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真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周可真 苏州大学哲学教授

博文

流感病毒频频爆发,人为阴谋?(转)

已有 6969 次阅读 2009-5-3 04:45 |个人分类:转贴转载|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阴谋, 流感病毒

为什么致命流感病毒频频爆发?

郑风田 刘璐琳 编译

这几年大家的病毒知识给普及不少。SARS,禽流感H5N1、猪蓝耳病等频频爆发,禽流感和自1990年代中期以来重新出现的其他家畜疾病估计给全球经济造成了至少1000亿美元的损失。这些惊魂还没完全过去呢,现在又闹“猪流感”,让全世界惊若寒蝉,法新社称之为“杀手”,路透社叫“前所未有地危险”,美联社命名“致命的怪病”,世界卫生组织把安全警界调整到4级,世界银行称如何大流动爆发全球将损失3万亿,各国GDP要将5%。我们不禁要问,这个世界怎么啦?近年来为什么这么多致病毒频频爆发,老是与人过不去?目前有以下几种推论,包括人为阴谋论、气候变化化、病毒智慧论等等。

 

人为阴谋论:合成一个五毒俱全的病毒在现代生物技术下是小菜一碟,背后又有巨大的利益诱惑?

 

428日新华网的消息,世卫干事讲,这次的猪流感其实被误读了,它并不完全是由猪引起 ,而是一种混合体,集中了猪流感病毒、人流感病毒和禽流感病毒的特征,简单地命名为猪流感是不准确的。这种病毒只攻击人类,并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猪流感与禽流感有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病毒,攻击和传播的对象也不一样。

 

这样一讲就让人联想了,一个病毒已经让人类招架不着了,现在把三个最毒的东西,人类一直都对待不了的东西整合成一个,那也太巧和了?人类一般对猪的流感、禽的流感没有抵抗力,而人流感多少年了一直没有找到有效治理办法。现在突然三毒合一,人类有理由进行怀疑,这个东西究竟是自然的进化还是人为有意的阴谋?

 

环球网登了一个有意思的消息,说印尼卫生部长苏帕里(Siti Fadilah Supari428日表示,猪流感可能是人工合成的。据法新社报道,苏帕里当天在一个督促国民不要恐慌的记者会上作出了上述表示,但她没有详细说明。“我不能肯定病毒是不是经过基因处理的,但这是可能的”,苏帕里在记者会说。报道透露,苏帕里过去曾指责西方国家可能制造并向发展中国家传播病毒,以帮助这些国家的制药厂增加利润。

 

印尼的卫生部长讲得并不是没有什么道理,一种病毒来了,一批制药厂要发大财了,但好象证据难找。

 

现在这种病毒合成技术对人类来讲应该是小菜一碟了。转基因大豆、转基因棉花、克龙猪、羊等很复杂的东西人类都造出来了, 把“禽流感”、“猪流感”“人流感”病毒合成,我估计比克龙一个东西要容易多了,人类已有为了卖杀毒软件而先制造电脑病毒的先例了,这个阴谋会不会用了要毁灭人类?如何查处?如何治理?全世界真还是应该坐下来好好商量商量,不然的话,真是一天整个人类会被某些反人类的人给毁灭了。

 

病毒加快变异论:病毒变异性的加快与“物种障碍”的跨越加快,使人类面临的危险越来越大。

 

种种迹象都在表明,随着交通、贸易、自然环境、气候等各种因素的全球化,流感病毒变异的速度正在逐步加快。病毒在一般的环境显都能长时间生存,猪流感、禽流感等等病毒也不例外。比如,由1977年的病毒株进化出的甲型病毒(H1N1)与从1968年的流行株中产生的甲型病毒(H3N2)已流行了20多年,现在仍然在引起流感(桑林,2003)。最重要的是病毒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发生变异的速度在逐步加快,“物种障碍”的跨越与以往相比更加容易,比如2005年青海湖候鸟成千上万的死亡已表明病毒有跨越“物种障碍”的趋势(高福,2005)。20世纪90年代后期起,流感病毒在欧亚大陆的暴发日趋频繁,但主要是在动物之间进行传播。1997年,香港爆发禽流感,首次分离出的H5N1病毒株具有高致病性,相关研究已证明患病的人是受到了动物的感染;1999 年香港发现禽流感,证据显示家禽是感染源,而且传染的主要模式是从鸟到人(姚嘉文,2005);2003年禽流感爆发,截至200510月底,所有112例人感染都在亚洲东南部,并都和被感染的鸟禽有直接的接触(Donald Burke,2005)

 

病毒加快变异论:病毒变异性的加快与“物种障碍”的跨越加快,使人类面临的危险越来越大。

 

病毒比人类更具有智慧论:病毒不断寻找人类的弱点,加以利用。人类与病毒的持续战斗,病毒战斗力越来越强大?

 

病毒本身不断快速变化。有种说法是,病毒比人类更智慧,它要不断地怎么寻找宿主,满足自身种群的生存。加上人类疾病与动物的密切关系,这就使病毒不断出现。

 

据美国社会史专家马克尼尔的研究,人类与家禽共有的疾病有26种,而且这些疾病主要是从动物身上传到人身上的,而这些动物恰恰是农耕文明以来人类所驯养的最重要的动物(桑林,2003)。另外,现在所知的1415种具有传染性的现代疾病的60%以上能够同时感染动物和人,最重要的是,所有这些疾病能够在不同的物种之间来回传播、变异,并在传播的过程中改变他们的特点,使得新培育出来的疫苗对其失去作用(William B . Karesh and Robert A. Cook2005)。天花、霍乱、黑死病、鼠疫、艾滋病……直到今天的SARS、猪流感,都和动物有密切的关系。下表是袭击人类的几次病毒:

 

曾经袭击人类的病毒回顾

疫病名    传播动物           时间       死亡率

鼠疫       鼠,跳蚤           6世纪     30%-100%

霍乱                      18世纪     30%-100%

埃博拉    啮齿类动物         1976   50%90%

艾滋病毒疑是非洲绿猴       1980   61%

疯牛病                    1985   100%

猪流感    鸡鸭、鸽子        1997   33.3%

尼巴病毒       狐蝠           1998   50%左右

猴痘       岗比亚土拨鼠       2003   10%

数据来源:http://news.sina.com.cn/z/ozbfqlg/

 

这些袭击过人类的病毒,其特别是病毒在新新环境下,快速找到新宿主,进行强的传染,让人类无法招架。

 

例如至今人类无能为力的艾滋病,其源头证据来自大猩猩。其现有的推论是,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来源于非洲绿猴和多种猴子,在猴子身上数千年,并不使猴子生病,黑猩猩通过捕食不同的猴子而分别感染了两种不同的病毒并在其身上组合成新的病毒,感染给人类后又发生新的变异,变得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易于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又如疯牛病导致青壮年人很快死亡,原因却是欧洲的农民把羊杂碎做饲料(肉骨粉)喂给牛吃,与羊相处几千年的病毒一旦到了牛身上就容易发生变异,在牛之间迅速传播,并通过食物链传给人。20039月,深圳与香港大学联合人员关于SARS病毒溯源的研究发现,SARS通过跨物种传播的途径感染人类,而其在全球造成的影响也是有目共睹的。

 

另外一个人类与病毒的矛盾是人类自找的。野生动物是病毒的藏身之所,人类又不断招惹这些动物,从而惹上麻烦。

 

人类文明的现代化发展使人和野生动物有了更多频繁接触的机会,但也增加了被野生动物传染疾病的机会。传染病研究表明,许多人类疾病是由野生动物传给人的。研究表明,1918年西班牙流感起源于一种海鸟;艾滋病的自然宿主之一是非洲猴;地松鼠是猴痘病毒的主要宿主,等等。2002年末SARS爆发于中国广东,研究分析病毒的自然宿主是果子狸,当广东人食用时,通过果子狸传到人身上。后来,又通过空气在人与人之间进行传播,病毒学研究明确肯定第一例SRAS是由动物传给人的(William B . Karesh and Robert A. Cook2005)。猪流感的爆发使学者对中国野生动物市场的繁荣和相关的动物饲养方式有了更多的思考。

 

在人类与病毒数千年的战斗中,目前人类可能是占上风,但也许有一天,病毒突然变化成人类无法对待的东西。这样人类的前景就堪忧了。

 

气候变化论:气候变化促进动物传染病的发生与传播?

 

这是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的观点,该学会认为气候变化促进动物传染病的发生与传播,气候变化正在使禽流感、裂谷热和埃博拉等传染病兴起和传播到新的地区。报告说明了气候变暖和雨量变化是如何正在创造一个对12种疾病更有利的环境。这些疾病不仅能侵袭人类和野生动物,而且可以侵袭家畜,引起严重的经济问题。国际野生生物学会会长Steven Sanderson博士说:“气候变化不仅意味着冰盖融化和海平面上升,威胁沿海城市和国家,而且更重要的是将会改变危险病原体的分布。”“野生动物的健康与其生活的生态系统关系密切,甚至轻微的扰动都可能产生深远的影响。”监测野生动物的健康将有助于我们预测那些可能会出现麻烦的地方,并作出如何应对的计划准备。报告列出的12种疾病包括:禽流感,谷热,寄生虫,埃博拉,巴贝斯虫病,霍乱,鼠疫,昏核,黄热病和被称为“红潮”的有毒藻类虫害。

 

气候变化论也有很大的支持根据。这些年气候变暖已经给人类带来了许多麻烦。如何使气候变化的规律,而不是人为地瞎破坏,是未来一个大的难题。

 

上述几种观点,目前还没有定论,也许是各种因素的综合,这不仅仅需要病毒学家的研究,实际上也需要我们普通老百姓在生活中去有意去预防,比如少吃什么怪野生动物、有意去保护环境等,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人类要把各种可能性的因素都考虑在内,从而在未来与病毒的战斗中,能够更全面的了解信息,防患于未然,不致于某一天,突然人类因为某个可怕的病毒,如恐龙一样灭亡了。

 

(编译者:郑风田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刘璐琳为中国人民大学博士)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26-229550.html

上一篇:法理:博客言论也得小心用词(转)
下一篇:人类的“命”与“运”
收藏 IP: .*| 热度|

1 曹广福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17:4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