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转载:成果要转化 顾客为导向——香港应科院副总裁易芝玲博士专访

已有 6045 次阅读 2009-6-24 12:42 |个人分类:鼓与呼|系统分类:教学心得|文章来源:转载

按:成果转化一直是我国的大难题(我80年代的硕士论文就研究这个),下面这篇文章介绍的香港应用科技研究院的机制与做法,值得关注与参考。

转载:成果要转化 顾客为导向——香港应科院副总裁易芝玲博士专访

(广东科技,20095月上半月刊)http://tech.southcn.com/gdkjzz/content/2009-06/09/content_5234693.htm

  /何静

  【背景香港应科院】

  2001年,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创建了香港应用科技研究院(简称应科院),希望通过卓越的应用研究为香港建立未来发展所需要的坚实的产业科技基础。

  应科院的目标不仅是要成为大中华地区的杰出科研机构,还要塑造成为一个真正具有策略价值的科技资产,能持续产出具有策略性的科技成果。因此,应科院的未来发展方向是要建立一个完全顾客导向、具有高度商业化生产力的科研机构,不仅进行世界级的研究,还要让这些研究不断地创造实质的产业效益。

  在此宗旨下,应科院致力于整合各方面的科研资源,肩负起多重使命,一是推动多项具有世界水准的研究计划,积极把科技成果转移给产业界;二是搭建企业与高校的合作桥梁,培养优秀的科技人才和研究团队,为香港竞争力的不断提升提供持久动力。

  目前,应科院的研发方向主要集中在集成电路设计、通讯技术、消费电子以及材料构装技术四个领域。

  由于不同的定位、机制与利益诉求,企业、高校与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其实并不像其字面解释那样简单。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更是其中的重点、难点。因此,2007年易芝玲博士(副总裁及研发群组总监、通讯技术群组总监)的一番演讲曾令记者对应科院的产学研工作留下了深刻印象。时值《珠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落实实施、省部产学研合作和粤港合作全面深化之际,易博士非常热情地接受了本刊的专访,详尽介绍了应科院产学研合作的几种模式,其中更是谈到了以顾客为导向的研发战略,以及在此基础上推广研发成果的一些工作细节,希望藉此能对省部产学研合作的深入开展有所启发。

  《广东科技》:一直以来,香港应科院肩负着双重使命,一是推动香港高科技企业的发展,二是作为高新技术的引领者,根据市场的技术需求开拓具有前瞻意义的研究项目。来自企业委托与应科院自主选择的研究项目的数量比例为多少?

  易芝玲博士:应科院的大部分研究项目是根据市场和技术发展趋势而自主选择的,其数量与企业委托研究项目的比例大约在51

  但是每一个自选项目的筹备期间,我们都会进行非常详尽的市场调研,听取客户的建议以确认市场需求。而且,一般来说,在正式启动这些研究项目之前,我们都会找到业界合作伙伴和资金投入。

  以通信技术群组为例,我们除了重点开发以中长期为目标的研究项目,包括OFDM可重置核心技术、实用多天线(MIMO)核心技术、固定/移动WiMAX3GPPLTE、智能天线技术和材料及组件微型化技术外,也根据市场需求,承担短期项目直接为产业带来效益。

  应科院拥有技术水平在业界领先的天线科技中心、国际级的工程人才以及检测设备。我们的工程小组成员经验丰富,曾与多家顶尖手机制造商进行过天线设计合作,并已为多家香港和中国内地公司提供各类型天线设计和测量服务,包括由小规模检测服务到天线整体设计,从项目开展到正式投产。两年来我们已向包括香港、中国内地及美国的业界领先公司提供了20多个高性能、可定制、小型化设计方案。

  应科院基与自身的特点, 选定TD-LTE终端芯片作为香港在国家整体战略规划中的突破口. 期望香港可以成为中国移动通信终端芯片开发上的重要基地和领头羊,同时也为香港打造一个高技术和高附加值的产业。通过应科院开发团队的艰苦努力,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香港应科院已经成功的站到了TD-LTE相关研发领域的世界最前沿。在今年二月份结束的由全球移动通信协会(GSMA) 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办的年度移动通信行业的最大盛会——2009移动通信世界大会(Mobile World Congress 2009), 应科院开发的TD-LTE相关产品史无前例地被邀请在全球著名的仪器生产商美国的安捷伦公司和德国的罗德与施瓦茨公司的展台上同时展示, 并与该公司的测试仪器进行多项世界第一的TD-LTE多天线的连通测试演示。同时,应科院还成功地展示了全球首次TD-LTE家用基站到终端设备之间的高清视频传送。安捷伦、罗德与施瓦茨和英国的比克奇公司还专门为这些展示做了新闻发布并给予高度评价。包括中国移动总裁在内的多位重要贵宾现场参观了应科院的展示。

  由于香港应科院在TD-LTE领域的成绩, 国内多家通信业界的顶级公司力邀应科院参与国家重大专项的申请和攻关, 为中国移动通信事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同时中国移动更邀请香港应科院及合作伙伴共同参与其TD-LTE的外场测试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LTE示范网。当前,应科院的开发团队正全力以赴加紧TD-LTE相关产品的开发。

  在数字电视方面,应科院于2007年底与清华大学合作成立了多媒体广播及通讯研发实验室,支持香港电视台数码电视广播网络的部署及测试,同时不断开发相关的技术和产品,包括:DTMB接收机机顶盒及一体机、DTMB接收机测试及验证技术、DTMB单频网适配器及系统,及DTMB测试仪等。应科院的科研人员亦研发出低功耗、低成本、高接收性能的DTMB基带核心芯片,适应包括移动设备在内的各种市场需求,为香港本地乃至整个大中华区提供极具竞争力的解决方案。此外,应科院于200710月与无线电视、亚洲电视、香港科技园及罗德史瓦兹香港有限公司合作,在本港共同成立了首个香港数码地面电视广播测试组织,配合测试数码电视接收器及数码电视机顶盒的需要,提供技术支持,大大有助香港由模拟电视广播顺利过渡至数码,并发挥作为最早采用DTMB制式地区的优势。作为全球首个商用DTMB网络,香港还具有超高度和高密度建筑群,潮汐等特殊地域环境,为DTMB网络部署的增加了难度和要求。经过多方努力,目前香港的DTMB网络信号已经覆盖了香港75%的地域。香港DTMB网络的部署经验和运作模式为世界其他地区部署DTMB网络起到了示范作用。

  《广东科技》:放在架子上的科研成果是没有意义的,那么应科院的这些自选研究项目是通过哪些渠道、哪些办法有效而迅速地推荐给业界企业的呢?

  易芝玲博士:最重要的是,我们倡导顾客导向精神,也就是说,即便是自选也不是脱离客户、脱离市场的。通过精确的立项前调查,我们有信心这些项目是找准了企业的需求和市场的需求的,是可以获得企业青睐的,而不会成为问题专利垃圾专利。这是我们的研发成果能够与企业成功对接、能够成功转化的关键。当然,推介的方法和渠道也是必需的。经过多年的探索,应科院已经掌握了不少行之有效的渠道和办法。在此,我略为总结,希望能对国内高校、科研院所的成果推广有所启发。

> 拜访客户,介绍应科院的技术和科研能力。

> 积极参加各种会议,通过演讲、与参会者交流等方式加强联系。

> 参加相关的展览,展示应科院的科技成果。

> 按期组织各种技术交流活动,增加与业界的沟通和互动,例如:

* 应科院年度科技项目推介会(香港,深圳);

* 与香港业界联合举办各类专题研讨会;

* 举办香港业界及学界科技论坛。

> 成立产业联盟,密切联系业界人士。例如,我们成立并透过WiMAX & DTV产业联盟,推动本地的信息科技业者,包括软件及硬件开发商、应用程序及服务内容供货商及各大产业精英,共同支持WiMAXDTV相关科技项目的研发。

> 接受报纸、杂志的采访。

> 建立ASTRI 网站……

  《广东科技》:曾有专家提出产学研合作要持久、有效,利益分配机制是根本。应科院是如何处理科研成果转化时的知识产权和市场利益分配问题的?常见的利益分配模式有哪些?

  易芝玲博士:在这个方面,应科院根据客户的需求并借鉴国际上通用的一些做法,提供多种合作方式。

> 非独家的技术和知识产权转让模式

* 客户承担研发费用的5%-10% + 专利/版税收入(royalties);

* 如果客户参与研发,可以和应科院共享专利/版税收入,或得到次级执照。

> 独家的技术和知识产权转让模式

* 客户须在项目启动之前和应科院签署协议,同意支付不少于项目总研发费用的50%的资金。客户可获得独家的技术和知识产权;

* 最小项目规模为200万($2M),以外包方式转由应科院完成。

> 合同研究和设计服务

* 客户须承担全部研发费用(100%);

* 背景知识产权仍属于应科院。

> 其他共同协商同意的合作方式,包括孵化模式。

  《广东科技》:香港应科院成立至今,与内地特别是珠三角的高校、企业开展过哪些产学研合作?有哪些成绩和需要改进之处?请举1-2个案例。

  易芝玲博士:在20084月至20094月年度,应科院共完成了80项科技转让项目,比去年同期增长60%,客户包括:PCCW、京信通信(Comba)、Altai、康佳集团(Konka)、Atheros、创毅视讯(Innofidei)、R&SPacific System、威讯紫晶(Vinno)、伟易达(vtech)、权智(GSL)、PicoChipSAE、海信(Hisense)、华虹、华威世纪等等。其中不乏内地的知名企业。可以说,香港应科院自成立起就非常重视与大陆各地尤其是深圳、珠三角地区的高校及企业的产学研合作。

> 香港应科院-清华大学多媒体广播与通信(BMC)联合研究实验室

  结合双方的技术力量开发DTMB芯片、测试方法、传输技术,以建立香港及珠三角在快速成长的中国数字电视技术与市场中的竞争优势。

> 与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开展合作

* 成为TC5(无线通信)WG6(B3G)工作组成员

* 提交了多项信道模型、系统性能估计领域标准提案

> 与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开展合作

* 成为宽带无线多媒体(BWM)标准工作组成员

* MIMO小组主席

* 已提交了30多篇标准提案

* CWPAN/Zigbee 标准工作组成员

* 核心技术骨干

* 连续荣获20072008年度信标委颁发的优秀开拓奖

* MIIT CUWB 标准工作组成员

* 提交了多项CUWB MAC PHY标准提案

> 中国信息设备资源共享协同服务标准工作组(IGRS闪联)核心成员,IGRSUWB自适应层工作小组主席

> 中国高清电视(HDTV)标准委员会(Chinese HDTV Standard Committee)成员

> 广东-香港合作项目(1)

> 深圳-香港创新圈合作项目(6)

* 康佳:交互式网络及国标数字电视一体机平台的研发及产业化

* 华威世纪:大型危险区域远程无线监测监管系统

* 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基于中国地面数字电视标准和全球定位技术的车载设备研发

* 伟志:超薄型、超高对比度、智慧环保节能LED背光源大尺寸液晶显示器

* 帝光:智能节能环保型LCD-TV(欲了解更多?请见本期【科技热词扫描】)用LED背光模组的研发及产业化

* 新超亮:大尺寸超高亮度、超高对比度、环保节能型液晶显示器

  《广东科技》:随着《珠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深入实施,广东特别是珠三角地区与香港的发展将进一步融合,未来科技合作前景广阔。应科院对于珠三角的顾客有哪些服务计划?

  易芝玲博士:应科院已经成立了应科院深圳办公室,更好地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企业开展交流、合作、服务。

  鉴于目前珠江三角洲地区的许多企业对香港应科院以及我们的技术仍不够了解,应科院已经在深圳举办了几届年度应科院项目推介会(深圳),推广及介绍应科院的技术项目和合作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此外,应科院还积极主动地参与深圳以及珠江三角洲地区举办的各类科技交流互动活动、展会等,例如2008年(第六届)珠三角集成电路产业联谊暨市场研讨会(深圳)、2008年中国数字家庭产业峰会(广州)、年度深圳高交会等等。

  同时,我们还定期邀请内地企业、机关团体访问应科院,通过互动交流,争取和创造合作的机会。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57-240000.html

上一篇:Horatio W. Dresser的《论秘密》
下一篇: 如果我是高校科研处负责人
收藏 IP: .*| 热度|

10 徐雁龙 赵星 向峥嵘 曹广福 俞立平 钟炳 陈国文 苗元华 魏玉保 王立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01: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