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苑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葛肖虹

博文

地震反思系列之五--------转自陈兆湖先生

已有 7301 次阅读 2008-6-27 13:48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反思系列之五——汶川地震存在两条带状的极震区

 

香港 陈兆湖2008-06-26

 

  笔者于前文指出,映秀北川断裂是5.12主震的许多震中之连线,其地震发震断层在地的露头,我认为至今还没有找到。希望能组织人力到靠近灌县-江油断裂(南山断裂)附近去找。

 

  前期工,由于多种原因,例如救灾总指挥部以救人为宗旨,力扑极震区,导演了一埸中华民族同生死共患难众志成城的总动员。可是,笔者认为:地震工作者当时并没有起到顾问和咨询的作用。可能笔者是坐井观天的,但愿如此!台湾19999.21地震,笔者知道地震工作者在两,三小时之间,已赶赴台中地区。一开始只知方向,不知震中位置。并分兵多路,靠无线电话和桃园等地的地震台联系,边走边确定震中的俱体位置。很快扑向了车垄埔断裂沿线的极震区;也扑向了最靠近震中的集集车站,由于道路狭窄,又步行5-6 km 扑向了震中──九份地区。并把所有新发现及时报告政府。政府由欧晋德博士(台北市副市长,土壤力学,结构工程学和工程力学专家,5.12时台北市川震救援队队长)组成救灾总指挥部;再组织人力物力扑向灾区救灾。他们对情况摸得较准,较快。实际上是地震工作者起了很大作用。因为很快就发现除了沿发震断裂在地表的露头有一百多公里的极震区,长条带状宽约500米至一公里;还发现以九份地区的震中一带,楕圆形的一大片极震区,笔者至少4 km x 12 km;并出现很多堰塞湖。反看我们内地,实在是需要努力学习。向实践学,向有经验的人学。当然也要向书本学,向论文学。但不要偏了!

 

  李善邦中国地震”1981年版,第138页有如下图7-2 。供广大地质,地震工作者人民大众参考,以便人人都提高对这次事件的认知水平。

7-2  微觀震中與宏觀極震區示意圖

反思系列四提出映秀-北川一线,虽然是一个带状的地震破坏区,但它是一系列震中的连线。由于震能巨大,又由于震源很浅,因而才形成了烈度为 X-XI 度的带状摧残区;但在震中形成极震区,不是必然的。中源地震,深震地震在震中往往就没有太大破坏力。因此,映秀-北川断裂还应该进行详细的断裂带填图,并尽力区分主震的破坏现象;次生地质灾害;及建筑物之损毁状况等。

 

  可是,地震断层在地表的露头,一般情况下都形成不同程度之地形变动或错动带出现形成地面缩短,弯曲变形及剪切挤压为主之破裂。形成剪扭性为主的极震区。笔者十分相信,汶川地震在灌县西,彭县西及安县一带有巨大的地形变动。就象工程力学所周雍年研究员指出,什邡八角的强震仪录得本次地震最大旳地面加速度为:632.9 cm/²之震动。合算为0.64g的水平摆动,肯定造成XI度或XII度之破坏。所以,上述地区实际上是另一带状的极震区。当然,具体位置及延伸状况,有待同行们做出巨大贡献。

 

  存在两条带状的极震区,是本次地震的特点。一条是张力区;另一条是剪压性区。也可能这种分析有错,或两条是连成片的。希望大家来努力,解决它。如果这些科学现象能够真实记录下来,不仅能丰富了我们的知识;我们还能培训出一大批有工作经验有能力的地质,地震工作者;还培养了一大批实干家和科学考察人员。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465-30512.html

上一篇:汶川地震形成背景分析
下一篇:汶川地震监测预报应该正视的问题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09: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