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北京:今年主汛期应加大出现明显渍涝灾害风险管理力度(转载)

已有 4129 次阅读 2009-8-24 15:27 |个人分类:科普文章|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拉尼娜, 厄尔尼诺, 旱涝灾害

北京:今年主汛期应加大出现明显渍涝灾害风险管理力度

作者:北京减灾协会、市政府专家顾问 吴正华
2009-8-24     
  入夏以来,北京的天气基本正常。6月降水量与气候平均值相当,没有明显旱、涝现象。只是平均气温比常年偏高,特别是日最高气温超过35℃的天数有11天之多,大大超过气候平均值,但这在气候变暖和城市热岛效应增强的背景下,应属人们意料之中的现象。现在人们更为关心未来的七、八月正值北京主汛期,旱涝趋势将会如何发展?市气象局长期预测的结论是,7—8月总降水量接近正常为320—380毫米(多年平均值为355毫米),即与多年平均月降水量相比,7月略偏少(160——200毫米),8月略偏多(160—180毫米)。应如何解读此旱涝预测报告,并采取相应的行动对策?我们结合以往的研究成果及近期东亚地区大气和海洋变化的一些征兆,谈几点看法:

   1、分析北京长达百年的逐日降水量资料,发现夏季(6—8月)总降水量可分为非暴雨等级(小雨、中雨、大雨)降水和暴雨等级降水两部分,其中非暴雨等级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不明显,近似为常数(223毫米);而暴雨等级降水量与夏季降水总量变化密切相关,即6—8月的暴雨过程的日数和暴雨强度是决定夏季旱涝的主要因子。按这个观点,市气象局预测的2009年6—8月降水总量为370—450毫米(6月为50—70毫米,7—8月为320—380毫米),其中,在扣除非暴雨的降水量之后,有150—230毫米降水量是暴雨天气所致。如果预测正确,应理解为7—8月还有100—180毫米(6月8日已出现一次暴雨等级降水)是暴雨等级降水,即还有2—3场暴雨天气过程。

  2、对北京历史上的旱涝,清朝康熙皇帝于1713(癸巳年),在总结1473年(癸巳年)以来京城洪涝规律时,提出“壬辰、癸巳年应多大水”的观点。我们查证1712年至1953年中5(转载者:25?)次“壬辰年和癸已年”的旱涝情景,发现在壬辰、癸巳年及其前3年中出现降水量正常或洪涝灾害的占22/25,出现旱灾的只有3年。因此,从统计学上讲,康熙的观点应验率较高。2012年和2013年将是又一个“壬辰、癸巳年”,按依统计查证后的康熙的观点,北京在2009年到2013年应为丰水期,“应多大水”,这或许可以作为加强防洪工作的参考。

  3、在旱涝气候变化中,海洋和大气的相互作用是一个重要角色,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所谓“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事件。监测和预报资料表明,从2007年到2009年3月东太平洋赤道地区的海面温度(SST),在经历了近2年冷水期(或弱“拉尼娜”事件)之后,从2009年6月开始转为暖水期,并将可能形成一次中等强度的“厄尔尼诺”事件(见美国气候预报中心和澳大利亚气象局的报告),而且可能持续到2010年春季之后。严格来讲,我们无法确切地回答在“厄尔尼诺年”或“拉尼娜年”,北京是旱还是涝的问题,但是,鉴于我国气象界有“拉尼娜事件年北方多雨”的共识、去冬今春的东太平洋赤道地区冷水事件(或弱“拉尼娜”事件)对东亚大气环流的滞后影响还未消失、以及(SST)由弱冷水期很快转向较明显的暖水期的异常表现,我们仍须充分关注7—8月份可能致使北京降水偏涝的大气环流变化。

  4、到7月上旬,我国的主要雨带已有一些异常表现,主要是江南地区降水偏多,华南地区洪涝一直持续到7月6日;长江中、下游的梅雨期不明显,不仅入梅晚,而且未出现长时间持续降雨的“霉雨天”;尽管7月10—13日淮河流域会有明显降水,但随着16日以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北抬到北纬30度以北,雨带将随之出现在黄淮流域和华北地区。随着北京七下八上的主汛期如期而至,东亚大气环流的每天变化可能将会促使我们更多关注北京的“防涝”和“排渍”问题。

  根据以上对历史资料的分析、对市气象局预测结果的解读,以及近期大气环流变化简要分析,我们认为,在今年汛期剩下的时间里,北京虽然不会出现大旱或大涝的极端情景,但出现局部地区短历时强降水是很难避免的。特别是“七下八上”主汛期发生较明显渍涝灾害风险的可能性比前几年要大得多。必须进一步加强山区暴雨引发地质灾害和城区渍涝灾害的应急管理力度。

http://www.bast.net.cn/jczx/tajy/252120.s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251151.html

上一篇:亚太两周10余震 非大震前奏 (转载)
下一篇:日本东北地区发生里氏5.3级地震(转载)
收藏 IP: .*| 热度|

2 钟炳 王立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7 05: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