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打油 偶一为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zq

博文

“反向动机”亦可产生崇高

已有 4315 次阅读 2008-6-26 11:42 |个人分类:心理物语|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但凡读《三国演义》,都会对第十八回的这一段描述留下深刻印象:

         却说夏侯惇引军前进,正与高顺军相遇……一箭射去,正中夏侯惇左目。惇大叫一声,急用手拔箭,不想连眼珠拔出,乃大呼曰:“父精母血,不可弃也!”遂纳于口内啖之,仍复提枪纵马,直取曹性。

        好一个“父精母血,不可弃也!”孔子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如果不对此话作庸俗化的解读,我想大致可以理解为孝之根本,就是不可自暴自弃。父母养育子女,第一指望,就是儿女顺之自然,健康成长。

       今人常以“二十四孝图”中一些故事荒诞不经而弃之如敝帚,认为是传统文化中的糟粕,我并不这样看,那或许正是古人的聪明之处,即明知此乃悖于人之本性,世人事实上是做不到的,偏要树起这样一些标杆,达到的是矫枉必须过正之效果。像“郭巨埋儿”、“卧冰求鲤”、“老莱子娱亲”等等,不论看似殘忍至极,还是肉麻至极,那都是告诫后人,做不到也没关系,但切切不可反其道而行之!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试图改造人的某种动物性本能:“可以为子女而牺牲,而不值得为父母做出牺牲。”至于这种动物性本能,古人也已作出了冠冕堂皇地肯定: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这二者说矛盾也矛盾,说不矛盾也不矛盾,那就看你在何时何地如何去具体处置了。

       何谓“反向动机”?简单地说,就是动机与行为的不一致。生活中就有这样的情形,一个后娘,在邻里面前,对丈夫前妻的孩子关爱甚至超过了亲生孩子,这显然是背离了一个做母亲的天性,她为什么要这么做?就是因为她知道,世人通常认为后妈会亏待(甚至虐待)非生孩子,为改变此刻板印象,她得“矫枉过正”。但事情的发展有时就是如此有趣,非生子女与邻居们的每一点每一次的“回报”,最终有可能导致动机与行为的一致,也即这位后妈的一言一行,与世人眼中“好母亲”越来越名实相符。

         基于“反向动机”,一个吝啬者有可能格外慷慨,一个懦弱者也可能特别勇敢。辛德勒从一个“奸商”到犹太人“救星”的过程,就是一个极好的“反向动机”能够产生崇高的经典教材。辛德勒的崇高当然是勿庸置疑的,也即后来辛德勒的所作所为,他的动机与行为是一致的,之所以能够实现这种转变,不要忘了那些犹太人对他一点一滴的回报与反馈。

         一场汶川大地震,震出了人性中的美,也震出了人性中的丑,也震出了一场关于孰美孰丑的大讨论。

       “你可以不崇高,但不可以无耻!”

         如此“掷地有声”之标签,无论是贴在范美忠(以“跑跑”著名)身上,还是改为“你可以崇高,但不可以无耻”反赠与郭松年(以“跳跳”著名),或许都有些问题。

          何谓崇高?一般指为他人牺牲自己的利益甚至生命。这个他人,若是牺牲者的亲人,通常也不会被视为特别“崇高”,这也正是曾有一位因救人而溺亡者迟迟不被当地政府追认为“烈士”的根本原因,因为被救者是他的表弟。

        “反向动机”或谓反向作用,是社会化了的人与生俱来的一种心理防卫机制,无需学而习之。估计人类社会很早就已洞悉这一奥秘,所谓圣主“以孝治天下”,多少有些自欺欺人,明知是“自欺”,却“欺”得如此煞有介事,“欺”得如此心安理得,当然是既有其实实在在的实用功能,也有其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世”价值。

         我欣赏本家秦晖最新一篇博客文章中的这一句话:“……中国传统文化中实际上培养人们有一种虚伪,就是“伪恶”,迫使人作恶。哪怕这个人内心并没有那么恶,也要表现出比较邪恶,如果不作恶,他就没法生存。 ”(参见http://vip.bokee.com/20080625560262.html)范美忠能够在凤凰台电视辩论中“翻盘”,赢得观众的同情,与郭松年一些显然可以质疑为“伪恶”的态度有关。一位公然要用人身攻击来对付一个明显已是道义上的“弱势者”,他的“恶”,除了用“伪”来形容,还真找不到更妥适的词汇。

          当然,我们还可以假设,如果真出现这样的情形:范美忠先救出了母亲而来不及救出女儿,相信他的母亲一定会不依不饶地向“愚蠢的”儿子讨要孙儿的性命,会在撕心裂肺中喊出些中国人再熟悉不过的“绝情”之言,诸如“你为什么要先救我这个‘老不死’的啊……”。

         这一小儿科般的常识,岂能难倒出身北大的范美忠?这也正是他敢在任何场合公开宣扬:“不救母亲,但可以考虑救女儿”的底气之所在。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418-30390.html

上一篇:“他怀孕了,你们无话可说”?
下一篇:博客如军棋:开博一期感言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22: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