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均平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邱均平 中国科教评价研究院(杭电)院长、浙江高等教育研究院院长(资深教授、博导)

博文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2002 版)简介(何汶摘编)

已有 5908 次阅读 2009-10-4 16:49 |个人分类:图海拾贝|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研制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2002版)》近日由清华同方光盘电子出版社出版发行。
        引文数据库是文献计量学的重要研究内容,目前被各国学术界广泛使用的是由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ISI)出版的《科学引文索引》(SCI)、《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等检索工具。由于这些引文检索工具收录的出版物以西文为主,难以满足我国学术界的需要,我国科技界和社科界近年来相继开展了自己的引文数据库研制工作。
        从1996 年开始,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进行社科期刊论文的量化分析研究和相关的理论方法研究,经过对社科论文的宏观分布和微观产出的统计分析,以及多次学术会议的专家研讨和期刊状况调查,1999 年5 月,与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合作,开展了大规模的文献计量学的基础工程 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数据的建设。于日前出版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2002 版)》(首创版),是迄今为止中国年度收文量最大的人文社会
科学引文数据库,它收录了1999 年至2001年的学术文献记录34 万条,引文记录120万条(其中被引期刊近20000 种,被引论著140000 种,被引报纸2400 种),学科范围涉及哲学、政治、法律、经济、文学、历史等重要领域。其收录的来源刊(含核心期刊和扩展期刊),是从中国内地3 000 多种人文社会科学期刊中遴选出来的(1999 年793种,2000 年669 种,2001 年662 种),基本上反映了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论文的学术水平,以及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总体水平和发展现状,是中国文献评价研究的重要信息基础。
        根据文献计量学的理论和方法,《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2002 版)》的研制突出文献之间引用和被引用关系这条主线,充分展示引文数据库的多种应用价值,实现引文库的全方位多途径的检索和统计。其查询系统的基本功能有:
       (1)可以完成传统意义上的文献查询检索,例如作者检索、题名检索,还可以完成机构、地区和资助单位的发文量统计,即可以从“量”的角度在宏观上统计分析科研产出率、论文产出率等等的分布状况和规律。
       (2)可以完成以文献的被引用数量和次数为基本查询目的引文检索;可以对作者、文献、机构、基金和书刊的被引状况进行各种查询统计,即可以从“质”的角度统计分析科研产出的影响力。
       (3)可以实现文献的“相关文献检索”和“同引检索”功能,通过引证与被引证关系循环往复地查询,找出所需要的关联文献或进行聚类分析。
        以上检索点配有字典索引并标明检索点的统计次数。除省市地区检索和被引文献检索外,其它所有检索点,不管是来源文献检索、引文检索还是命令检索,系统均提供模糊检索方法,操作简便实用。这些检索点自身都可以通过逻辑运算符组成为逻辑检索式,以实现单项组合检索,同时提供在同一屏幕下多个检索项之间的组合检索。除了常用的检索功能外,为了满足比较复杂的检索需要,为专业检索人员提供命令检索方式。命令检索又称为逻辑式检索或专家检索,使用它可以组织起更加复杂的检索式,检索起来更加灵活方便;数据结构设计和数据加工借鉴了科技引文库的许多有益经验,同时充分考虑到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与科技文献的不同特点,突出符合中国人文社科研究习惯和需要的特色。
        由于目前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期刊论文的著录还不够规范和健全,《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2002 版)》的研制者在数据加工规范中,对数据的规范性和完整性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纠正了原数据的大量错误,补充了大量缺失的基本要素,随着数据的逐年增长和参照资料的增加,数据库中的数据还将得到必要地不断修改和补充。
       中国社会科学院在人文社科领域有雄厚的研究基础和人才支持,有学术研究和实际应用的深度和广度。直接参与引文库研制的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员,既有文献计量学方面的专家,也有长期从事文献信息工作的实际工作者和编审人员,而采用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提供的电子数据,又大大加快了建库的速度。深厚的学术背景和
先进的加工手段促进了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质量的不断提高。
        作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文献计量和引文分析研究的重要工具,《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将在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文献计量研究、期刊评估、课题查新、成果申报、项目评估、人才选拔、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的绩效评价等方面获得广泛地应用,并在今后的建设中不断总结经验,以更快的速度和更好的质量满足用户需求,努力建成最具权威性的分析研究工具,为推动人文社会科学计量学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232-259693.html

上一篇:SCI 在世界各地(转载)
下一篇:国际著名科学学期刊—— Scientometrics(何汶编译)
收藏 IP: .*|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18: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