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科学探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人为峰 向大家报告自己对中医的看法和心得。

博文

中医证候客观化及舌诊度量化的探讨

已有 7139 次阅读 2008-6-2 20:27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

中医证候客观化及舌诊度量化的探讨

 

摘要:客观化是传承和发展中医证候诊断学的必由之路,这个观点已经被人们广泛的认可。但本文对中医证候客观化提出了一些不同的看法和思考。较之于客观化,度量化的概念更加准确。所谓度量化即用数学手段和度量化的工具将中医证候转化为数量结合的具体指标,并使之于国际标准单位接轨,而不是简单的利用现代的科学手段代替医生去观测这些指标。本文以舌诊为例对中医证候度量化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探讨。舌的信息不仅仅体现在颜色上,还有因为病理所引起的微观结构、组织成分的变化,单纯的采集舌的颜色会导致大量有用信息的丢失。光谱法舌诊度量化的方法,在综合各个波长的反射率信息的基础上,不但可以区分舌体的颜色,也可以检测到舌表面细胞组织结构的变化,为舌诊度量化提出一条新思路。

 

关键词:中医,客观化,舌诊,度量化

 

 

1  引言

中医诊断方法是根据“有诸内,必形诸外”的原理,通过四诊观察患者的表象特征的微小变化,推测内在肝脏的病变情况,从而确定疾病的病位、病因、病性和病势[1]。这是一个“辨证”的过程,然而何谓“证”?如何辨“证”?一直是困扰致力于研究中医证候客观化的学者们的问题。

证,是中医特有的核心概念。廖大发提出,证就是通过四诊和现代医学诊断所集合的疾病某阶段病理变化的综合资料的总概括[2]。在中医客观化的进程中,许多科学家和医疗工作者将各种现代科技手段应用到实际中,努力的寻找辨证的方法。徐月英将系统论的原理引入到中医的辨证中来,认为证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3]。李联社等在前人的基础上制定了一种五级计分的症状定量化方法[4]。张继增提出将模糊数学应用到医学中,从而将证的概念量化[5]。这些方法从多种角度对中医的证候量化进行了探讨,却没有在临床中获得广泛的应用,是有着一定原因的,因此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对中医症候客观化进程进行了一些思考。

2         中医证候客观化的探讨

在中医证候客观化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例如,

1)究竟哪部分信息有意义?

人们精心设计了多种客观化的方法,也选择了多种不同的参数进行试验,然而哪种指标才是最明确的,哪种指标才是最有价值的数据仍然不能定论。例如国家“七五”攻关计划中有关脾气虚证的客观化指标就有几十项,但是却没有一项称得上是脾气虚证的特异性指标[6]。因此,在客观化的过程中,采集到了各种看似与疾病有着密切关系的一些特性指标,最后造成的状况却是指标纷杂,无法定论。

2)采用什么手段客观化?

 对于一些中医的证候,我们很难找到合适的测量角度。例如中医对于脾肾两虚的证候描述为:面色苍白,全身浮肿,神疲乏力,纳呆腹胀,头昏耳鸣,腰酸腿软,口干思冷饮,脉象沉滑小数,舌质淡白而有瘀点,舌苔薄黄而少津[7]。这短短几十个字的描述,客观化起来已经有相当大的难度,如何对每一个证候寻找一种客观化方法是一个非常大难题。

3)能否用单一的指标代替中医辨证?

中医是以四诊获得的综合信息来辨证的,而仅仅将四诊中的某一个方面的某一个指标进行量化,显然是不能达到诊病的目的的。中医的证候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不是简单的依靠单一指标的量化就能实现其客观化的。

现代科学知识的水平还不足以全面的认识中医的证候,以往的客观化方法也仍然存在着各自的缺点。本文提出了“度量化”的概念,从中医辨病与现代科学接轨的角度看待中医证候客观化的问题。

2.1       度量化的概念

度量是指在现实的世界中,把数字或符号指定给实体的某一属性,以便以这种方式来根据已明确的规则来描述它们的过程。度量使得抽象的中医证候描述变为一个数、量结合的,与国际单位相衔接的具体指标。根据度量化的工具与数学手段的不同,这个过程不仅仅是对静态的指标用静态的量去描述,同样也包含着对人体动态指标的动态量化方法,甚至包括使用应用统计方法、混沌学理论等。

2.2  中医证候的度量化是必然的

中医的价值是毫无疑问的,同样,中医证候度量化的必要性也是无可置疑的,不能以疗效高低快慢而对中医妄做评论。中医病、证的概念不同,素有“同病异证”“异病同证”的说法[8]。同样的证可能是由于不同的病引起的,同样的病也可能导致不同的证。中医诊断就是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将“病”与所体现的“证”相联系的过程。要去除这个过程中的人为因素带来的诊断误差就必须建立一个标准,这个标准将中医证候与现代科学接轨,全面、系统的描述证候这一抽象概念。另外,西医与中医同样以人体为研究对象,同样以疗效作为评价标准,这样两个知识系统的发展趋势必然是相互融合,而融合的过程也是中医证候客观化的一个过程。

2.3  目前的客观化只还只是初级阶段

中医是千百年众多先贤们的经验总结,受到社会科技发展的极大限制,许多当时不能解释的现象,被人们用五行八卦、三焦六经、升降沉浮等模糊的概念进行诠释。然而科学不仅是关于自然界、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更是一个不断进步着的概念,不能对现代科学水平作出过高的评估,更不能过分信赖现代科学。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医的认知也必然不断进步,不断的接近于真正的科学。不能过高地评价现有中医证候客观化研究,这样做反而有害于中医的发展,客观化的进程是在不断的否定与自我否定中获得进步的。中医证候的客观化是一个辨证统一的过程,在不断的探索中探询真伪,取精华,摒糟粕,对于中医的理论一方面我们要继承合理的部分,另一方面又不能固守陈旧的理念,要随着实践活动的发展、认识水平的深化而不断充实中医的内容。

2.4  对中医证候度量化的思考

    度量是现代科学的基础,中医证候的度量化不能简单的依靠将西医的手段应用到中医临床中来。在中医诊断学中并不是依靠对某一证候的判断来辨别病证,而是通过综合“望闻问切”获得的多方面证候来进行辨病,这是西方医学割裂人体各组织器官之间联系的方法所不可比拟的优势。西方医学并不是绝对的科学理论,也需要辨证的看待,我们即需要学习西医度量化的诊断方法,同时又要继续传承中医视人体为一个系统的基本理念。

    证候度量化的目的是为了更加科学、客观、本质地反映人体生理、病理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对于中医的证候要具体分析,目前的单一指标度量化仅仅是完成了证候度量化的第一步,实际上还只是度量化的初级阶段。虽然几个指标的客观化无法达到诊断疾病的目的,但是从孤立的单一的指标入手是科学研究的必要步骤,我们必须从这个层次开始研究,这就要求我们不能对这个步骤过高的估计,只有获得了广泛、深入、全面的指标之后才能利用中医辨证理论进行诊断。

    以中医的舌诊为例,舌诊是望诊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认为,人体五脏六腑均与胃气相通,并通过胃气上蒸于舌,附着于舌之表面,表现为苔[9]通过对舌质和舌苔的观察,可以测知脏腑气血各种生理功能、病理变化的部分情况,成为指导临床辨证论治的依据。舌所体现的信息不仅仅表现在颜色上,西医的解剖学表明,病理变化同样可以体现在舌体的细胞结构、组织成分、微循环变化等多个方面,因此我们的度量化同样不能仅仅拘泥于舌色这一个简单指标,而应该从更根本的舌象形成原因这个角度去考虑,本文对舌诊的度量化进行了一些思考。


3  舌诊度量化的探讨

    在舌诊客观化方面,前人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然而人们更多的是致力于舌色客观化的研究,这种方法无疑丢弃掉大量的有用信息。比如利用小型摄像头、彩色CCD、数码相机等工具采集到舌象图像,并将支撑向量机、图像分析等技术和理论引入到舌象分析中来[10-14]。这些研究在局部方法学上建立了逐渐成熟化的舌色识别技术,但未能在舌形、舌苔、质地、纹理等方面实现舌诊信息的度量化[15],也因此失去了舌体能够表现的大量信息。

3.1  结构色与成分色的概念

物体会呈现出颜色有不同的原理,一种原因是物体具有组成颜色结构元素的成分而体现出颜色,另一个原理即形成所谓的结构色。结构色与色素着色无关,是生物体亚显微结构所导致的一种光学效果。生物体表面或表层的嵴、纹、小面和颗粒能使光发生反射或散射作用,从而产生特殊的颜色效应。同样舌的颜色也不仅仅是由于组织成分的变化引起的,还可能有舌表面细胞结构、微循环变化等多种原因,而这些因素单单依靠采集舌的图像是无法体现出来的。

3.2  舌诊度量化方法

舌诊的客观化已经取得相当大的进展,各种现代化的方法被用于舌象的采集,但仍然存在着各自不可避免的缺点。以往的舌色采集方法仍和传统的人眼观察法一样,受环境的影响非常大,对照明光源的色温、显色指数、采集使用的方法要求都非常严格。

舌体所携带的有用信息并不仅仅是舌色,除了观察舌色以外,舌表面细胞的微观状态同样需要关注。这些微观状态如表面结构、内部成分等的变化同样可以反映人的生理病理信息。比如,同样的视觉颜色可能是由不同病理原因造成的,这些颜色在视觉上没有差别,但是却是由舌体不同的微观结构或成分的变化所造成的,例如红绛舌的形成原因可能有:固有层血管增生扩张,血浆比粘度和纤维蛋白增高,微血管丛中的管 数目增多,舌乳头黏膜营养不足[7]这时如果简单的辨别舌色就不能区别这些病证。


如图1为笔者提出的基于光谱法采集舌体信息的示意图。通过采集舌体表面的反射光,分析反射光的成分以及对各个波长的反射率,来获得舌的颜色信息以及其他结构色信息。这种方法可以综合各个波长上舌的反射率信息,并且为了区分成分色和结构色,更清晰的刻划舌体的变化,还可以采用高速扫描测量的方法,不但可以获得舌体自身的颜色,还能够区别这种颜色形成的原因,将舌的变化与舌的表面结构、组织成份、微循环状态等方面联系起来。

 

光源

舌表面

光纤

光谱仪

P C


1   光谱法舌体信息采集的示意图

 4  结语

    中医证候客观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操之过急。客观化要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将客观指标与中医理论相融合,并且将病证结合起来研究[16]。这个过程中首先要做的就是各种指标的度量化。度量化将客观指标转化为一种可供传递、比较和分析的信息,为以后的病证关系研究提供基础。在度量化这个过程中,既要运用现代科学手段,又不能过分依赖现代科学,在进行各种研究时要避免用单一指标代替中医复杂证候指标的错误,同时又要吸收中医的有用内容而不拘泥于中医的传统理论,要辨证的对中医和现代科学的结合进行研究。

 


           

 

[1]   孙飞,薛霁,徐丹.计算机中医诊断系统的研究思路探讨.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53 Vol 36):533-534

[2]   廖大发.论述中医辨证与辨病.中西医结合与祖国医学,200610 Vol 10B):898

[3]   徐月英,系统论原理在中医“证”研究中的应用.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67 Vol727):65-66

[4]   李联社,曹贵民,赵广刚等.中医症状定量化方法初步研究,中医药学刊,200511 Vol 2311):2046

[5]   张继增,模糊数学在中医学中的可能应用,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222):148

[6]   祖敬一.试论现代中医诊断的双重化与客观化关系,中医药学刊,20046 Vol 226):1139-1140

[7]   吉风霞,蒋燕,王君等.中医临床舌诊图谱.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11111-112

[8]   徐刚,魏红,刘明林.关于中医脉诊客观化研究的思考,辽宁中医杂志,2007Vol 341):41-42

[9]   叶建红.中医舌诊客观化研究思路[J].泸州医学院学报,2001Vol 24

[10]  徐元景,牛欣.中医辅助诊疗系统的研制.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人体系统数字化,2003Vol 53):25-27

[11]  周越,杨杰,沈利.中医舌象信息的数字化方法研究.生物医学工程杂志,2004Vol 216):917-920

[12]  耿俊,王怀新.数码相机在中医舌诊教学中的应用.医学信息,2004Vol 174):233-234

[13]  张新峰,沈兰荪,卫保国.多类支撑向量机在中医舌质、舌苔分类和识别的应用研究.电路与系统学报,2004Vol 95):110-113

[14]  沈兰荪,王爱民等.图像分析技术在舌诊客观化中的应用.电子学报,2001Vol 2912A):1762-1765

[15]  陈群,徐志伟,刘梅.中医舌诊客观化识别技术的现代研究.中医药学刊,20047 Vol 227):1215-1216

[16]  张伟.中医客观化研究需要把握的几个问题.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11 Vol306):428-430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8994-27572.html

上一篇:揭示经络的曙光已经出现--兼答HGC先生的质疑:经络有形?无形?
下一篇:黄腐苔和薄白苔光谱学研究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23: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