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 卦 醉 话: 静 闻 蛙 歌 喜 观 蛇 舞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李丕鹏 云游天下觅蛇迹 风雨烟云听蛙鸣

博文

世界上最大和最小的蛙(一)

已有 12529 次阅读 2009-5-31 05:28 |个人分类:研究生教育|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保护, 两栖动物

               世界上的无尾两栖动物大约有五、六千种,尽管形状各异、大小有别,体色也各不相同,但基本上可分为蟾类(toads)和蛙类(frogs),通常情况下为了简便叙述就统称为蛙类(frogs),身体一般都在几厘米到十几厘米之间,其中大者如我们在菜市场或餐馆的笼子里看到肥硕的美国牛蛙。当然,我们在游山玩水的时候偶尔也可能会碰见更大的蟾蜍,或者特别小的青蛙。但是,这些都不是世界上最大和最小的蛙类。其实,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蛙只生活在西非,而最小的蛙则在南美。不过,英语俚语中那“池塘里的大蛙(the biggest frog in the pond,biggest frog in the puddle,biggest toad in the puddle)”我们倒是随时可见,因为那专指我们生活中众所公认的大亨或者大头头!

世界上最大的蛙(The largest frog in the world)—巨蛙

        因其出生在非洲,又叫非洲巨蛙。英文名叫Goliath frog或Giant Slippery Frog,1906年由著名两栖动物学家Boulenger发现并命名,在科学上的名字(学名)叫Conraua goliath。在生物分类学上属于动物界(Animalia)、脊索动物门(Chordata)、两栖动物纲(Amphibia)、无尾目(Anura)、蛙科(Ranidae,台湾叫赤蛙科)。不过,近来科学家认为这种蛙和其他局限于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一些蛙应该属于另一个与蛙科不同的家族—Petropedetidae科,他们可能起源于非洲南部的大陆,具有高度的生物多样性。

        之所以认为巨蛙是世界上最大的蛙,是因为成体体长通常有30cm,体重达3公斤。据报道1989年有人曾经抓到体长达36.83厘米、体重有3.66公斤的巨蛙。如果这个蛙站起来,高度可达87.63厘米。这可真是相当的高了!

 

               巨蛙分布非常狭窄,生活于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西非加蓬附近的喀麦隆和赤道几内亚的一千米海拔以下的地区,其分布北至喀麦隆加河末段200公里、南至赤道几内亚姆比尼河(博尼特河)末段50公里这样的范围内。通常生活在茂密的雨林中的清澈的湍流中,常聚集在瀑布下。巨蛙属于凶猛的食肉动物,在水中所到之处能捕到的都会成为它饱餐的对象,如昆虫、虾、鱼和小型的蛙类等。这种蛙背部绿褐色,体侧黄色,体表粘滑,寿命可达15年,听觉很敏锐,但没有声囊,因此可以说是蛙类中的哑巴,大自然蛙类中悄无声息的巨大杀手。

 

(左图:绿色为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红色为赤道几内亚,粉红色为喀麦隆;右图:巨蛙分布区域) 

       和绝大多数两栖动物一样,巨蛙在水中繁殖,繁殖期在7、8月间。交配前,雄巨蛙会沿河边修筑产卵繁殖地,或者在河中用石头围成半圆形的产房。雌蛙产数百粒卵,黏附在生长于河底的植物上,大约85-90天后蝌蚪才完成发育,变成小巨蛙。蝌蚪性本善,不似其父母喜大鱼大肉,而是纯粹的素食主义者,以瀑布和湍流中的植物为生。目前对巨蛙的繁殖了解很少,雄性巨蛙也没有其他蛙手指上特化的婚垫,真不知道它在交配抱对的时候是如何抓牢雌巨蛙的,也许就因为它巨大,力大无比,不需要这样的特殊结构,“赤手空拳”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将雌蛙手到擒来,哈哈。

  

               巨蛙不仅体型肥硕巨大,而且后肢肌肉异常发达健壮,是著名的跳远能手,立定跳远可达3米以上(有报道说可跳20英尺,那就是6米多阿,可以称得上世界冠军了。据传立定跳远的世界纪录是3.476米,是一个身高1米8左右的小伙子创造的。看来这个身高不足人一半的蛙确实堪称立定跳远世界冠军纪录创造者了……哈哈)。因此,也被作为宠物引入美国进行蛙跳比赛。但是,巨蛙较难人工饲养,更不能人工繁殖。

       俗话说:人怕出名猪怕壮!巨蛙也不例外,其世界之最的名气为它也招来了杀身之祸,成为许多标本收藏者捕猎的对象。在西非,巨蛙不仅是当地有些人餐桌上的野味,其售价比其他猎物要高许多,而且也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因此,巨蛙也是当地的贸易对象之一。

       由于栖息地的破坏、过渡食用和贸易,过去15年来成年巨蛙的数量已经减少了50%多,在今后15年将会以同样的速度衰减,因此2004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将巨蛙列为濒危物种加以保护。值得庆幸的是赤道几类亚政府也对巨蛙的出口作了严格限制,每年出口额不超过300只。

 照片来自网络,地图修改自网络

由于格式问题,出现了乱码。很抱歉!!!

修改于2009年6月2日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9924-235166.html

上一篇:开博一周年之际感谢科学网,并再写几句话给我的学生
下一篇:我们为什么要关注两栖动物?(译)
收藏 IP: .*| 热度|

3 刘进平 苗元华 张珑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00: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