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jkf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jkf

博文

广开学路,发展职业高等教育 【10-881】

已有 3206 次阅读 2009-5-2 10:33 |个人分类:未分类|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广开学路,发展职业高等教育  【10-881】

                         刘学浩

  根据812月的统计,我国全日制高等学校已由“文革”前的430余所,发展到690多所。在校生增长的速度,‘文革’前每年平均增长11.6%77-79年的三年中,每年平均增长21.8%,这是建国三十年中最快的速度。但是,尽管这样,我国近几年高中毕业生能直接接受职业高等教育,升入专科——大学的入学率,却仅仅占了3~4%左右。这是一个很大的社会矛盾。升不上大学的中学生怎么办?直接参加劳动生产,还是继续温课备考,再投入下一届高考竞赛的洪流中去?事实上,同样花上三~五年时间,去直接接受专业的门外汉去直接从事工作或参加劳动,过来三~五年后,他们的科学文化素养和技术水平,给社会所创造的价值是大不相同的。既然大多数报考高校的学生并不是因为学识基础不够才才无法接受高等教育,那么,为什么不能想方设法光开学路,尽可能让有志学习、肯去深造的青年,尽量都能受到职业高等教育呢?

   20年来,国际范围的斗争表明:各国的政治影响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各自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威力;而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的增长又和各自的科学、技术的发达程度密不可分;而高水平的科学、技术成就和管理效能,则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大学毕业的各行各业专家的质量和数量。因此,当今世界,各国竞争,又在很大范围内表现为发展大学教育,确保培养大学毕业的专家的质量和数量的教育竞争。至今美国在世界上仍然居于霸主地位,这和它的高等教育发达也是分不开的。在世界各国中,美国的高等教育近二十年来发展最快:每万人中,大学生的人数从1958年的185人,发展到1973年的456人,1975年又增至523.6人;1976年美国四年制大学生人数是584.8万人,二年制大学生人数为260万人;1974年高中毕业生直接升入大学的比例为44.5%,远远超过我国十~几十倍以上,我国1979年在校大学生人数在每万人口的比例,仅为10.5人。日本的高等教育发展得同样很快:日本每万人中学生人数,从1958年的69人发展到1973年就达到185.3人;1976年日本高中毕业生直接升大学的占39.2%。当然,各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不是孤立的,它是同整个国民经济水平、同教育投资的增长分不开。美、日等国教育经费的数量和增长的速度,也是十分令人瞩目的。1976年美国教育经费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比例为5.8%,占财政支出的15.8%(有的统计材料为17.7%;)1977年美国教育费支出达到1.440亿美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8%1976年日本教育经费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比例为5.3%,占财政支出的21.7%。按人口平均的教育经费,1975年美国达到471.42美元,日本也达到247.74美元。日本在战后二十年功夫,就跃进到世界经济大国的行列,国民生产总值从1958年居世界第九位,发展到1968年已居世界第三位。在二十年间(1976年同1955年相比)就提高五倍。他们有一条主要原因和经验就是大力发展教育。这也表现在日本教育投资的增长率,比物质生产投资增长率更快。如:日本1960年教育经费为7.522亿日元,到1974年就增加到84.624亿日元,增长了10倍,同期的国民总产值则增加了2.5倍。我国的情况在这方面恰恰相反。据1978年统计,同1952年相比,我国工业固定资产增加了20倍,工程技术人员(大学、中专毕业生)只增加8倍,教育经费只增加6.3倍。每万人中,大学生所占的比例,几十年变化不大。有一段时间只重视“物”,不重视人,一再背上宝钢之类大包袱,却不能提高教育经费的比例,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条件迟迟得不到应有的改善,甚至造成了一种恶性循环。这固然是由于多种因素促成的,但是,各级领导人员对于教育与经济的关系缺乏一个正确认识,在工作指导上缺乏应有的得力措施,不能不说也是造成了这种事与愿违的后果的重要原因。

   事实上,世界科学技术和现代化生产发展的历史经验一再证明:生产人员科学文化技术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生产和科研的经营管理水平和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决定了生产和技术发展的快慢。日本的生产发展快,经营管理水平高,原因之一,就是他们的生产人员中大学生多。日本大学生人数从五十年代的24万人,发展到八十年代的223万人,1960年每一万生产年令人口中,大学毕业的有315人。所以,生产人员的教养状况,技术熟练的程度、科学发明的多少,对发展经济所起的作用,比增加物化的固定资本——机器,设备,和一般的初级水平的劳动力的作用要大得多,经济效果也更为显著。但是,对人的“能力”的这种开发,完全取决于教育,尤其是职业高等教育的普及与提高。教育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因为教育本身具有生产性的作用,教育可以转化为生产力。因此,发展教育事业的费用,应作为生产投资的一部分,不能再象过去那样,把教育仅仅看成是消费性的公益福利事业。教育适应了经济发展的需要,这是使社会生产力能够迅速发展的客观规律。我国要加快“四化”,迅速建成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必须遵循这个客观规律,把培养各种人才纳入经济计划以内,在发展技工、中专、技术教育的同时,大力发展职业高等教育。

   应当用心研究采取最有效、最便利、最切实的办法,弥补这一代青壮年在‘文革’时期文化科学知识上的损失,有计划、有步骤地帮助他们提高文化、提供技术,使之真正成为四化需要的一代新人,要因地制宜,广开学路,多种形式办学。除了国家统一领导,投资办学外,也要用地方法规,充分调动各个方面办学的积极性,尽可能地广开学路,克服困难,创造条件,发展多种多样的职业高等教育。

   当前,发展我国的职业高等教育,困难是多方面的。教育经费不足,近几年我国仍然不能迅速增加投资,就是一个突出的困难。因为教育的发展不可能不受教育经费的局限和制约。但是,教育经费应该有个起码的必不可少的比例。从当前我国实际困难看,我国“一五计划”时期教育事业费最低占国家财政事业费总支出的16%,目前应当是可以作得到的。此外,也可以想方设法、不用国家投资,去自筹费用。募集社会上的闲散资金;亦可办自费大学、或者私立大学,筹集自愿捐款;或者成立各种职业高等教育基金会之类的组织,向国内外募捐,接受捐赠。在资本主义国家类似搞基金会这样的办法还有很多,有些我们是可以参考借鉴的。我国职工教育经费,如果按工资总额1%开支,大约是六亿元左右,其中相当部分应当用到办职业高等教育上,应当合理地有效利用这笔经费。发展高等教育,我国还受到国家计划中劳动就业指标的限制。高校全部毕业生的就业一向由国家统一分配。从这个方面当然也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优越性。但是,是否可以考虑在广开学路的条件下,从国家统考中招收一批不由国家包管分配工作的大学生,而让他们毕业后自找职业呢?这样,招生人数可以不受就业指标的限制,可以大大增加招生名额,虽然他们毕业后不能马上就有理想的工作干,但是可以作为社会的科学技术专门人才的后备军,储备一下,倒有利于用人单位从中择优选用,有利于提高全社会的科学文化技术水平。

   当前还有一个现实的困难是许多学校的办学条件跟不上。其中,除了师资,教材、教学试验设备等条件是必不可少的、不能由于因陋就简而降低质量要求以外,象学生宿舍,食堂、自习室等条件能不能充分利用校外的、社会上的已有条件呢?如果让学校当地的学生,凡有条件者尽可能读通校,不是可以省出一批用于宿舍、食堂、自修室等基建维修和水电等费用吗?今年下半年,我省有的高等学校在统一招生时增多招生数量,录取一批学生办走读班,毕业时给正式证书,只是国家不负责统一分配工作。尽管这样,还是很受考生的欢迎。有些人实际上并不希望在学校集中食宿,也不要求统一分配工作,只要求不荒废了他在青年时期的大好时机,提高专业能力,有所专精。这种合理的愿望,难道不应当给与满足吗?

   事实上,人数超过几万万的广大即将毕业的中学生和毕业不久的待业或在职青年,要求接受职业高等教育的呼声一直是十分强烈的。许多厂矿企业、社队、事业单位、教育部门、群众团体(特别是工会)和有些地方的民主党派组织和社会力量,他们办学的积极性也是满G高的,他们也可以不拘一格地兴办专业高等教育。例如,我国八个民主党派和两个团体(中华全国工商联,中华职业教育社)及其地方组织,在兴办业余教育上就已经作出很好的开端。限于篇幅(实例省略)这种种艰苦勤俭办教育、团结合作高效率的好品德、好风格,应当在各级各类学校中积极提倡和发扣,应当形成一种全社会都关心爱护教育事业、鼓励人们好学上进‘自学成才的好风气。

   广开学路,发展专业高等教育,在办学时间和办学形式上,也要灵活多样,因地、因校甚至因人而宜,不拘一格。例如,可以办全日制、办分校,办走读班,可以办函授、广播、电视大学,可以发售录音,录像带等资料自学。办刊授大学,不受年龄、性别、职业、地区、人数的限制,只要具有高中毕业文化水平,能坚持自学的人均可报名学习。自学为主传教为辅,采用学导结合的学导式教学,从学习时间上,可办晨学、夜大学,给早晚通勤上下班单程超过半小时以上的职工办车船大学;还可以办星期日学校、假日(寒假暑假等)大学,办短期补习班、训练班、几个小时的现场教学、专题讲座。在职职工有条件的可以搞“四班三运转”,搞短期脱产轮训,对那些下马的基础工程和关停企业职工,更应抓紧空闲时机,大办专业高等教育,力争在一、二年内把职工的专业技术水平提高二~三级。当然,广开学路,也要量力而行,统筹安排,不能有名无实,搞形式主义。广开学路,发展职业高等教育,关键是要抓好对学历、成绩的考核验收。在职业、人员经过业余自学或待业人员自学,只要获得了考试委员会的毕业证书,国家都承认其学历,待业人员可被择优录取,工资待遇与普通学校毕业生相同。从政策和制度上对广开学路发展职业高等教育给予根本保证。这使广大青壮年感到:学习上进的道路多种多样,不能升入全日制大学,只要肯自学,经过三——五年,同样可以获得国家承认的大学毕业学历。各行各业的青年和中年一代,都可以自学感兴趣的学科,任何人不得干涉,领导人员也不能随便用不安心本职工作、不务正业等帽子压制在职人员专研学业的积极性。

   我国十亿人口中有六亿是解放后出生的,通过广开学路,发展职业高等教育,过上十年、八年。应当争取有三亿人通过国家自学考试,获取大学毕业证书,这是一项宏伟的舞动人心的任务!到那时,就会从根本上改变在生产年龄中大学生的比例,极大地提高我国的科技水平和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水平,改变我国长期的贫穷落后的面貌!

   1981810日,本文应《学习与探索》之约而作)

                 【hemengqikuaile@163.com>录入】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251-229412.html

上一篇:高校管理人才的智能要素【3-583】
下一篇:智能开发漫谈 【1981】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19 13: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