患者社会支持系统,也起着积极、正性作用。而中国是一个没有宗教的社会,其他又都处于极幼稚状态。

       早在80年代末,笔者在《心身医学概论》中就认为:心身医学有可能是中西医学交融的重要领域之一。今天,笔者仍持这一见解,主张在这些问题上双方都应低下头,聆听一下不同的声音,兼容并蓄。尤其关于心身相关性的见解上,主流医学更应倾听一下不同的声音。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700-30933.html

上一篇:因人制宜:平衡膳食,饮食多样化
下一篇:治病:怎能忽略了人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13: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