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angsufang 享受科研,享受生活

博文

中国的生物质转化,任重而道远

已有 7053 次阅读 2008-5-1 09:52 |个人分类:科研麻辣烫|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码过了非主流,码过了情感,接着来码一码科研。

上周参加了天津工业生物技术发展高峰论坛。从欧阳平凯院士到各位科研界新锐,还有DSM等大腕企业(哈,严格讲这个公司不是中国范畴,大家别挑我 :)),大家都关注并看好生物质转化这一大领域的发展,都投入了相当的精力、人力和物力,取得了一些有特色的成绩,但我们的起步较之美国和欧盟还是有些晚。在美国,The Biomas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Technical Advisory Committee 于2002年就发布了"the Vison for Bioenergy and Biobased products in the United States",并于2005年、2006年陆续更新、调整。而在我国,虽然于2003年底有部分科研新贵科研嗅觉比较敏锐,积极开展了相关研究,但在政府科研组织上,并没有相关政策的倾斜支持。

从科学技术上来讲,大家一致公认生物质高效转化面临三大技术难题:木质纤维素水解产物--五碳糖和六碳糖混合糖的同时利用(目前,产业化的纤维素乙醇生产菌只能利用六碳糖成份);混合糖发酵时的葡萄糖代谢产物阻碍效应;针对木质纤维素水解产物的抗逆性育种(木质纤维素水解产物中有一定浓度的抑菌副产物)。

技术难题可以交给科研工作者来攻克。从一些非技术角度来看,中国的生物质转化产业,可能面临更多的社会性难题,操作起来需要上面行动有更大的魄力。下面分开来码字。

中国从来不缺农林废弃物,也就是广义上的生物质,木质纤维素。甚至在农收季节一度成为政府头疼的鸡肋,由于农村生活方式的变更,秸杆之类的生物质已不再做为燃料,收获时多数农民选择秸杆粉碎还田,也有少部分偷偷的背地里焚烧。但秸杆不象麦子、玉米,单位重量(干重)的体积太庞大,如果中国的生物质转化真的要产业化,总得考虑一下相应的收获、运输、贮存问题吧。总不能小工厂遍地开花,到时可能又面临一个占用耕地的责难。这也是与会代表们圆桌会议讨论时的一些非正式结论。

第二个非技术性问题,便是农林废弃物的价格升值问题。这个是在回到大连在课题组向同仁汇报“高锋会议”内容时考虑到的。国内的燃料乙醇企业叫停,主要是占用了粮食资源,原料价格只是相当小的因素。而纤维素乙醇也好,纤维素油脂也罢,真正产业化,农林废弃物不再是废物时,能不能保证所有原料--纤维素、菊芋、葛根等不涨价不哄抬物价(汗,如果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是我们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原料成本可是产品成本的主要组成。

抛砖引玉吧,先说这两点。

从高峰论坛的确学习不少东西,这一点还得感谢保保(哈,偷偷用一下这么可爱的名字吧)的培养。

中国的生物质转化,任重而道远,而我,何尝不需要磨炼和奋斗呢。成长的过程中可能面临蜕变,那就让脱壳的苦痛来得更快些吧。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962-23675.html

上一篇:加油,AID
下一篇:孩子的宝贝----一篇旧作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21:4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