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ygnuist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ygnuist 致力于气候科学研究,求实创新.

博文

“急功近利”是科学事业的大敌

已有 4656 次阅读 2008-6-25 12:22 |个人分类:科学散文|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当前,我国科技事业正在蒸蒸日上。“科教兴国”,培养和造就“创新型人才”,建设“创新型国家”,不断提升我国科技的“自主创新水平”。正在成为科技界和全社会人人皆知的理想和信念。然而,近年来,许多有识之士都指出,科技领域中目前所存在的各种消极因素,归结为一点就是:“浮燥”之风盛行,“急功近利”心态涌动。

即以每年的各种科技(含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基金申报和各种科技奖励的评选而论,属于真正创新的尤其是原创型的方案或成果极少极少。大都属于引进,借鉴,模仿,至多是消化、吸收了外来成果加工改造而已。以医药产品为例,据报载和业内人士介绍,除中成药外,我国自主开发的西药配方产品极少,绝大多数基本上是引进国外专利(超过一定时效的专利淘汰)产品,而加工生产的。再以笔者所知的地球大气科学领域而论,真正属于我国科学家原创的成果,也是寥寥无几。大多数是在参考国外文献的基础上,修修补补而成。最明显的例子是我国的数值天气预报模式、动力数值气候模式都是国外原创成果,国内学者就以所谓“国外模式”为工具进行各种数值试验,当然,这类成果本身确有“创新”的空间,但毕竟不是“原创”,更非“自主创新”。至于科技文献中,我国作者所发表的论文,虽然不泛有优秀成果,尤其是理论成果,但总体上也是“泊来品”居多。凡此种种,其例举不胜举。再看看目前大量科研方案和成果的水平与质量,不禁使人联想到在科技界普遍存在的“浮燥”之风和“急功近利”心态,可能成为严重阻碍我国科学事业更大发展的重要因素。

有位年轻学者曾对笔者坦言:他的一位导师,一年到头,最主要的工作是两项:第一,不断地写各种所谓基金申请(根本没有时间写论文,阅文献、搞试验);第二,不停地在国内外各地参加各种学术会议(迎来送往,吃喝交友加上游山玩水,哪有时间钻研业务)。目标只有一个:拿到大笔的科研项目基金,有了经费什么都好办了。难怪不少有识之士叹息:当今真正在搞学问真正埋头于科学研究的人太少了。不少科技人员抱怨之言甚多,不少人说:搞研究的无经费,有经费的不研究。然而,过去在历史上可不是这样,真正能出创新成果的科学家,不仅有智慧的灵感,更有非凡的勤奋。例如,大家都看过《居里夫人》那部电影,其中居里夫人在巴黎大学理学院“念镭发现25周年大会”有一段感人至深的演说:“。。。科学是伟大而美丽的,他那伟大的精神力量将最终洗涤世上的一切邪恶、一切无知、一切贫困、疾苦、战争和痛苦。探索通向真理的光明,开拓未知的新的途径,无论你的视力变得多么的敏锐,圣洁的好奇心将永远伴你成功。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梦想--- 尤其属于昨天的梦想,让我们高举起知识的火炬,去营造明天的美好殿堂。”这种科学家的伟大思想境界与我们当前面对的种种“急于出成果,急于拿经费,急于得奖励”的大众心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尽管这些大众心态的产生有一定的个人因素,但更多的可能是体制和制度上的各种因素所为。不是嘛?研究生拿学位,论文还未写好,就要求发表文章;评各级职称也都少不了问卷:承担了多少科研项目?发表了多少论文?得了多少奖项?等等,更有单位为了提高学术地位和层次不惜工本采取各种优惠政策对人才、成果、项目超额奖励。所有这些变相的“名利观”已经演变为一种社会心态,即“金钱至上”主义。

众所周知,我国传统教育曾经把金钱视为一种“污染”,教人对它严加防范和戒备。因为金钱有强大的诱惑力,它足以使人忘记原有的目标,而只去追逐金钱,从而导致人心的扭曲,甚至于成为社会的乱源。这里,我们既不可将金钱视为万能,也不可将金钱视为洪水猛兽。正确的理念在于应当区别直接为了赚钱而赚钱和由于创造了成功的事业而自然地获得了报酬,其间有层次和境界高下之不同。

然而,“科学”来不得半点虚假,大自然大世界的各种事物的发生发展都有其客观规律与奥秘,面对科学事业,每一个科学工作者都应有使命感,要真正为科学事业而献身,必须脚踏实地,勤奋刻苦,才能用科学为人类造福。当今社会上这种“浮燥”之风和“急功近利”心态,但愿它不是主流思潮,否则我们的科学事业要想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是十分困难的。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100-30277.html

上一篇:读报有感:地震预报的它山之石
下一篇:心以积疑而起悟, 学以渐博而相通(与青年学者谈治学之道(1))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07: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