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坚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ianxu IMR,研究员。探究真理,传播知识,弘扬博爱,快乐人生。

博文

中德之间,差距何在? 精选

已有 17606 次阅读 2009-5-24 12:41 |个人分类:科研感悟|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科研环境

作为“德中同行”大型活动(由德国外交部主办)的一项节目,“中德先进材料及技术研讨会”于本周(518-20日)在所里举行。研讨会上,共有20多位中德双方的专家学者作了学术报告,并进行了交流讨论。
在研讨会的闭幕词中,德国马普金属研究所的老所长Manfred Ruehle教授这样说道,“十多年以前,你们(指金属研究所,也可能是中国人)在向我们学习,而现在倒过来了,我们要向你们学习。”听了这句话,笔者心里的滋味很是复杂。
Ruehle教授是金属所的老朋友,在他担任德国马普金属所执行所长期间,十分重视与金属所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他本人也不辞辛苦,多次来到金属所访问。我们现在的许多学术骨干都曾经通过德国马普学会或者“洪堡奖学金”的资助,拥有在德国研究机构或者大学工作的经历。在中德的合作交流中,我们的受益无疑是深远和不可估量的。这可能有点像下棋,高手与新手下,新手的水平不断提高,而高手的棋艺则很少能有所长进,最后很可能反而不敌新手。“教会徒弟,饿死师傅”?
对于Ruehle教授的话,我们当然应该理解为是他老人家(及德国人)的谦虚与客气。不过,我们也的确可以比较自信地看到,与十多年前的情况相比较,我们在科学研究的水平上与德国人之间的差距已经被大大地缩小。然而,理性地思考一下彼此间尚存的差距或许是一件更有意义的事儿:
1科学传统。在历史上(二战之前),德国曾经是世界的科学研究中心。德国科学家对人类科学发展的贡献是举世公认的。德国人对“科学”(这个“赛先生”)之内涵、科学研究的意义和科学家的价值等的理解有其独到、深刻之处。在那里,科学和科学家是受到尊重的。如此深厚的文化积淀,对于我们来说,恐怕还要有很长的路要走(很可能要经历几代人)。
2)工作态度与风格。德国人一向以认真、严谨、执着、按部就班、扎实(solid)、讲究原则与纪律、讲究专业化与分工而闻名于世。科学界也是如此。相反,我们这里,……
3)坚实的制造业基础。“德国货”(汽车、电器、工具等)的质量名扬天下。其实,这除了严格的质量控制之外,更是基于先进的、原创的核心技术。工业界从研究机构和大学的科学与技术创新中尝到甜头,反过来积极地投入对科学探索的支持,以期望从中得到更长远的利益回报。科学界也会不断地从工业界的需求中得到工业界反馈的问题,成为研究工作的导向。而我们这里,……,恐怕还很无奈。 



(参加“中德先进材料及技术研讨会”报告的学者们)



现德国马普金属研究所的前身为“凯撒×威尔海姆金属研究所”,创建于 1921年。(图片来自德国马普金属研究所网站)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3234-233846.html

上一篇:台湾观光记(9)
下一篇:五月份忙碌的两件事儿
收藏 IP: .*| 热度|

29 施安路 王志平 武夷山 唐凌峰 郭胜锋 郭向云 向峥嵘 梁进 陈儒军 陈绥阳 蒋敏强 曹聪 李丕鹏 张亮生 杨秀海 周春雷 陈国文 刘立 李宁 吉宗祥 刘颖彪 祁昌实 杨正瓴 王力 谢国俊 htli ldt581116 CHAOGER alee

发表评论 评论 (1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3 20: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