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水阁科学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Penrose

博文

挑水与浇园之和谐艺术

已有 4631 次阅读 2008-5-5 22:54 |个人分类:科学评论

越剧《天仙配》里面有一句词儿唱到:“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这让人联想在青山绿水之间,一对恩爱小夫妻,男耕女织、挑水浇园,就算生活条件艰苦也过的甜甜蜜蜜。所谓世外桃源人间仙境也不过如此,“对月形单望相互,只羡鸳鸯不羡仙。”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一片和谐画卷跃然而出。

如今,和谐社会已经成为施政纲领之一,也是我们现代中国人为之奋斗的目标。只是,路是漫漫修远的,不和谐的元素总是以这样那样的形式存在。回头看看古人描绘的那幅和谐画卷,再对照看看我们的科研界的聒噪和烦乱,确实深有感触。本文就挑水与浇园所折射出的和谐艺术,例证释之。

挑水与浇园和谐艺术之一:分工明确。种地虽是个粗活,但也是个复杂的活,必须有好几个部分组成,这就需要不同的人分配不同的任务,而明确的分工显然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一个人挑水、另一个人浇园,或一个人耕田、另一个人织布,都是分工带来的效率。如果一个人既要挑水又要浇园,恐怕得干活干的半死,毕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对于科研来讲,分工明确就是说对于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研究方向,对于同一个研究方向有不同的研究手段,对于同一个研究团队有不同的研究任务,对于同一个研究任务有不同的工作层次等等。比如,若你选定了研究方向而人家是另一个方向,就没必要窥视人家饭碗里的肉,要知道抢人之食不容易,何况你和人家相比起来还不够专业,或者那块牛肉根本不适合你的胃口。又如,现在科学是实验和理论分家的,毕竟要理论和实验俱佳太难为人,因此做理论的就管理论,做实验的就管实验,适当的时候有点交流相互配合就可以,如果又弄理论还搞实验,恐怕两头空的可能性比较大,你是个超人天才的情况除外。对于同一个工作,往往有好几个人参与,生长样品的、物性测试的、数据分析的、理论模拟的、撰写文章的等等都是有机的组成部分,缺一不可。我们不能说做样品的就不重要,我们也不能说不做实验就会摆弄计算机程序的理论家很无聊,总之,每个人都一样要紧,不同只在于分工不一样,不注意分工,就很难做出优秀的工作。

挑水与浇园和谐艺术之二:优化配置。无论是耕田还是织布,无论是挑水还是浇园,分工也讲究如何配置劳力,作为男人力气大就得干重活如挑水和耕田之类,而作为女人力气小但细致就可以做浇园织布之类的细活。倘若倒置过来,女挑水男浇园或者女耕田男织布,恐怕会给搞得一团糟,这一年就要喝西北风挨寒受冻了。对于科研来讲,优化配置尤为重要,任何一项科研工作都得由不同的内容组成,若每个内容都是最优秀的,那势必是一项完美的工作。另外,科研资源的配置也应该是优化的,而不是把优势资源全部扎堆在少数几个单位,也不是有的单位可以重复购置类似甚至相同设备的同时,其他单位只能因为没钱而苦叹世道不公。这个现象恐怕在中国尤为严重,国家的对科研的投入就明显倾向与少数单位,而地方的科研则只能小打小闹,不是不想做大科研,而是做不了,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啊。这直接导致大的科研单位里存在大量的重复建设和人力资源的浪费,而小单位除了天天哭穷恐怕也很难做点别的了。

挑水与浇园和谐艺术之三:配合默契。分工配置完后,还得讲究配合的问题,挑水要挑多少水合适,浇园要怎么浇合适,都得讲究讲究。你不能说我都挑了五担水了,您老人家还在浇第一桶水,或者你在干巴巴等着下一担水过来,而我却躺在稻草堆上悠哉地晒太阳。没有配合的工作不是一项漂亮的工作,也不能是一项好的工作。几个人一起做一个实验,各自完成自己的那一部分,也要完成的漂亮及时保质保量,否则直接影响下一步的工作,只有每一步都到位且有效完成,才能一起顺利做出一个好工作。倘若需要不同专业之间的搭配,就更需要默契配合了,材料生长需要化学人才、物性表征需要物理人才、测量数据采集需要电子人才、数据分析与研究需要计算人才等等。

挑水与浇园和谐艺术之四:与世无争。除了上面三点显而易见的和谐艺术外,挑水与浇园其实还蕴含着其他一些启示。甘于在村里种地织布挑水浇园,每年就收获点够养活自己的粮食做点自己穿的衣服,不再羡慕纷扰的世事、不再搅入滚滚的尘嚣,这就是与世无争的平静心态,不为功名利禄而活,只为自己快乐而活。做科研也是如此,科研是需要兴趣的,因此做一项科研就得体会其中的无尽快乐。而科研往往是寂寞的,科研工作者首要的一点就是要耐得住寂寞,也要不为名利所动,这样的科研才是一流的科研,这样成就的大家才是真正的大家。尽管科研过程中很辛苦很枯燥,但因为兴趣所在,也就不曾体会到这些,正是:“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和科学恋爱、和科学结婚就是再苦也是甜。

挑水与浇园和谐艺术之五:共享成果。最后,让我们看看挑水和浇园的最终结果——收获。面对收获,小夫妻当然是共享成果的,不必要在乎你做的多还是我做的多,因为成果是两个人的,两个人都有权利享用。在科研里面,共享一项成果是很重要的,正如前面所说,一项好的工作往往有好几部分组成,缺一不可,那么参与工作的每个人就有权利共享成果。可事实上,很多时候大家都喜欢用所谓“第一”来衡量成果,“第一作者”、“第一单位”很重要,因为不是“第一”而是“第N”的话就等于低人一等或者干脆不算数了。这种评价体制确实有失公允,有时候一项工作确实很难区分谁做的重要,那为何不认为大家同等重要呢?因为“第一”是谁的问题已经引发了许多科学上的悲剧,李杨的决裂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也因为很难说谁做第一的问题,让许多同一个单位的研究者都害怕合作,因为一旦合作就得面临谁做第一作者,做了第二作者的人往往捞不到什么好处,那还合作干吗?(当然这里也是功利心在作祟)另外,我们同样不能轻视科研工作里一些做“粗活”的人,比如生长样品的,他们往往在第一线做体力活,可没有好的样品又如何能做出好的实验结果?科研工作里没有你多还是我多的问题,而是科学成果面前人人平等。没有分享没有平等没有配合的科研,势必会引起恶性的竞争和不必要的矛盾,这对科学的发展是很不利的。

挑水与浇园,就这么简单的两个事情,里面确实蕴含着许多引人深思的启示。以上所述,恐怕只是其中一角,也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从简单的生活事实里,去挖掘深刻的道理并回归应用于现实。那时,你或许会发现,原来问题的症结,就是这么简单!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926-24280.html

上一篇:科学的囚徒——也谈科研“潜规则”
下一篇:所谓“雄心壮志”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19: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