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学园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余孟孟的博客 关注生命成长,传播人间知识,启迪教育智慧。

博文

金生鈜:春节回家的人(转)

已有 3803 次阅读 2008-5-11 23:42 |个人分类:好文摘选|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金生鈜
 
今年的春节,对于那些在外打工的人,回家的路显得格外艰难。
为什么要回家?
家是一个温馨的地方,游子梦中牵魂挂魄的地方,如果说家是一个人的精神之根,是安身立命的大地之居,那是一点不过分的,难怪海德格尔说,存在就是筑居,就是建设一个可以称为家的居所,一个精神的归属地,一个可以悉心照料、寄寓情怀、希求庇护的存在之地,一个由此出发并可以在他乡异国梦中回归的地方,一个存在着期待、祝福和安慰的地方,一个孕育自我和爱情的地方。
我是甘肃人,一个贫穷且被认为是落后的地方。南京有个人曾经对我说,你们是背井离乡的人。这一下子使我回到了童年的课本之中,记得课本中的那些背井离乡的人就是没有家的人,也是无处安家的人,没有一个地方能够使得他们筑居,因为他们面对的是歧视和压迫。我至今记得那些时候,“背井离乡”四个字在我们幼年的心中留下的恐惧。
我离开故乡多年了,我曾经说,离开了故乡,从此到哪里都无所谓了,漂离故土,也许在现代的生活方式看来不算什么,但是,故土是根所在啊。我直到现在还觉得,那一步对我来说太大了,我至今还有一种悲壮的回忆,回忆那天离开时候无所依归的孤独的感受,那些异样的眼神至今还在我脑海里。
我们终于安家了,但是梦中常常萦怀的仍然是那个生我养我的村庄,是我牵肠挂肚的地方。
我一直感激长沙和南京这两个能够接纳我的地方,尽管有过压抑,有过憎恨,有过怨气,有过颓唐,但是这两个地方,先后都给予我们这三个背井离乡的人一个安家的地方,从而使得我的心灵有了一个可以在疲倦中回味孤独的地方,有了我出门在外想回来的地方。我在此筑居,我在此存在。
将心比心,想想那些离开自己的亲人、离开故土到远乡去打工的人,他们安家的地方在哪里?他们谋生的地方是否能够宽容地接纳他们?他们被当作游民,被当作背井离乡的人,还是被当作筑居的存在者? 我们的城市对他们是否歧视?我们是否压迫过他们?我们是否压根儿就认为他们是城市的污点?不是吗?我们的城市不是把他们当作流动人口来加强防范的吗?
如果我们的城市把他们当作祸水,当作社会治安的难点,我们就是对他们存在歧视!想想那些无处求学的民工的孩子,我们的国家把他们当作未来的公民了吗?南京不是有过一个“高尚”住宅区拒绝民工子弟学校吗?我为这个文明社会存在这样的歧视而感到痛苦。
如果我们的城市对于农民工存在着歧视,不把他们当作一个安家立业的筑居者来对待,那他们就无法真正地在这个他们贡献血汗的地方存在,他们在此处没有安家的可能,他们不被城市和市民当作家人——公民来对待,他们的妻子和孩子只能留守在家中期待他们的归来。他们只能在春节这个短短的休工时节回家重温家的热烈,给父母一点安慰,给妻子一点温存,给孩子一点希望,他们怀想着安身立命的故土之家,在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时候踏上回家之途。
需求精神和身体的安顿之所,是一个人一生的命运。不管到哪里,我们的社会应该没有人为的制度障碍,没有偏见和歧视,而为人们安家立业提供支持,为人民寻求精神家园提供帮助,我们不能把他们置于背井离乡的境地,嘲笑或不理解他们为何在如此拥挤的时节回家。
我希望,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应当为每个人的安身立命的筑居敞开宽容和接纳的情怀,让每一个公民感到共同体“家”的归属和温暖。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2121-24871.html

上一篇:散步与教育
下一篇:地震了!小妹不在厨房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22: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