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美国气象预报中心预期未来两个月厄尔尼诺现象将加剧(转载及点评)

已有 3861 次阅读 2009-8-7 13:22 |个人分类:科普文章|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厄尔尼诺, 流感爆发, 预测, 低温冷夏

全球气候〕美国气象预报中心预期未来两个月厄尔尼诺现象将加剧
2009年 8月 7日 星期五 11:44 BJT 
 
路透纽约8月6日电---美国气象预报中心周四表示,未来两个月厄尔尼诺(圣婴,El Nino)现象料将加剧,但对于加剧程度和延续时间的预测不一.


7月的弱厄尔尼诺现象已造成澳洲旱灾,以及印度雨季延迟.


不过当前的天气状况和模型预估显示,厄尔尼诺将会加剧.


尽管对于厄尔尼诺现象最终强度的预估有差异,但所有的预估模型都显示,北半球冬季会有中度到强烈的厄尔尼诺现象.


美国气象预报中心表示,进入秋季会发展出弱到中度的厄尔尼诺现象,而冬季可能至少会来到中度.


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该中心周四亦表示,调降对2009年大西洋飓风季的预估,现在预期今年会有7-11个热带风暴,其中只有3-6个会发展成飓风,而且只有1-2个可能成为大型飓风.(完)


--编译 王冠中;审校 乔艳红

http://cn.reuters.com/article/cnBizNews/idCNnCT024359420090807


                                    2009年厄尔尼诺已经开始

 

英国和美国的气象学家称,新的厄尔尼诺现象已经开始。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它将使得非洲、印度、澳大利亚的干旱雪上加霜;南美洲遭遇更加猛烈的降雨;甚至有可能使2010年成为史上最热的年份之一[1]

 

根据日食-厄尔尼诺系数理论和海温准两年波动特征,我在200312月的《世界地质》和20046月《自然杂志》发表的论文上提出了检验厄尔尼诺预测理论的三个预测:下一次厄尔尼诺事件将发生在日食-厄尔尼诺系数为8.52004年海温暖年当年或隔年的海温暖年2006年;下次拉尼娜年将发生在日食-厄尔尼诺系数为02007年海温冷年;2008年的日食-厄尔尼诺系数为12,厄尔尼诺事件将发生在当年的海温暖年[2-4]。伴随2007年拉尼娜事件的增强,厄尔尼诺事件后延的可能性也逐渐增加[56]

 

2004年曾一度出现了厄尔尼诺现象,但没有达到厄尔尼诺事件的标准,20068-20072月发生了厄尔尼诺事件,20078-20084月发生了拉尼娜事件。目前,2009年的厄尔尼诺事件正在迅速形成[17-13]。日食-厄尔尼诺系数理论和海温准两年波动特征正在经受实践检验。

 

                                    厄尔尼诺事件的一般特征

 

厄尔尼诺为西班牙语“EI Nino”的音译。在南美厄瓜多尔和秘鲁沿岸,海水每年都会出现季节性增暖现象,因为这种现象发生在圣诞节前后,则被当地渔民称为厄尔尼诺,是“圣婴”(上帝之子)的意思。现在厄尔尼诺一词已被气象和海洋学家用来专门指那些发生在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水的大范围持续异常增暖现象。当这种现象发生时,大范围的海水温度可比常年高出36摄氏度,持续时间超过6个月。它使原属冷水域的太平洋东部水域变成暖水域,结果引起海啸和暴风骤雨,造成一些地区干旱,另一些地区又降雨过多的异常气候现象。对于我国而言,厄尔尼诺当年易发生干旱,次年易发生洪涝。如1997年干旱和1998年大洪水。

 

首先,在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1957年、1969年、1972年、1976-1977年的厄尔尼诺事件和1954-1956年、1964年的拉尼娜事件给中国带来严重低温冷害。2000年世界逐渐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2007-2008年的拉尼娜事件已经在20081月给中国带来严重的低温冻害,下次强厄尔尼诺事件将带来严重低温冷害的预期值得关注。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20世纪最强烈的两次厄尔尼诺事件(1982-1983年、1997-1998年)没有给中国带来严重低温冷害,因为它们处于1977-1999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

 

其次,2007-2008年为太阳黑子谷值时期,据有关专家统计,太阳黑子谷值时期中国发生大洪水的可能性很大,特别是在厄尔尼诺年的次年。

 

第三,综合1890-2004年的数据,我们可以得到流感大流行的6大气候特征:处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及其边界;前一年或前两年为中等强度以上的拉尼娜年;20世纪50-70年代同时为中国强沙尘暴年;前后一年或当年为中国东北地区冷夏年(20世纪50-70年代同时为严重低温冷害年);当年为中等强度以上的厄尔尼诺年;当年为太阳黑子谷年m或峰年Mm-1年,m+1年或M+1年。 1889-1890年、1900年、1918-1919年、1957-1958年、1968-1969年和1977年的禽流感爆发都满足这6大条件,同时,在1890年以来,满足这6大条件的只有以上6次爆发。

 

第四,在厄尔尼诺年,太平洋东部的海水升温将改变对流层的气流模式,在大西洋形成“风切变”,抑制暴风雨转变成强大的飓风,减少飓风数量。一般来说,在厄尔尼诺年,飓风每年给美国造成的损失大约为8亿美元,是其反现象拉尼娜年的一半[1]

 

2000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20078月发生中等强度的拉尼娜事件,2007-2008年为太阳黑子谷值年,沙尘暴趋于强烈,2008年初中国南方发生严重低温冻害。流感爆发六大气候特征已发生了5个。下一次厄尔尼诺事件的发生就是流感爆发的警报。关注不同寻常的下一次厄尔尼诺事件,它是未来全球灾害的根源[14]

 

        

 

参考文献

 

1.       厄尔尼诺疑似“变种” 今年大西洋飓风将更猛。2009-08-05 09:17:10 来源: 解放网-新闻晨报(上海)http://news.163.com/09/0805/09/5FUMFI1E0001121M.html

2.       林振山, 赵佩章, 赵文桐. 日食-厄尔尼诺系数及其应用. 地球物理学报, 1999, 426: 732738.

3.       杨学祥.太平洋环流速度减慢的原因. 世界地质, 2003, 22(4): 380-384.

4.       杨学祥. 厄尔尼诺事件产生的原因与验证.  自然杂志. 2004, 263: 151155

5.       杨学祥. 2008年自然状况展望:气候变化持续异常.刊发时间:2008-01-07 11:43:07 光明网-光明观察. http://guancha.gmw.cn/content/2008-01/07/content_719991.htm

6.       杨冬红,杨学祥. 厄尔尼诺事件和拉尼娜事件的成因与预测.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08,2(5): 1-10

7.       杨学祥. 拉尼娜天气将不会恢复:厄尔尼诺出现不可逆转. 发表于 2009-4-17 6:27:01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26565

8.       杨学祥,杨冬红. 拉尼娜呈减弱趋势:31626日海温异常比较. 2009-3-27 5:55:57科学网。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22731

9.       杨学祥,杨冬红.拉尼娜将迅速减弱:200932330日海温异常比较. 2009-3-31 6:05:51科学网。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23498

10.   杨学祥. 拉尼娜结束:200933046海温异常比较. 发表于 2009-4-7 5:43:19科学网。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24734

11.   杨学祥. 厄尔尼诺事件的警报已经拉响. 发表于 2009-4-4 7:04:58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24283

12.   杨学祥. 拉尼娜现象持续到47的预测得到证实. 发表于 2009-4-8 5:13:25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24933

13.   杨学祥。厄尔尼诺和流感爆发进入倒计时。发表于 2009-6-3 12:26:13科学网。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35830

14.   杨学祥. 未来全球灾害的根源:不同寻常的下一次厄尔尼诺事件. 发表于2008-7-19 8:16:科学网。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2668

15.   专家预测今年大西洋热带风暴数量较常年偏少。2009-08-05 16:08:23  来源:中国天气网。http://www.weather.com.cn/static/html/article/20090805/46316.shtml

16.   香港天文台。气候变化。香港天文台製作的「氣候變化」教材套。http://203.129.68.8/climate_change/resources_c.htm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47950
本文关键词: 厄尔尼诺 科学争论 拉马德雷 飓风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247985.html

上一篇:学学国外的科学争论:今年大西洋飓风将减少还是更猛烈?
下一篇: 2004年至201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灾害链正在形成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7 04: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