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给地震局长提供地震资料

已有 3758 次阅读 2010-3-7 08:58 |个人分类:学术争论|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地震, 活跃期

给地震局长提供地震资料

                                     杨学祥

 

  新华网北京36 (记者任沁沁)“汶川、海地、智利、高雄、唐山……最近虽频频发生大小地震,但这并不意味着全球已经进入地震活跃期。”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地震局局长陈建民6日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

 

  “短期内多次发生地震,并不能轻易下结论说地球已进入地震活跃期,要有具体的数据、证据。”陈建民说,根据记载,全球每年要发生128级左右地震,187级左右地震,200余次6级左右地震。多数地震发生在海底,因此并不引人关注。

 

  “今年一月份以来,发生了多次地震,几起地震都集中发生在人口密集的地方,给人们造成地震频发的印象,并认为全球进入了地震活跃期,这是缺乏依据的。”陈建民认为,这两个月来发生的地震,地点和强度都不均匀,或大或小,或多或少,需要进一步观察,不能轻易下结论。

 

  至于这几次地震之间有无关联,陈建民表示,全球有两个著名的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海地、智利、日本琉球群岛、台湾都围绕在前一地震带上,而中国西部地区主要受后一地震带影响。从100多年记载的历史看来,这两个火山地震带的活动强度是交替进行的,周期大概是15年。

 

  “今年以前的11年,全球地震主要发生在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今年以来则主要在环太平洋地震带。但这并不能说明环太平洋地区开始进入地震多发期。”陈建民说,毕竟和正常的更替周期还差4年左右,还需要看下一个阶段该地区是否还连续发生强震。

 

  此前有媒体报道,加拿大和美国西海岸外80公里处存在发生类似智利强震的危险。陈建民认为,目前还没有科学的依据,可信度有待商榷[1]

 

专家观点:智利地震预示着全球地震活动可能进入高发期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研究员孙世鋐说,我觉得根据过去100年的地震历史的资料的分析,现在这个状态有可能进入一个地球的地震频发的这么一个时代。我们回顾一下,20世纪100年前60年,全球发生8.5级以上地震是7次,也就是从1964年的阿拉斯加8.5级地震以后,在之后的四五十年里面,全球就没有发生一次8.5级地震,就是说显示出来,这种强地震,尤其是特大地震,它是在某些时代发生,某些时代相对比较平静。我们现在是需要关注这种百年周期的可能性,但是我们现在地震观察资料,历史的尺度太短,因为我们由一百年的资料来预测百年尺度的周期性也不够科学[2]

 

划分地震活跃与否的标准:新旧标准的争论

 

根据记载,全球每年要发生128级左右地震,187级左右地震,200余次6级左右地震。这成为认定地震是否活跃的一个宏观标准。

 

我们在2006年提出一个新标准:以发生8.5级以上地震为活跃期,以不发生8.5级以上地震为平静期。

 

1889年以来,全球大于等于8.5级的地震共14次。在1900-1924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2次,在1925-1945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1次,在1946-1977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及其边界发生7次,在1978-2003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0次,在2004-201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已发生4次。规律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和低温期。

 

20世纪共有49级以上特大地震都发生在一个很短的时期内:1952114堪察加发生9级地震,195739阿拉斯加阿留申群岛发生9.1级地震,1960522智利发生9.5级地震,1964328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海峡发生9.2级地震。在20世纪100年中1952-1964年为特大地震活跃期。

 

参考文献

 

1.  任沁沁。地震局长:多次地震不代表地球进入地震活跃期。2010030622:51新华网。http://news.qq.com/a/20100306/003150.htm

2.  专家解析:目前是否为地震高发期。2010030219:17   央视《环球视线》。http://news.sina.com.cn/w/2010-03-02/191719772755.s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300540.html

上一篇:下一个灾害干旱:关注2010年4月至6月为弱潮汐时期
下一篇:近日低温和潮汐组合
收藏 IP: .*| 热度|

4 钟炳 毛克彪 许浚远 鲍海飞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13: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