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传播与数字媒体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rongting

博文

科学之妖——如何掀起物理学最大造假飓风之七

已有 3545 次阅读 2010-3-17 00:28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物理学, 学术伦理, 学术造假

但是舍恩造假这个事件远远不止这些内容。在采访中,很多科学家反复提及的就是,他们早就知道舍恩的一些实验内容未经证实,甚至知道具体的问题出在哪里,但是他们始终没有进行核查,也没有阻止舍恩的学术造假行为。当我问及他们原因时,受访者经常援引的观点是:科学研究是建立在诚信基础之上的。他们表示,其实让舍恩来解释自己提出的实验数据是件很自然的事,但不会去怀疑他在撒谎。当我询问如此信任一名研究人员是否过于冒险时,有的受访者给了我肯定的答案,有的给出了否定的答案,认为这未必是有风险的。我又想到了科学的自我纠错机制,假如某一个研究人员在撒谎,那他/她最终一定会被揭发的!要是对新的学术主张过多地泼冷水,绝不利于创新工作的展开,甚至会阻碍科学研究前进的步伐。我了解到,在舍恩造假事件的诸多阶段,科学家们假设科学就是一个自我纠错的过程,将来的研究会解决任何存在争议的问题。这一假设也是理应允许舍恩一直可以发表学术论文的部分原因,有一回甚至连论文发表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也暴露出来了。

当然,科学的自我纠错机制并非只想得到科学家的认可,很多非科学工作者对此也非常认同,并且有据可依。在过去两个世纪里,科学发展为技术和医疗进步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这时我们变得比从前更加健康、富有,与我们的先辈们相比,我们对自己在宇宙中所处的地位有了更好的理解,而这一切,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科学的发展。我们越来越信任飞机、汽车、电脑、医院、医生,以及从专家那里获得的技术性建议。

但是,当我们越来越清楚地知道科学技术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改善时,它们之所以能这样成功地改变我们生活的原因却变得越来越模糊。科学家们如何知道哪些学术主张是真实的,哪些是伪造的?什么样的学术环境和条件才能帮助科学家在现在,而不是明年或者无限期的某个时候知道新的学术主张的真相?怎样才能既给予创新成果展现自己的机会又不至使整个科研机构甚或整个学术界误入歧途?科学研究中到底有多少成分应得到质疑?又有多少值得信赖?

如果这些问题尚没有答案,我们能做的也只有相信科学,至少我们坚持所有在科学研究的名义下所从事的活动都具备自我纠错性。毕竟,科学研究是一项人类活动。科学方法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要靠后天习得。很多科学研究机构的出现,相比我们的人类文明史,就显得太年轻了,舍恩学术造假事件发生时,贝尔实验室才创建仅73年。那我们又该对他们有多少期许呢?我希望通过这起影响深远的学术造假案,和您一同窥探现代科学的自我纠错机制,看看它到底是成功的,抑或失败的?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701-303679.html

上一篇:科学之妖——如何掀起物理学最大造假飓风之六
下一篇:《科学之妖》封面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18: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