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海城地震预报是科学还是运气(转载)

已有 3802 次阅读 2009-9-16 11:39 |个人分类:备忘录|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地震, 预测, 海城地震

海城地震预报是科学还是运气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9月16日10:27  瞭望
  大地震到来之前

  2月4日晨,姜成田回到海城,看到路面上的雪已融化,天空中雾气蒸腾。他一口气跑到地震站。

  同事们已一夜没合眼,姜成田拿出全部图纸仔细审看,发现2月4日2时25分突跳信号较大,按平时掌握的规律推算,应在7时半左右发震。

  海城县科委主任李久扬正在现场,他问姜成田:“是不是那个大的?”姜成田回答:“不是。”李久扬嘱咐:“不是大的,你可要看住啊!”

  7时48分,海城英落公社发生4.7级地震,部分房屋出现掉瓦和倒烟筒现象。

  8时15分,在海城县以南30公里的营口县,县委常委召开了防震工作紧急会议,决定成立防震抗震总指挥部,作出四项防震决定:“一、从现在起,城、乡停止一切会议;二、从现在起,城、乡停止一切文体活动;三、从现在起,停止一切营业;四、从现在起,停止一切生产。”

  会议决定:“立即通知各公社,党员包户,民兵包人,城乡要有民兵值班,把所有群众动员到安全地区,要加强党的领导,如果地震紧张,来不及通知,各社队各自为战,要保证人离屋、畜离圈。”13时50分至14时,海城地震站,“土地电”连续突跳6次,幅度很大,记录指针已经出格。

  姜成田喊起来:快给地震办打电话,晚上有大震。

  16时,姜成田写出了正式的书面预报意见,提出当晚7~8点钟,海城东南方向将发生大于5级地震,之后站内每接到询问电话,就告知说当晚7~8点钟有大震,需要预防。

  16时20分,海城地震站王立华骑车,将书面预报意见当面交给了海城县地震办的尚尔存。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此时距大地震发生只有3小时16分。

  据《海城县志》记载:“17时,中共海城县委再次召开防震紧急电话会议,进一步督促落实防震措施。与此同时,各社队一方面用有线广播宣传,另一方面派干部挨户动员群众撤离危险住房,把老弱病人转移到防震房屋。”

  辽宁省地震局工作人员王洪明告诉本刊记者,当时他担任位于地震震中的海城县岔沟公社的韩家大队书记,2月4号下午接到通知后,大队当即用大喇叭广播,由于不放心,他又派出基干民兵从傍晚17点钟开始挨家挨户通知。

  17时,岔沟公社岔沟村村民陈文东听到了村里的广播通知,之前,他已从街上听到了消息。“通知内容是:今晚有地震。”他告诉本刊记者。

  将近19时,姜成田给县地震办打电话:“拉警报问题谁负责?”回答是,这就不用你管了。

  姜成田等待警报拉响,但没听到。当晚19时,距地震发生仅36分钟,他抄起电话,再次向海城东南方向14个公社发出预警:“今天晚上有大震,注意预防。”

  时任海城邮电局话务班长的由铭向本刊记者回忆起当年的那一幕:她接到姜的电话,迅速接进了长途话务室,由话务员乔秀兰,通知了14个公社。

  陈文东一家人呆在2月4日当天搭好的院中简易房中,东北正处于隆冬,孩子冷得受不了。陈文东喊了声:“回家去!”

  陈文东不是特别恐惧,头天晚上发生过有感地震。“地震来时,会有地声”,陈文东想,“再跑也没问题。”

  一家人进房不到十分钟,地下就传来“呼噜噜”的响声,陈文东的妻子反应很快,她光着脚带着孩子率先跑出房子,大地开始猛烈地波动,陈文东自觉站在一个皮球上,又被人踢了一脚,由于事先敞开了房门,他在踉跄中跑出屋内。

  震后,陈文东发现一条街上的房子全平了,由于震前得到了通知,村民们采取了预防措施,2600多人的村庄,只有10余人不幸遇难。

  “这些人有些年龄大不愿意离开(房屋),有些是怕冷又返回了家中。”陈文东说。岔沟村是海城大地震的震中,陈文东的4位亲人因为在屋中没有及时跑出,不幸遇难。

  在海城地震站,姜成田与他的4位同事在房内坚守岗位。19时36分,地光划破夜空,霎时天地翻覆。轰的一声,间壁墙倒了,满屋尘土飞扬,房屋随时都有倒塌的危险。

  海城站职工把电话搬到桌子下面,此时,室内已断电,伸手不见五指,他们用手电观测仪器。姜成田注视着“土地电”,发觉不论大地如何颤动,仪表的指针纹丝不动。

  是“蒙”上的吗

  海城地震预报有效减轻了灾情与民众生命、财产损失。在受灾人口830多万,城镇房屋破坏面积508万平方米,农村房屋86万间的情况下,直接死亡人数1328人,仅占总人数的0.016%;地震烈度Ⅸ度以上极震区的686个村屯,有493个村屯震后无一人伤亡,占总数的72%。重灾区这样低的伤亡率是人类防御地震灾害史上的奇迹。

  海城地震预报取得了哪些经验?李荣安告诉本刊记者,“宏观异常对这次预报的意义重要。从宏观异常出现到临震,异常的程度与数量不断上升,具有重要预警作用;另外,前震比较明显,比较多。比如葠窝水库震群,这使群众的预防意识比较浓厚。”

  他认为,“最重要的是辽宁省领导处置果断,那时‘抓革命、促生产’,预防地震必然会对社会经济产生很大影响。2月4日,省革委会领导华文、李柏秋得知震情紧迫后,迅速指示省地震办:马上到海城召开防震会议。营口县预防得最好,死亡人数很少,营口县地震办公室负责人曹显清为此做了很多工作。”

  海城地震预报是否也有不足?辽宁省地震局专家认为,7.3级地震三要素的预报都存在程度不同的偏差:

  ——海城地震震级只预报了5~6级,偏差较大;

  ——地点的预报,在1975年2月3日前, 虽然认定在辽南地区有一次5~6级地震,但地震到底会在哪里发生?在预报意见中并不具体。当时主要注意了营口和金州两个地区,直到2月3日有前震以后,才将注意力转移到海城至营口地区;

  ——当海城地区出现频繁的小震活动之后,临震预报意见只提到近期有5~6级地震发生,但具体的发震时间并不明确。

  钟以章认为,“地震专家在预报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仍然有一定偏差,这正说明地震预报是复杂的、艰难的。正是这样的偏差才说明预报是真实的。如果,人类历史上对第一个7级以上地震的预报开始就十分完美,那是不符合认识规律的。”

  李荣安说,“地震预报很困难,预报在全世界都不过关,但说海城是‘蒙’的,是不对的。海城地震预报是有依据的,也有运气的成分。有依据是指综合各方面的情况,有前震,有宏观;有运气是说有预报,但不托底,地震来了和心里的想法对上了。”

  顾浩鼎说,“海城的经验表明:在成功的幸运背后,仍存在失败的可能,客观规律未解决。西方个别科学家认为是不能搞地震预报的。我们不能这么说,地震预报是民众需要。尽你所能,(预报)是科学和公众需要之间的关系问题。”

  他认为,“地震科学不断积累地前行,总有一个开头。海城是一个开头。大的自然现象、大的地震一定会有前兆异常,说地震不可以预报是不对的。”

  朱凤鸣说,“科学理论上的三要素都精确的预报在现实中是做不到的。2月4日发出的震情报告,毕竟没有写时间、地点、震级。”

  他认为,海城的经验表明,依据地震的前兆信息发出预警,向人民打招呼,采取措施减少损失是可能的。从这个意义上说,2月4日发出的震情报告,就是临震预报,起到了临震预报的作用。

  “中国的地震预报事业正在惊人地发展着”,日本学者尾池和夫在海城震后评价道,“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通过实践获得丰富资料是发展预报研究最有力的基础性手段,等待基础研究完成再把它实用化的观点,即就观测技术而言是正确的,但就地震预报实用化的意义而言,结果它只能是拖延实用化的日期。”□

http://news.sina.com.cn/c/sd/2009-09-16/102718662077_2.s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255920.html

上一篇:宁波弱震或与前期日本地震是否有关的争论
下一篇:中国工程院院士:海城经验值得借鉴(转载)
收藏 IP: .*| 热度|

4 王号 钟炳 邸领军 侯振宇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7 05: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