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历史上军事要塞九门口长城参观记(一)

已有 6327 次阅读 2009-8-26 06:48 |个人分类:世界各国见闻(09-11)|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历史, 军事要塞, 九门口长城, 参观记

历史上军事要塞九门口长城参观记(一)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09826日发布

 

823日上午,我们自南戴河驱车75分钟来到历史上称为一片石的军事要塞九门口长城,它位于辽宁省绥中县李家乡新台子村境内距山海关15公里,全长1704米。九门口,古称一片石,在明代以前是京奉之间的交通要道。“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四年(1381年),由大将徐达主持修建蓟镇长城。修筑长城后,一片石关被九门口关代替,成为关内外交通的重要门户。1644年,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与吴三桂所引清兵曾在这里展开著名的“一片石之战”。19221924年,直奉两系军阀在此进行拼杀。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也曾浴血激战九门河谷。” (http://www.3608.com/sight/s_intro_3243.html

“光绪十八年(公元1892)路基与六座水门洞被洪水冲毁,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重修。当年修城者为了保护长城不被洪水冲毁,在桥墩四周及上下游地面上,铺砌了连片的巨型花岗岩条石,铺石面积7000平方米,用条石1.2万多块。水门下用一片片条石铺出的河床,远远望去好像一片巨大的板石,故九门口又称‘一片石’”。(http://www.3608.com/sight/s_intro_3243.html)“九门口长城拥有一个严整的军事防御体系,在历史上素有‘京东首关’之称,是兵家必争之地。明末李自成就是在这里与吴三桂决战时,遭遇清兵夹击而败北的。九门口长城,因其城桥下有九个泻水城门而得名,水势自西向东直入渤海,气势磅礴、壮观,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完美结合,因而享有‘水上长城’的美誉”。(http://baike.baidu.com/view/113635.htm

 

九门口长城是长城东部地区三支长城的交汇点,战略地位极其重要,还是伪满洲国与国民政府的分界线,人民解放军也曾浴血激战九门河谷。虽然在现代国防上的战略地位相对减弱,但是古战场的轶事更使我们感到需要实地考察,一般游客选择山海关、老龙头,两地相距仅不远,但来这里的游客相对少了许多。九门口长城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11月中国唯一的水上长城辽宁九门口长城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验收,作为长城的一部分正式挂牌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下面的照片为即时拍摄,共(一)26;(二)26;(三)10幅。

 

附网上资料:

**********************

九门口长城坐落在辽宁省绥中县李家乡新台子村境内,距山海关15公里,全长1704米。其南端起于危峰绝壁间,与自山海关方向而来的长城相接。自此,长城沿山脊向北一直延伸到当地的九江河南岸,在宽达百米的九江河上,筑起规模巨大的过河城桥,以此继续向北逶迤于群山之间。“城在水上走,水在城中流。”便是人们对九门口长城的形象描述。

 

  九门口,古称一片石,明代以前就是京奉之间的交通要道。到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四年(1381年),由大将徐达主持修建蓟镇长城。修筑长城后,一片石关被九门口关代替,成为关内外交通的重要门户。1644年,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与吴三桂所引清兵曾在这里展开著名的“一片石之战”。19221924年,直奉两系军阀在此进行拼杀。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也曾浴血激战九门河谷。古今战场轶事使九门口长城更加著名。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九江河上的过河桥独具特色,在百米宽的河道上,外用巨大条石包砌起8个梭形桥墩,形成9个水门,城桥上部是高峻的城墙,亦如其他长城墙体。

  九门口长城过河城桥下的宽阔河床全部用方整的大石块铺成,石与石间用铁腰咬合,形成规整的石铺河床,望去犹如一片石,所以九门口长城又被称为“一片石关”。

 

  据文献记载,九门口长城始建于北齐(公元479-502),现存的九门口长城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 ),其后又进行多次修复。近年来进行考古发掘,出土了铁炮、石炮、青花瓷碗、大缸等大批文物,反映了明代军事防御情况和军士驻守长城的生活。据当地文物部门研究人员介绍,九门口长城拥有一个严整的军事防御体系,在历史上素有“京东首关”之称,是兵家必争之地。明末李自成就是在这里与吴三桂决战时,遭遇清兵夹击而败北的。

九门口长城,因其城桥下有九个泻水城门而得名,水势自西向东直入渤海,气势磅礴、壮观,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完美结合,因而享有“水上长城”的美誉,200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中国东北地区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

http://www.3608.com/sight/s_intro_3243.html

***************************

 

九门口长城始建于北齐(公元479-502年),扩建于明初1381年。明代以前,这里是重要的军事关口。九门口长城全长1704米,是中国万里长城中唯一的一段水上长城,其跨河墙长达100多米。九江河水从城下的九道水门直流而过,“城在山上走,水在城下流”,景色壮观。

门口属燕山余脉,群峰簇聚,层峦叠嶂,山势较高,坡陡崖峭,青龙河从两山之间流过,旱季河道干涸,雨季山洪暴涨,众山之水,汇为一流,水势湍急,有如“万壑赴荆门”,石砂转流,势不可挡。明代洪武年间,徐达督军到山海关一带修筑长城,在这里为了做到既有高墙抵敌,又可放洪水通过,便在长城河谷处扩建了这九门口。光绪十八年(公元1892)路基与六座水门洞被洪水冲毁,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重修。当年修城者为了保护长城不被洪水冲毁,在桥墩四周及上下游地面上,铺砌了连片的巨型花岗岩条石,铺石面积7000平方米,用条石1.2万多块。水门下用一片片条石铺出的河床,远远望去好像一片巨大的板石,故九门口又称“一片石”。

   九门口水上长城西南距山海关15公里,正南距姜女庙6公里,北与河北省抚宁县相毗连,是明长城的重要关隘,据文献记载,它被称为“京东首关”,可见它在长城线上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

九门口一带山势巍峨,巨石峥嵘,沟谷深邃,夏秋群峰叠翠。长城随山势蜿蜒起伏,逶迤北上,两侧山谷夹杂花木,特别是长城和自然景观的完美结合,更给九门口增添了色彩。20029月,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明长城位于绥中县西南县界,全长44公里。

  境内长城分为两段:一段位于家堡、永安堡、加碑岩三个乡的西南,全长31公里,建于明洪武十四,属明万里长城主干线。另一段是明万里长城的支线,锥子山向东南的金牛洞,全长13公里。长城巍峨壮观,优美的自然环境如一幅如诗如画的景色,吸引着广大游人。此外,还有前所明代古城,妙峰寺双塔等省级风景区

http://www.jmknyl.com/

********************************************88

绥中九门口长城

 

  绥中九门口长城

  九门口长城坐落在辽宁省绥中县李家乡新台子村境内,距山海关15公里,全长1704米。其南端起于危峰绝壁间,与自山海关方向而来的长城相接。自此,长城沿山脊向北一直延伸到当地的九江河南岸,在宽达百米的九江河上,筑起规模巨大的过河城桥,以此继续向北逶迤于群山之间。“城在水上走,水在城中流。”便是人们对九门口长城的形象描述。

  九门口,古称一片石,明代以前就是京奉之间的交通要道。到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四年(1381年),由大将徐达主持修建蓟镇长城。修筑长城后,一片石关被九门口关代替,成为关内外交通的重要门户。1644年,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与吴三桂所引清兵曾在这里展开著名的“一片石之战”。19221924年,直奉两系军阀在此进行拼杀。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也曾浴血激战九门河谷。古今战场轶事使九门口长城更加著名。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11月中国唯一的水上长城辽宁九门口长城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验收,作为长城的一部分正式挂牌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九江河上的过河桥独具特色,在百米宽的河道上,外用巨大条石包砌起8个梭形桥墩,形成9个水门,城桥上部是高峻的城墙,亦如其他长城墙体。九门口长城过河城桥下的宽阔河床全部用方整的大石块铺成,石与石间用铁腰咬合,形成规整的石铺河床,望去犹如一片石,所以九门口长城又被称为“一片石关”。当地人曾有顺口溜来形容此处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十门少一门,门门断人魂,要想出一门,十人九断魂”。

  据文献记载,九门口长城始建于北齐(公元479-502),现存的九门口长城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 ),其后又进行多次修复。近年来进行考古发掘,出土了铁炮、石炮、青花瓷碗、大缸等大批文物,反映了明代军事防御情况和军士驻守长城的生活。据当地文物部门研究人员介绍,九门口长城拥有一个严整的军事防御体系,在历史上素有“京东首关”之称,是兵家必争之地。明末李自成就是在这里与吴三桂决战时,遭遇清兵夹击而败北的。

  九门口长城,因其城桥下有九个泻水城门而得名,水势自西向东直入渤海,气势磅礴、壮观,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完美结合,因而享有“水上长城”的美誉,200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中国东北地区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

http://baike.baidu.com/view/113635.htm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5-251447.html

上一篇:北戴河中石油93号每公升5.85元
下一篇:历史上军事要塞九门口长城参观记(二)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07: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