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物地带(Fungi Zone)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amefungi

博文

丽江老君山——恬静梦幻的原始林

已有 5594 次阅读 2009-10-3 17:56 |个人分类:随笔Essay|系统分类:图片百科| 小镇, 原始森林, 冷杉

丽江老君山

——恬静梦幻的原始林

胡殿明

赣南师范学院

2009-10-3凌晨于云南昆明

今天是国庆8天长假的第三天,由于白天无事,蒙头大睡了一天,晚上却是无法入睡,随便翻看了一下前几天在丽江采集真菌样品时所拍的照片。照片上,丽江老君山的照片让我仿佛又置身于那烟雾迷茫恬静广袤的原始森林之中。或许是我照相的技术太差,照片上的画面和身临其境的感觉有如天壤之别。我想如果我没有到过丽江老君山,只是看照片的话,我不可能真正体会丽江老君山的美丽。我们去丽江老君山是十月二十三日,离现在已经有十天了,但身在其中的感觉却依然那么的清晰。那种让我对一切身边的琐事都释然,犹如在母亲怀里安然入睡的婴儿般的感觉是那么的强烈。趁这个不眠之夜,就用我那粗涩的理科生的文字和尚未入门的摄影技术把这次丽江老君山的采样之行记录下来吧。

1. 金沙江河谷

从丽江古城出发,沿着金沙江河谷前行。奔腾的金沙江在崇山峻岭之间迂回前行,好一幅美丽的风景画!周德群教授让我们每个学生做一首诗。每天和逻辑数据打交道的我虽然面对如此壮丽的风景感慨万千,却不知如何表达。今晚整理这些文字和图片的时候,写了首小诗,记录如下,虽然没有美丽的词句,但足以表达我当时的心情了。驱车四五个小时之后

1. 金沙江河谷

你逶迤在崇山峻岭间

哺育着中华大地

华夏的血脉

见证了民族的兴衰

纳百川之流

蓄磅礴之势

百折不绕

迂回前行

看啊

前方就是那东方之珠

沉睡的华夏大地已经醒来

万物复苏

生机勃勃

终于到达老君山。

2. 黎明小镇

快要到老君山的路上,遇到不少狗旁若无人的躺在路上,司机鸣笛它们也懒得动一下。司机戏称它们是丽江的交警。老君山居民大多是傈僳族的,以前以打猎为生,因此有养狗的习惯,所以狗特别多,而且胆子大,车子来了不但不让,还追着车子跑。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在村子里,如果看见汽车来了,我们一群小孩必定追着车子跑,而且看到车子在村口泥泞的道路上打滑时,必定高兴的大喊:“加油!加油!”。

颠簸了一个上午之后,终于到了老君山的黎明镇,已经是午饭时间了。我们便在黎明镇的“千里之外”旅社住了下来,准备吃完午饭在上山。这次出行是昆明理工大学的周德群教授带领的,他在丽江老君山做过一段时间的大自然保护指导工作,所以对当地非常熟悉。

2. 丽江“交警”

吃住行都有周教授安排,我们同去的三个学生便不用管了,所以到了黎明镇,我们便上镇上逛了起来。黎明镇很小,只有沿街的两排店面,而且很多都关着门。小镇四面环山,并且周围都是典型的丹霞地貌,红色的岩壁高耸挺拔,环绕着小镇。当地居民的房子则就地取材,

3. 黎明镇

利用红砂石作为主要的建筑材料,墙面古朴大方,别具一格。我们在小镇上转了一圈后,周老师已经帮我们安排好了房间,我则选了靠近小溪的一个房间,在房间了可以清晰的听到流水的声音。小旅馆的布置非常有特色,有森林里的老藤,巨大的蜂窝,古老的电话机等等。

4. 千里之外

一进小旅馆就可以感觉到山里人的味道和异国的风情(可能是大自然保护协会的老外经常光顾,所以老板也尽量满足他们的审美要求)。旅馆的门口还挂了几个牌子,上面写着“上上网,看看书,聊聊天,喝喝酒,洗洗睡”。感觉老板似乎读过大学,居然能用这么简简单单的文字把大学生活描写的如此淋漓尽致。不过大学毕业后,我很少有过这么惬意的生活了,看到这些文字,很有亲切感。我多想做这个小旅馆的老板呀,不用考虑论文,不用备课,不用做实验,不用读枯燥的专业文献。每天看看闲书,和朋友聊聊天,上网看看新闻,喝喝小酒,洗洗睡觉,神仙日子啊。

5. 千里之外大厅

等我们安顿好以后,旅店的老板开始为我们准备午餐了。周老师当地的朋友也来迎接他了,并且从家里带来了一只鸡。旅店老板当即炖了一锅鸡汤。我们几个学生基本没有吃过这么鲜美的鸡汤,个个都吃得撑的不行。

6. 鲜美的土鸡

吃完午饭,周老师和黎光村(属于黎明镇)的蜂大哥商量进山采集样品的事情。我们几个又去小镇上逛了。这次发现了一家小店,门是开着的,里面没人,空间很小,却摆满了各种稀奇古怪的东西。有巨大的多孔菌、漂亮的小石头、根雕等等,犹如一个博物馆。

7. 黎明镇的小店

整条小镇的店面我们都逛了个遍,没有烦人的拉客,没有浮躁的大音箱,更没有令人眼花缭乱的招牌。小镇的店主们见我们来了只是忙自己的事,敲核桃,织毛衣,闲聊。我们想看什么就看什么,想拍照就拍照感觉象在家一样。

等我们逛完小镇,又开始坐上越野车沿着崎岖的山路往森林里进发了。一路上听周老师和蜂大哥聊天,了解了当地的不少情况。现在当地居民在NGO(非政府组织)和当地政府的帮助下,种植了大量核桃树,不少已经挂果了,为当地居民增加了不少收入。而且为了保护森林,一些居民家里已经建了沼气池。

不知不觉间,我们已经到了蜂大哥家了,他们家正在建新房,他准备建一个旅馆。蜂大哥很有信心,他说他的旅馆一定会成为当地最好的。我们去蜂大哥家坐了会儿,他拿出好多核桃和板栗给我们吃。在蜂大哥家的厨房里,我们一群人围着一个火堆边烤火边吃板栗和核桃,好温馨呀。蜂大哥家的猪圈是建在沼气池的上面的,这样,猪粪就可以直接扫到沼气池里面了,很方便。他们家的猪吃的是一种像板栗一样的壳斗科植物的果实,我尝了一下,还挺好吃的(他们家猪吃的东西都比我们吃的东西好啊)。这样喂出来的猪我们这些住在钢筋水泥里面的人是没法尝到了。蜂大哥家周围还种了苹果树和木瓜树(是酸木瓜,和传说中可以丰胸的大木瓜不一样哦),我就顺手牵羊摘了几个苹果,很甜,很脆。

时间比较紧,在蜂大哥家坐了半小时左右,我们又出发了。一路上奇峰异石,小桥流水美不胜收。路边很多核桃树散落在杂树林中,有些是野生的,是铁核桃,壳非常硬,很难敲开,不适合直食用,却是用来榨油的上品。有些是人工栽培的,当地人叫“泡核桃”皮薄,力气大的人两个核桃拿在手里,一用力,核桃壳就裂了,这种核桃适合直接食用。

8. 蜂大哥两口子(中间两个不戴眼睛的)和我们合影

9. 蜂大哥家的猪(地上的是一种壳斗科植物的果实,用来喂猪的)

 

 

10. 将军柱

11. 千龟峰

12. 天然佛像

13. 核桃树

 

 

14. 刚掉下来的带皮的核桃

15. 野花椒

 

路上看见了适合采集样品的小溪,我们开始真正的工作了。这里说明一下,我们这次采集的主要是沉在水里的腐木(Submerged wood),带回实验室培养后研究长在上面的真菌(Fungi)。所以自然要找小溪了。一般森林保护比较好的地方,肯定能找到小溪。因为植被好,所以地表水比较充足。这次出来,收获颇丰。山谷里几乎都能找到小溪。

16. 采集标本

3. 云雾仙境

第二天,我们离开黎明镇,向老君山的另一个方向,既九十九龙潭方向出发。在车上美美的睡了一觉,当我睁开眼睛的时候,已经发现自己身处云中仙境了。越野车沿着挂在半山腰的碎石路上慢慢爬行,好在司机是丽江当地人,在这种路面上驾驶得心应手,谈笑自如,如果换成一般城里的司机,估计腿都要吓软了。我虽然也是提心吊胆,但毕竟不用我控制方向盘,所以就好好的欣赏万丈深渊下的美景了。海拔表已经指到3500了,路也越来越难走了,景色却越来越美。

迷离的云雾从山谷中升起

来时的路时隐时现

我已不知身在何处

那林间的小木屋

定是神仙的居所

我愿追随神仙的踪迹

在这如影似幻的仙境

心无杂念

尽情的享受

大自然的恬静

 

17. 崎岖的山路来自那迷离的云雾

18. 小木屋呢?

 

 

19. 朦胧美

 

4. 生态食品

老君山的九十九龙潭景区有些工作人员长期驻守,他们大部分是当地人,养了些牲口,包括猪和牦牛。 牲口是纯放养的,让我想起了如今比较流行的广告词“集草本之精华,天地之灵气”。“三鹿”事件后,中国食品几乎成了垃圾食品的代名词。连国人自己都不敢相信自己国产的食品是安全的,哪怕洋奶粉涨疯了,只要买得起,大家都买洋奶粉。中国农蓄业应该进行深刻的反思了,化肥、农药、激素等堆出来的产品不再被人认可,无公害、绿色、无机食品才是时代的潮流。高产并不是全部,高品质才是关键。

我们上山后有幸碰到当地人正在杀牦牛,热情好客的工作人员请我们吃烤牦牛肉。这是我有生以来吃过的最好吃的烤肉,除了盐和辣椒,没见他们放其他调料,味道鲜美,肉质香嫩,现在回想起来还流口水啊。后来周老师买了两斤,每斤80元,我们都没有还价,因为觉得物有所值。如果拿到超市卖的话,我想200元一斤也不算贵了。如此算来,绿色食品虽然产量低些,但生产者的收入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是增加了。

当然,绿色产品的前提是有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希望环保不再只是政府用来装饰文件和讲话的道具,不再只是学者呼喊的口号。让环保意识深入人心,让每个人都知道,环保带给我们的不只是书面上的称号或赞美,而是实实在在的利益。

20. 放养的黑猪

21. 森林、牧场、牦牛、木屋

22. 烤牦牛肉

23. 牦牛皮

5. 松萝

当海拔达到3000左右时,树木上垂挂着洁白的松萝。松萝是地衣类,是环境指示物种,只有在高海拔无污染的地方才可以生长。松萝可以入药,也有当地人采集来凉拌着吃。丽江老君山成片的松萝告诉我们这是一块远离现代工业污染的纯洁之地。这是我第一次见到真正的松萝,而且是如此大片的松萝。我被它的美丽和纯洁震撼了,天底下竟然有如此清高的生物,在它的面前,陶渊明的荷花也逊色三分。

轻轻的随风飘扬

宛如大树的裙摆

纯洁,靓丽

又如老人的白须

诉说着历史的沧桑

你远离人间的污浊

高寒的清新

是你的乐土

 

静静的

在这大山莽林之中

不是等待那世俗的赞美

柔弱无骨的外表下

高洁的心与生俱来

你是大自然的隐者

恬静的享受着这静谧的空气

 

 

24. 云杉上的松萝

25. 高山杜鹃上的松萝

 

 

6. 蘑菇

作为真菌专业的学生,虽然专业方向不是大型真菌,但每到一处见到五彩斑斓的蘑菇总是会格外关注。这次也不例外,我们在采集样品的闲暇之中也采集了一些大型真菌标本。这些标本都风干后做成干标本带回实验室。

云南野生大型真菌多样性之丰富在全国是首屈一指的,并且云南的野生食用菌也成为了当地的一个特色产业。在昆明,在大理,在丽江,你可以看见各种各样的野生食用菌鲜品或干品出售,你还可以找到很多野生菌火锅店。云南人守着这片生物多样性全国最丰富的红土地,可供食用的动植物数不胜数,但他们却甘愿冒着中毒的危险(不少食用菌和毒菌外表极为相似,误食毒菌中毒事件时有发生)采食野生食用菌。没有品尝过真正云南野生食用菌的人是不会明白的。我个人认为,优质的野生食用菌是我所尝过的食物中最为鲜美的。而且由于野生食用菌营养丰富,更兼有各种食疗功效,真是山中珍品。

这次去老君山是九月份,已经不是大型真菌的高峰季节了,但我们还是发现了不少大型真菌,并且都一一拍摄了下来。在普通游客眼里,大型真菌往往是被忽略的类群,他们可能会为偶尔发现一个漂亮的蘑菇而兴奋,但大部分人无法真正理解这些蘑菇的美。真菌学者对大型真菌的观察是细致入微的,每一个菌盖,每一条菌褶,每一个菌柄都需要仔细观察,更有借助于显微镜对孢子和担子等显微结构观察。只有这样,大型真菌的美才体现的淋漓尽致。

我们这次采集到的大型真菌标本都还来不及鉴定,我在大型真菌上的经验也不足,对于这些照片,只能给出个大致的类群名称,而且不一定准确。

26. 不知名蘑菇(香菇属?)

27. 胶质菌类

 

28. 伞菌

29. 腊伞

30. 皮条伞

 

31. 多孔菌类

 

 

32. 多孔菌类

 

7. 暗针叶林

丽江老君山高海拔地区的森林主要由云杉和冷杉组成。因为树林成墨绿色,所以叫做暗针叶林。当越野车到达海拔3800的时候,我们来到了一块平地,车子已经无法再往上开了。于是我们便下车开始寻找合适的采样点。

进入林子里,脚下便踩着厚厚的青苔,犹如踩在软绵绵的地毯上。自然倒下的高大的云杉横七竖八的遍布林间,慢慢的被青苔覆盖,化成泥土。在这高寒地区,物质循环是缓慢的,冰川过后,经历了漫长的演化,才有那么薄薄的一层泥土。然而正是这薄薄的泥土支撑着这参天的云杉。

在这原始密林中,人的思绪是奇怪的。当你独处于其中,你能真正感受到来自大自然的召唤。没有人类的痕迹,只有潺潺的溪水,参天的古木,柔软的青苔,清脆的鸟叫,还有风吹树叶的哗哗声。在这一刻,我能真正体会到,为什么古人修道都要选择名山大川,为什么寺庙和道观要费尽心血建在险峻的山林之中。没有什么比大自然更能让人气定神闲;没有什么比大自然更能洗尽人心的尘埃。在这纯粹的大自然之中,就是凡夫俗子也能悟道。

33. 暗针叶林

 

34. 云杉

35. 薄薄的土层

36. 高大的云杉

8. 溪流与湖泊

溪流和湖泊是我们这次老君山之行的目的。良好的植被使得老君山的地表水极为丰富,大大小小的溪流在山谷间穿行,周老师说这是“两山夹一溪”。山里的水清澈的像婴儿的眼睛,让人有光着脚丫趟行其中的冲动。溪水在乱石间跳跃,激起洁白的浪花,像个不听话的小孩。然而这水是冰凉刺骨的,我们采集水里的样品时都只能站在岸边。手在水里时间稍长都会冻得麻木。

我们见到的一个小小的湖泊是人工建坝后形成的。湖边的高山杜鹃由于湖水的淹没已经枯死,其遒劲的枝干在失去繁茂的树叶后更加显得挺拔。只要是生命,都有结束的时候。这是大自然亘古不变的规律。这生命逝去后的枝干就是一座座丰碑,记载着他们的年轮,傲骨和安详。

37. 千里之外的河流

 

 

38. 潺潺的溪流

39. 潺潺的溪流

 

 

40. 生命的注解

9. 尾声

这一次对这些图片和文字的整理虽然耽搁了一晚上的睡眠,但是让我又一次的沉浸在这大自然的美丽。文字是苍白的,图片是静止无声的,我心中美的感受却是真实的。

自然科学是理性逻辑的,也是机械古板的。科学只是人类认识自然的方法之一。对大自然感性直觉的判断是来自灵魂深处对大自然的理解,是摆脱机械芯片的人类灵魂的感悟。自然科学的目的是理性的了解大自然,是在找到其发展规律后顺从她。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不管科技发展到如何程度都是一个科学工作者必须的。

感谢周德群教授给我这次老君山之行的机会;感谢大自然鬼斧神工般的造化;感谢当地人们的淳朴善良。

丽江老君山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2295-259493.html

上一篇:西双版纳采样之行
下一篇:The diversity of coprophilous fungi from Dahuadian and Zhongdian grasslands, Yun
收藏 IP: .*| 热度|

1 戴小华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19: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