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减排将变成生存的混战:西方科学家指责亚洲水稻排放温室气体

已有 3568 次阅读 2009-12-6 08:02 |个人分类:全球变化|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温室气体, 生存竞争, 自然变化

        转发者按:瓦斯曼统计,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中,甲烷至少占20%,而甲烷排放中,有一半来自稻米种植,另一半来自垃圾分解以及反刍类动物的肠胃涨气,例如牛打嗝。减排是否不准人吃大米,不准牛放屁?其实,与稻田类似,自然界的沼泽和湿地也是要排放甲烷的,冻土暖化后也是要排放甲烷的,海洋变暖后,深海的甲烷水合物(相当于碳化石燃料数量的2倍)也是要释放出来的,人类有遏制的办法吗?瓦斯曼统计并不全面。减排不过是人类的一厢情愿。

        减排不过是生存条件的一种竞争:人类要生存,又不排放温室气体,不仅人类本身难做到,自然界的碳排放,人类也无法制止。西方人的过度消费造成环境恶化,却指责亚洲的稻农,要剥夺亚洲的生存权吗?因为稻米的高产是解决世界饥荒的唯一方法。难道袁隆平的高产稻贡献也与减排计划相抵触?

       我早就指出,狼吃羊总是要找出一点借口的,可惜那些跟风者觉得自己的生存确实有点理亏:如果自己吸入的是二氧化碳,放出来的是氧,那就好了。植物人是否能做到,做外星人也行?

西方科学家指责亚洲水稻排放温室气体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06日02:22  扬子晚报
  农民应该不算是温室气体排放大户,相对城里人,他们很少坐飞机出行,很少开大排量汽车郊游。

  不过,在如今这个时兴谈论气候变化的时代里,一帮西方科学家又将矛头指向亚洲的米农,称他们种植的水稻田全天候排放着比二氧化碳还要厉害的温室气体。亚洲米农反问,西方人可以少开车,一天三顿的米饭又怎能纳入“减排”对象。

  谈到温室气体,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二氧化碳,由此指向排放二氧化碳的化石类燃料使用者,包括用煤炭的火电站,烧油的汽车,人们还联想到雨林的破坏和草原的缺失,因为植被可以吸收二氧化碳。

  少有人联想到大米。“如果你在稻田中穿行,你可以发现水稻田的水里一直冒着大量的泡泡,它们中大多数是甲烷,”国际水稻研究所生物研究员赖纳·瓦斯曼说。

  甲烷,俗称沼气,与二氧化碳同属温室气体。在大气层中,甲烷所产生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20倍以上。国际水稻研究所总部位于菲律宾吕宋岛洛斯巴尼奥斯,当地稻田成片,是东南亚主要稻米产区之一。

  那水稻田在全球变暖的过程中又扮演什么角色呢?瓦斯曼统计,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中,甲烷至少占20%,而甲烷排放中,有一半来自稻米种植,另一半来自垃圾分解以及反刍类动物的肠胃涨气,例如牛打嗝。

  瓦斯曼说,全球人都应该为缓解气候变暖出力,但把稻米种植卷入化石类燃料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纷争中去,是个错误。针对眼下一些西方科学家及绿色组织呼吁亚洲人少吃大米的言论,瓦斯曼说,这未免过于极端,“别带着情绪说话”。

  瓦斯曼不愿公开这些科学家和绿色组织的具体名称。瓦斯曼告诉法新社记者,对于稻米,也许可以在种植层面想办法,但不要在饮食习惯方面打亚洲人的主意。瓦斯曼同样不主张让水稻田减排课题成为即将召开的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大会的辩论焦点。(新华社供稿)
http://news.sina.com.cn/w/2009-12-06/022219198674.s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276433.html

上一篇:2009年寒流成因:科学家称袭击萨摩亚巨浪高达14米
下一篇:12月2-4日潮汐组合:俄罗斯远东符拉迪沃斯托克出现罕见天气
收藏 IP: .*| 热度|

3 刘玉平 钟炳 杨秀海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21: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