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谷花房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angzizhang 张欣,或称子张,山东人,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教习。

博文

端午至,百虫忙 精选

已有 4656 次阅读 2008-6-8 13:51 |个人分类:生活:卜居钱塘|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端午至,百虫忙

 

                      子 

 

前天为了写一篇有关端午节的博文,熬到半夜,第二天才知道端午节还不到,六月八号才是农历五月初五。全怪“端午经济”提前喧闹,媒体步步紧跟,搅得人人心慌意乱,把平静日子全打乱了。怪不得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呢,原来有社会文化做基础。在市场经济时代,“商机”就是一切,你不“趁早”,可能就只好看人家表演,让自己“在沉默中灭亡”。

今天是六月八号,农历五月初五,真正的端午节。可是打开报纸,却被告知杭州今天“入梅”,未来三天全是阴雨天,还会有暴雨(冰雹已经下了)。昨晚去杭州剧院看昆剧《公孙子都》,去的时候阴着天,散了场出来却已梅雨绵绵,到了夜里更是大雨滂沱。这就是杭州的天气,雨,尤其是大雨,最喜欢在夜里落。

且说端午节,不断收到老同学、新朋友的贺节短信,关键词都离不开“吃”“粽子”这两桩事,偶尔有提到“屈原”的,又感觉到一种“不可承受之重”。怎么回复呢?总不能也是这一套吧?只好“打油”一首,群发,点缀一些节日气氛。

拙句如下:

 

    端午至,百虫忙,苍蝇蚊子兼蟑螂。

    艾叶熏不死,药水杀不光。

  做香囊?喝雄黄?夜半更深点蚊香?

  赶跑三五个,繁殖一大帮。

  东躲躲,西藏藏,何如撑个大蚊帐?

  写个打油诗,煲个老鸭汤。

    读古书,写博客,梅雨天里过端阳;

  壁虎捕飞蛾,大家各自忙。

为什么这么写?因为我突然意识到,在关于端午节起源的种种说法里,恐怕驱邪避瘟、祛病禳灾、卫生防疫一说最为合理。我手头有一本“国粹大辞典”,其关于“端午节”的一段文字所引述文献实在不少,与此说相合者包括《大戴礼记·夏小正》、《风俗通》、《荆楚岁时记》、《后汉书·礼仪志》、《酉阳杂俎》诸种。如何防疫?在原始农业时代当然就是靠巫术巫医,而巫术巫医又靠中草药和灵符,所以端午节里用的兰草、艾叶、菖蒲、桃枝、雄黄以及五彩丝条、桃印、虎形,都具有这类或实用、或想象出来的功能。

从实际情况来看,农历五月,天气渐热,各种毒虫也出于本能趋于活跃。潮湿、闷热的环境里更是格外热闹,洗菜池里蜈蚣,沙发底下蟑螂,蚊子伺机登门,壁虎倚窗逡巡。这时候,无论是多么现代化的城市,上海也罢,北京也罢,纽约也罢,都拒绝不掉这些不速之客。真是“华佗无奈小虫何”!

这里头,就我个人而言,蟑螂最是叫人头痛。我在山东呆了四十年,从没见过这玩意儿,倒是在北京第一次看见这种棕黄色、身材细长的小昆虫,爬行神速。到了杭州,一开始也没注意,有年夏天,晚上出去散步,回来时一开灯,突然见到地板上飞跑的、大大小小的“装甲车”,慌忙中拿起苍蝇拍就打。无奈它们逃得飞快,一眨眼就无踪无影了。

从此知道自己处在蟑螂的重重包围之中,也知道了蟑螂昼伏夜出的出行“规则”,还知道了蟑螂复杂的家世和出身,什么德国小蠊,非洲大蠊。于是想尽一切办法“为民除害”,开灯后用苍蝇拍打,到超市买了专治蟑螂的喷雾剂喷杀,最有意思的还是买了一个塑料做的“捕蟑器”,里头放点有香味的食物,放在蟑螂频繁出没的地段,“愿者上钩”。第二天,你就看吧,黑压压的一窝子“囚犯”,令人毛骨悚然。说明书告诉你:这时候把装满蟑螂的“捕蟑器”浸泡在水中,经过一段垂死挣扎,怕水的蟑螂们就告别人间了。

不过,据说蟑螂的繁殖力、再生力极强,只要遗骸存在,其身体中的“种子”就会快速繁衍,最好的办法是“火化”。不过,没有专用火化工具,怎么火化呢?实在是个难题。再说了,你烧掉一只两只,十只八只,甚至千只万只,又怎能让它们“断子绝孙”?君不见,苍蝇蚊子老鼠,“除四害”除了多少年,“四害”不还是该怎么活就怎么活?生命越是微贱,反而越是强健,真是“撼山易,撼小虫难”!大概,这就是所谓“低等生命”的“存在主义”吧?

去年立秋时节,在燠热中也写过一首打油诗,跟蟑螂也有关。就一并附在下面,供博友们消遣解闷。立秋时节犹有蟑螂,犹自酷热,也是杭州特色,可见杭州多么“天堂”!

 

         节到立秋看艳阳,

  艳阳犹未换秋装。

  公交车挤桑拿水,

  游泳池煲甲鱼汤。

  日里有暇听知了,

  夜来无睡捕蟑螂。

  人说此地荷花好,

  空调声声岁月长。

 

                                                               200868,端午节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0281-28248.html

上一篇:端午节,和诗有关的节日?
下一篇:汶川地震一个月,转贴两首悼亡诗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04: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