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珣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zxun123 行为上循规蹈矩,思想天地放荡不羁。

博文

央视新楼是又一起李连生事件?

已有 3428 次阅读 2010-3-25 20:24 |个人分类:争鸣|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央视新楼是又一起李连生事件?

 

收到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灾害史研究专业委员会顾问陈一文发过来的希望我“关注、转载、评论我的新作《央视新楼是“世界第一危楼”》研究报告”的邮件,尽管我对建筑是外行,但还是应邀去关注了。

关注了之后我有一狐疑看法:央视新楼完全有可能是“世界第一危楼”。理由之一是我先前知道多次这类耗费巨资所做的劣质事;理由之二是:“有些大型公共建筑工程的设计,不是把建筑的使用功能、内在品质与经济实用作为首要目标,而是舍本逐末,以建筑外型造成的视觉冲击和标新立异,作为选取工程设计方案的主要标准。”先生在《央视新楼国外设计师库哈斯为什么敢明知故犯“打破中国设计规范所有规则”!》(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12/201003/139897.html)一文中的一段话又让我的狐疑少了一两份:“库哈斯从自己的上述分析,不仅认识到CCTV在中国数字通讯中的特殊重要地位,而且使他们认识到中国抗震建筑领域“更大的玩家与严格的标准还没有确立”,央视“发挥一种潜在政治的作用”、“中国中央电视台与中国政府具有能够强加规则与标准的强有力中央权威性”,因此他们任何怪异的设计方案只要获得CCTV领导的赞同,就能够“打破中国设计规范的所有规则”一路畅通!”所有的学术必须从属于行政,这确为我们文化精髓之一。

而文中另外一句话则让我不寒而栗,立即想起近期闹得沸沸扬扬的李连生事件。那句让我可能立即崩溃的话是这样:“为了顺应央视新楼怪异结构设计方案,有关部门对‘中国设计规范的规则’做出了修正,使央视新楼怪异结构设计方案与‘中国设计规范的规则’相符!

尽管我想做些摘录,先生也同意我这样做,最后我还是暂时性放弃这种想法。对那些文章内容的专业评论不是我这样的外行所能承担的,希望科学网的相关专家能够有所作为。

当代版“皇帝的新衣”:皇帝的新宫殿!

http://www.chinavalue.net/Blog/300195.aspx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糊涂皇帝。这个皇帝深感现有皇宫实在太小,外形也太一般,欲修建一个令人“震撼”能够成为京城“纪念碑”式的新宫殿。

海外留学回来诡异的谋士向皇帝进言,大力推荐他们在海外结识的一位“当代建筑大师”,吹嘘他“是公认的有思想、有批判性的大师,同时也是争议的代名词”,建议邀请他来设计令人“震撼”能够成为京城“纪念碑”式的新宫殿。

糊涂皇帝接受了诡异谋士的推荐,同意邀请这位“当代建筑大师”。“当代建筑大师”来了以后,与皇帝的诡异谋士打的火热,内中详情外人不得而知。

“当代建筑大师”向皇帝、他的谋士与大臣们吹嘘他在其它地方不可能获得批准的“邪门悬棺”宫殿设计方案:“并不是占用了空间,而是创造了空间”;“创造美丽的形式”;“我不关注美与丑,我感兴趣的是它们是如何建起来的。它们有这么多类型,它们记载了历史,这就足够了。历史性是最重要的,我不在乎它们好或坏”;“建筑是需要争议的”;“是一个非常好的项目,有着与众不同的活力,具有比较独特的地理条件和环境。大建筑和摩天高楼现在被定义得越来越高。但是我们在解读摩天高楼的时候,并不是追求有多高,而是看它有多少内涵和活力。我们做设计并不是说每一样都要不同,我对形式不感兴趣。

“当代建筑大师”的合作者跟着吹呼,宫殿“大楼内部是一个有机结构,对当代社会建筑的发展来说,无疑是一种催化剂。

不少有识之士对“当代建筑大师”“邪门悬棺”方案的安全性提出质疑。

“当代建筑大师”的同事信誓旦旦保证:“虽然看上去很复杂,但实际上比结构简单的建筑更加稳定。”

对于“当代建筑大师”方案必然高昂的造价提出的质疑,“当代建筑大师”坦承:“造价太高我无法反驳,因为它的造价确实是高昂的”。

善良的人们当然不知道“高昂的造价”后边能够隐藏起来的一系列名堂。

皇帝显然被这些不知所云的吹嘘唬住了,又不敢质疑,恐怕被“当代建筑大师”与自己的谋士与大臣们视为“没有水平”,因而对“当代建筑大师”的方案赞不绝口给以肯定。

看到皇帝表明了态度,大臣们即便心里对这个看起来实在悬乎的“邪门悬棺”方案心里犯嘀咕,为避免被“当代建筑大师”、被皇帝与他的谋士视为“没有水平”,也跟着异口同声赞扬肯定这个方案是“杰作”!

组织“概念设计”方案评审会时,为了让“当代建筑大师”的“邪门悬棺”能够顺利通过,尽管依照程序建立了“评审委员会”进行审评,但是建立“评审委员会”时不仅排斥了本国对“当代建筑大师”“邪门悬棺”方案有不同意见的人士,而且有意邀请过去公开支持“当代建筑大师”的几位海外人士参加这个“评审委员会”,使“评审委员会”中海外人士的人数甚至超过本国人士。

不仅如此,皇宫所在地位于历史上发生过8级强震的地区,高层建筑的抗震安全性理应置于首位。

为了避免这个问题成为障碍,支持“当代建筑大师”方案的诡异谋士们有意组织由支持“当代建筑大师”的海外人士为主不包括任何有社会责任感抗震工程专家的“评审委员会”,要求他们优先考虑方案的“美观”进行取舍,而不是首先邀请抗震工程专家对所有方案的抗震安全性进行评审,再考虑那些能够通过抗震安全性评审方案的功能性、美观性与经济性。

“评审委员会”的结论,“专家评委认为这是一个不卑不亢的方案,既有鲜明的个性,又无排他性。其结构方案新颖、可实施,会推动高层建筑的结构体系、结构思想的创造”,使“当代建筑大师”的“邪门悬棺”方案顺利过关!

 邪门悬棺”方案获得了宫殿“概念设计”合同后,“当代建筑大师”和他的同事们痛饮香槟共贺巨额“概念设计”费收入囊中,同时对糊涂的皇帝、对他的谋士们与大臣如此糊涂窃笑不止。支持“当代建筑大师”的诡异谋士当然也应邀出席,获得酬金,共商后边如何操作?

“当代建筑大师”方案寓意的“内涵”究竟如何,“当代建筑大师”始终秘而不宣。不料,他的一位朋友,另外一位海外建筑师形象描述自己的方案时泄漏了天机:“所有的摩天楼都是垂直向上‘勃起’,以显示阳具般的威力,而我坚决反对男性中心主义,所以我的摩天楼是一个单性生物。它折叠向上之后再扭曲回来,插入自身,从而可以自我繁殖、生生不息……”。

造价显然高昂出奇的“当代建筑大师”宫殿设计方案,无疑成为随后所有环节肥得流油难得的肥肉,其高昂的价格容得下任何名目的多种名堂,足以让所有环节承接者昧着良心、忘掉常识、矢口不谈设计方案是否安全,将不要失掉自己获得一块肥肉视为己任!

为了拿下一块肥肉,无论工程设计计算机模拟计算承接者,还是地震试验台模拟试验的承接者,都以证明“当代建筑大师”设计的宫殿方案“绝对无安全问题”为首要任务,把客观科学证明是否安全完全置之度外?

工程设计计算机模拟计算承接者坦承:“经过艰苦的计算和设计,安全没有问题了,当然也包括抗震在内”!

这非常能令人理解:承担了已判定“安全绝对没问题”价格颇丰的任务,他们只能够极为“艰苦”提出论证设计方案“包括抗震在内安全没有问题”,绝对不能对“邪门悬棺”方案的安全性提出任何质疑,更不能得出“存在致命安全问题”的结论,否则价格颇丰的收入不仅“泡汤”,支持“当代建筑大师”概念设计方案的皇帝、谋士及其大臣们必将他们当作“没有水平”拒绝与“国际接轨”的“傻瓜”!

……

终于,“当代建筑大师”设计的“邪门悬棺”令人震撼的宫殿建造起来。皇帝的谋士们与大臣们相互庆贺。人们不知道他们庆贺的是“邪门悬棺”宫殿确实令人震撼,还是庆贺各自明显鼓起来的钱包。

显然不知趣的一位陈姓男孩竟然大放厥词写了一篇“研究报告”,而且不依不饶从“第一次征求意见稿”一直写到“第十一次征求意见稿”,公然称这个“邪门悬棺”令人震撼的宫殿是“世界第一危楼”!

实在可惜,元宵节期间一位大臣组织放焰火时,原本强制要求“采用不可燃材料”的配殿竟然着起一场“天灯”般大火,足足烧了六个小时!

漏了馅的配殿大火刚刚熄灭还在冒烟,皇帝的一位大臣急忙向众人宣布:配殿“主体结构没有受到严重影响”。不久后,另外一个部门的大臣也公开宣布:配殿“不会拆除,将修复后继续使用”!

事至如此,当初信誓旦旦坚持认为“当代建筑大师”设计的“邪门悬棺”宫殿“绝无安全问题”的皇帝、他的谋士、大臣以及承接宫殿所有建设环节的部门官员全部失语,再没有任何人敢于对这个宫殿是否存在安全问题说哪怕一个字!

有人分析,配殿失火的配楼如果被拆除,会影响“邪门悬棺”宫殿主殿异型建筑的稳固。作为设计者,“当代建筑大师”对此问题思考了很久,也没有回答。

“当代建筑大师”非常聪明“没有回答”这个问题,因为他非常清楚:无论对于这个问题回答“会”、“不会”或者讲“不知道”都会在网络上陷自己与有关“邪门悬棺”宫殿整体设计“是否安全”更为严峻的争论中,这是他绝对必须避免的!

国外“当代建筑大师”,皇帝及其谋士、大臣们祈望此事随着时间逐渐淡去,不要再受人关注。未曾想到国务会议上一位王姓院士竟然提出新建宫殿“不是安全绝对没问题,而是安全存在致命问题”的问责建言,而且竟然以陈姓男孩的研究报告为依据。

尔后,一位财姓“笔杆子”竟然发表“再问”配殿“大火”的文章,披露皇帝与其大臣已经内部讨论将宫殿及其配殿“低调对外售卖”视为“一箭三雕”之策”……整个宫殿项目后边的贪腐黑洞开始败露……,众人哗然!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017-306201.html

上一篇:造假护假猛如虎
下一篇:恶性社会事件为什么频发?
收藏 IP: .*| 热度|

4 陈永金 丛远新 侯振宇 zengfeng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14: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