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泽华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邱泽华

博文

可信的地震前兆

已有 3951 次阅读 2009-9-27 15:59 |个人分类:学术思想|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地震前兆

我们终于发现了汶川地震的可信的前兆异常,初步结果已经发表在《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09年第四期上。我们还更深入地进行了研究,使该结果得到进一步的确认,文章将发表在一个SCI刊物上。
其实SCI刊物发表的文章很多也并非那么有价值,而国内有些等级比较低的刊物也登过相当重要的文章。(这不是说有很多低等级的刊物是好现象。恰恰相反,这些有价值的文章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是目前地震学术刊物太多造成的不幸。)这里就有一个例子。
1985年8月23日,新疆乌恰发生了一个7.4(7.1?)级地震。距震中30-40km远的喀什(Kashi)台(图1)的“土应力仪”记录到相关的异常变化。李茂玮在《内陆地震》(1987,Vol.1,No.1)上非常令人信服地报告了这个情况。
让我们对照判别地震前兆的三个原则来看一下李茂玮的描述:
1、 有正常背景
图2的曲线说明了正常背景和异常变化:1984年相当平稳,1985年地震发生前后却出现了大幅度的下降。
2、非干扰影响
图3的最下方是“土应力”观测曲线,其上有1.6米地温(D1.6)、3.2米地温(D3.2)、气温(T)、气压(P)和降雨量(R)曲线。比较几条曲线,显然“土应力”异常不是那些变化与天气相关的因素造成的。
3、与地震相关:震前增强(出现);震时最大;震后减弱(消失)。
最重要的是,喀什台的土应力有连续的纸带模拟记录(图4)。我们看到,6月份(上部)的观测记录还相当光滑,而7月份(中部)的曲线却出现了很多毛刺。到了8月份,地震发生前,毛刺已经变成了剧烈的波动。对照图2和图3,我们可以想像这种变化地震后是如何逐渐衰减的
 
这种地震前兆变化与唐山地震前的现象非常类似。与我们最近证实的汶川地震的前兆应变异常变化也非常类似。
 
我们注意到,喀什台与震中处于同一构造带上。



图1

 


图2


图3




图4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301-258195.html

上一篇:珍惜余秋雨
下一篇:在Parkfield地震预报实验的阴影下
收藏 IP: .*| 热度|

1 侯振宇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03: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