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jkf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jkf

博文

“师友递进”规律与人生智能开发

已有 4266 次阅读 2009-4-24 12:25 |个人分类:未分类|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屠格涅夫, 各类人才成长共同规律

 

              “师友递进”规律与人生智能开发

----屠格涅夫和同时代作家的“师友递进”关系是各类人才成长共同规律的生动证明。

   屠格涅夫(1818I 8 83)这位十九世纪俄罗斯文学史上

杰出的现实主义大作家。随着他笔下那些丰满而精美的作品,已在世界文学的宝库中占有重要席位。他之所以能取得如此丰硕的成就.这与他善于从同时代作家的“师友递进”中不断吸取力量,滋养自己.从而多方面施展自己的才干和社会影响,为文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是分不开的。其中,他同别林斯基(1 8 1 11 8 4 8)和托尔戴泰(1 8 2 81 9 10〕等人的“师友递进”的动人事迹,直到今日仍然继续给人们以重要的启示和珍贵的教益。

        (一)受到系统的学校教育,获得印象深刻的国外见闻,

            具有广泛的社会交住,又得到了名师的指引------

            这是屠格涅夫成为杰出文学人才的重要条件

       屠格涅夫于1 8 3 3午(15岁〕进入莫斯科大学语文系读书,

便积极参加了赫尔岑(1 8 1 218 6 9)、斯坦凯维奇(1813-

1840)等人组织的革命小组的活动。这时虽然莱蒙托夫〔1 8 14-

--1841)、别林斯基、赫尔岑、奥加廖夫(18131877)等,

已 相继被学校开除或退学,但是屠格涅夫仍然受到大学生活中革命情;绪的激励。正是别林斯基的论文《文学的幻想》、《论俄罗斯的中小说和果戈里的中篇小说》等引起了他对文学创作的浓厚兴趣。普希金〔 179 91 8 3 7)、果戈里(1 8 091 8 5 2〕等这同时代名作家的作品以及同他们的接触.当然也对他发生了深刻的影响。这些都构成了对屠格涅夫十分有益的“师友递进”因素。其中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屠格涅夫终生都保持着对别林斯差的无限尊敬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还要求把自己的遗体从巴黎运回国内,理在;别林斯基墓旁。这绝非偶然,足以证明别称斯基对他产生的难以估量‘深远影响。因而,他们之间的这种“师友递进”关系,对屠格涅夫生活与创作道路,对他成长为一代文学的高峰人物其重要意义是不可磨灭的。

       他们之间的这种“师友递进”关系.可以追溯到一八三六年。

时,十八岁的屠格涅夫正在彼得堡大学哲学语文系学习,他对那个

堆砌华丽词藻宣扬浅薄感情的浪慢主义诗人别涅吉充托夫的作品

时崇拜得几乎入迷。正在这时,别林斯基评论(别涅吉克托夫诗集

的论文在杂志上发表了。起初,屠格涅夫对别林斯基怀有一股十分愤满的脑恨情绪。他去找到了这篇文章。等到读完以后,他竟然被别林斯基精辟的论断征服了。别涅吉克托夫这尊缪斯偶象在屠格涅夫心中发生了动摇。别林斯基令人信服地论证了一切正直的文艺家都应该面向人生,文学创作的独创性离不开本民族的土壤,应该为时代服务—别林斯基这些有理有据的深刻见解引起了屠格涅夫的深思。从此别林斯基的名字便牢固地铭记在他的头脑中了。

  别林斯基虽然只比屠格涅夫大七岁,然而.他迅速地成长为革命民主主义思想家和文艺批评家,后来被列宁称为‘平民知识分子的先驱别林斯基廿几岁就开始在俄国思想界崭露头角。他在文艺思想上作为屠格涅夫的老师,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

       屠格涅夫所受到的早期教育和系统的大学教育,以及多次出国旅游的广泛的社会交往,对于于他能成长为杰出的文学家当然也是不容忽视的基础条件。一八三八到一八四一年春的三年间,屠格涅夫离开彼得堡大学去德国柏林大学学习古典语言学和哲学.这些对于他日后从事专业文艺创作都是十分宝贵的知识储奋。在这期间,他游历了德国、荷兰、法国、奥地利、瑞士、意大利,印象丰富的国外见闻使他的视野大大地开阔起来。同时,他又与俄国社会活动家格拉诺夫斯基、教育家涅维罗夫、地理学家叶福列莫失,以及斯坦凯维奇、巴枯宁等人结识了。显然,广泛的社会阅历,以及同各界名人的密切交往对于一个人才的成长能提供丰富的营养,当然也能使屠格涅夫的思想更快地成熟起来。在这期间,他开始在《现代人》杂志上发表了抒情诗《傍晚》(写作与1834年)等处女作。一八四一年回国后.又与果戈里结识.一八四二——  一他在彼得女通过硕士学位后,创作了长诗《巴拉莎》。随后。就于一八四三年二月,他独自带着长诗《巴拉莎》单行本直接找到别林斯基的公寓

  一去拜访这位有远见卓识的批评家。不巧,别林斯基当时不在家中。可

是,当别林斯基读了屠格涅夫留在他家里的这部作品以后.立刻予以热

  情的支持,在《祖国纪事》杂志上发表了评论文章,表示充分的鼓励

  和赞赏。是别林斯基第一个站出来向文学界积极推荐屠格涅夫这个文学

  人。当时屠格涅夫不过二十五岁。别林斯爹敏锐地指出:这部“诗体

  说”《巴拉莎》,应该算是一八四三年俄罗斯诗歌中的一个突出的现象。

作者无可争议的是拥有独创的才能的,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照他的才能

  《俄国工人报刊的历史》,《列宁全集》第2。卷.2 4。页。

                  3

的类别和诗歌活动的方向来说,他比所有其他的俄罗斯诗人更加接

近莱蒙托夫所开创的那个新的诗歌流派”一这部诗体小说含有从俄

罗斯生活中劼取来的深刻而正确的思想,这些思想在一切最微小的细

节里面得到了巧妙的发挥,·…。别林斯墓这篇热情洋溢的评论使

屠格涅夫从失望中找到了力量:他原本指望谋得莫斯科大学哲学教授

的职位,可惜落空了,正在他试图探索从夺文学创作的可能性时,这时

看到了自己的才能.心中升起了献身文学事业的希望。正是别林斯基拨

正了屠格涅夫的职业方向.坚定了他走上文学创作道路的信心,成了

他处在人生的关健时刻的当之无愧的导师。屠格涅夫从故乡回到彼得

堡后.又立即去拜访别林斯基去.从此两人便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后来,

屠格涅夫回忆那时的情景说“当时我有过许多打算,又想当教育家,

又想当教授,又想当学者.但是…..不久我认识了别林斯基.·…我动

手写诗,过后写散文.至于哲学.以及当教育家的计划和打算,就都

被搁在一边了:我决定全心全意献身于俄罗斯文学。”《巴拉莎》这

部叙事诗,通过乡村少女吧拉莎的生活,展现了俄国当时年青一代的

美好感情和贵族庄园的幻灭,它的出版并能获得好评,标志着屠格涅

夫的文学生涯正式开始了.

    从此以后.别林斯基继续不断地热心关怀和具体指导屠格尾夫,

“师友递进”的关系也就日益密切了。一八四三年四月,别林斯基在

写给朋友的信里肯定了屠格涅夫所受到的良好教育和对新鲜事物的敏

感.他赞扬屠格涅夫“是一个异常聪明的人,大体来说他是个好人。

跟他谈话与辩论使我的心胸心到非常畅快,·…我真高兴遇到这样的

人,他的独特的见解一旦跟你的见解有了接触,就会有所收获。他了

解俄罗斯。在他的一切见解中,可以看出他的性格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彼得罗夫《屠格涅夫》第4页,新文艺出版社。

                                 4

在别林斯基有关文学和美学精辟思想的直接影响下,屠格涅夫的艺

术审美能力和语言表现力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与提高。屠格涅夫那种实

事求是的精神和对俄国社会生活的深刻了解与熟谙,在别林斯基的因

势利导之下,在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上,不断取得一个接一个的优秀

成果。例如,他在一八四六年发表的叙事诗《地主》揭露了当时农奴

制度的腐朽。真实地反映了现实,就立即受到了别林斯基的赞扬:“屠

格涅夫的才华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的真正道路,在这条道路上,还没有

人能和他相比”。正是在别林斯基的引导下,屠格涅夫日渐成长为普

希金在一八三六年创刊的《现代人》这一当时最进步的文学刊物的积

极撰稿者。获得了越来越多的文学声誉。

    一八四七年五月,屠格涅夫又亲自陪伴别林斯塞出国到普鲁士治

病。两个人朝夕相处。屠格涅夫最初的那些优秀特写,如《总管》、

《办事处》、《两地主》等充满强烈反农奴制倾向的作品,就是这

个时期在别林斯基身旁写出来的。别林斯基也在这时写出了《致果戈

里的信》这篇战斗的檄文.屠格涅夫也立即毫无保留地支持别林斯基

的下述主张:“俄国最重要最迫切的问题就是废除农奴制”.作家应当

“在人民中间唤醒几世纪以来都埋没在污泥和尘芥中的人类尊严”!

他拥护别林斯基在信中提出的文艺要为解放运动服务的明确方向.并

且公开宣布:"别林斯基和《致果戈里的信》,这是我的全部信仰!”

可见别林斯基给了屠格涅夫多么巨大的精神力量,他后来收入《猎人

笔记》中的最好的篇章,如《霍尔和卡里内奇》在一八四七年第一期

《现代人》上一发表。就立即得到了广大读者的热情支持。他之所以

获得成功,正像别林斯基分析的那样:是由于“从他以前任何人都没

有这样接近的角度,接近了人民。”别林斯基认为:屠格涅夫虽然不

    ①彼得罗夫《屠格涅夫》第5页,新文艺出版社,·

                                5

象普希金和莱蒙托夫那样赋有特异的天才,从而成为时代精神放入主宰

并给时代指出新的方向:可是在他的才能中也有他自己的素质,有

自己的一份特异性和独创性.这…使他的才能超出于庸碌之辈,并

使他对于同时代的文学产生影响。”①别林斯基和进步舆论界给矛

屠格涅夫早期作品这样的广泛重视和支持,对屠格涅失产生了极为珍

贵的激励作用。屠格涅夫便接二连三地写了二十多篇特写,于一八三二

年八月由《现代人》用《猎人笔记》作书名出了单行本,这是屠格涅夫

创作道路上获得的第一次有历史意义的成功。它向广大读者表明

屠格涅夫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才能与与风格,善于把浪漫主义的抒情因

素同现实主义的独立思考结合成水乳交融的整体,用来迅速而真实的

反映俄国的现实生活。显然.屠格涅夫的这一切成功是同别林斯基的

密切关怀和具体指导分不开的。人们在这个意义上甚至可以说,没有

别林斯墓的及时指导也就没有屠格涅夫的茁壮成长。

      (二)观察和体验深刻的社会矛盾与激烈的时代斗争,不

        一断探索人民的命运,频繁的国际交

            住活动,这使屠格涅夫敏锐而准确地描绘出广阔的

            社会生活画面,迅过地达到了一个又一个文学创作

              的高峰

    人们的家庭生活方式和社会经历是各不相同的。从一八四七年夏

天起.屠格涅夫就经常住在已黎。他对法国女歌唱家波里娜维亚冬

多一加尔西雅(1821 -- .1 910),从一八四三年相识之后

保持着终生的爱慕和情谊。屠格涅夫没有自己的家室,甘愿作为维亚

比亚雷《屠格涅失论》第2 7页,上海文艺出版社。

                             6

尔多家庭中的普通一员,把他“自己的生活与这个家庭的生活交织在

一起”。这使他经常来往于法国和俄国之间,而且他后半生的最后二

十多年的时间.主要是在法国度过的。屠格涅夫说:宰这.个家庭里,

我感到安静和温暖”。事实上,这不仅有益于他的创作,而且为他频

繁的旅游和广泛的社会交住活动,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这使他和国内

外的许多知名人士,都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所有这一切,都为他的创

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积累下充足的阅历。并且源源不断地反映到他

的作品中。

    一八四八年二月,法国爆发了二月革命,推翻了七月王朝.实行

共和政体正在布鲁塞尔旅居的屠格涅夫,迅速赶到了巴黎。与来自

意大利的赫尔岑相遇,这两个大学时代的朋友.一起徘徊在巴黎街头,

他后来一度住到赫尔岑的寓所里.共同探讨俄国社会的变革问题。这

使他不能不受到赫尔岑的革命思想和爱国精神的深刻影响。

    一八五六年,屠格涅夫创作了第一部长篇小说《罗亭 》。罗亭这一形象

原型就来自四十年代激进的西欧主义者巴枯宁书中另一个人物波珂

尔斯基则是以当时的著名革团体领导人斯坦凯维奇为依据的。屠格

涅夫同巴枯宁、斯坦凯维奇的结识,丰富了他的创作。这使他得以熟

知了他们那些“充满意义的生活和见解”。而且一度使他处于欣喜和

激动的精神境界里。这正是他之所以对罗亭采取了既有同情又有批判

的态度的原因。一八六O年出版《屠格涅夫文集》时,他又在《罗亭》

结尾必增添了罗亭参加一八四八年六月起义的情节。它正提屠格涅夫

取材于自己当年所目睹过的这次起义。

    任何一个杰出人才的成长.不可能不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不

可能永远走着一条笔直的路。其实这也是一种考验和锻炼。屠格涅夫

在四十年代堪称别林斯基的优秀学生。到五十年代后半期却受到了文

                          7

艺界中自由主义派的影响.同这一派的代表人物一——被称为“三驾马”

的安年科夫(1812-1887),德鲁日宁(1824-1864)、

鲍特金〔18111869〕成了密友。这使他的社会政治观点逐渐

转到贵族自由主义者方面。成了一个力图调解社会矛盾的自由主义者。

这不能不说是屠涅夫在政治上的严重倒退。他同安年科夫等人积极筹划

普及知识和初等教育的协会.起草了上报亚历山大二世的俄罗斯国家建

设的草案。他还积极创办了研究俄国农民生活建设问题的经济杂志《经

济指南》。这对一个作家的成长.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加强并扩大了同社

会生活的联系。他对车尔尼雪夫斯基〔18281889)的《艺术

对现实的美学关系》和《论俄罗斯文学的果戈里时期》等文章也持否定

态度。也是他在文艺思想上存在矛盾的反映。结果。《现代人》编辑部

一八六O年发生分裂时,他便站到了“三驾马生”和格利戈罗维奇l17

221 8 9 9)一边,不过,屠格涅夫的创作在容观上仍然实践着丰

尔尼雪夫斯基和杜勃罗留波夫〔1836-1861)所倡导的文学要

成为生活的教科书的思想。一八五八年,屠格涅夫四十岁时,在他的故

乡创作了《贵族之家》,表现了贵族阶级的沉沦、衰败。这使他成为

“值得典论界瞩目的一位作家了”。一八六O年他又发表了第三部长篇

小说《前夜》,塑造出属于未来的新人形象。得到了革命民主主义文艺

批评家的好评。然而.屠格涅夫的贵族阶级自由主义的世界观.使他拒

不接受杜勃罗留波夫从《前夜》中得出的革命性的论断。他顽固地坚持

要求《现代人》主编涅克拉索夫(1 8 2 11877)不要刊登杜勃

罗留波夫《前夜》的文章。涅克拉索夫坚持发表了《真正的白天什

么时候到来,》一文。于是,屠格沮夫便退出了《现代人》杂志。这反

映了当时的资产阶级化了的贵族渐进主义派别同“站在农民方面的”革

命民主主义派之间发生决裂的历史必然性。这也正像列宁指出的那样:

                      8

  “屠格涅夫倾向于温和的贵族君主立完制。而厌恶杜勃罗留波夫和车

尔尼雪夫斯基的农民民主主义。" 后来,屠格涅夫对于这次决裂

终于感到深深的愧惜与难过。

    屠格涅夫成了各国知名的作家以后。仍然不倦地学习,勤奋地进

行创作。并且保持很高的工作效率。一八六二年。屠格涅夫发表了第

四部长篇小说《父与子》,真实地揭示了十九世纪中叶的俄国历史和

贵族阶级无可挽回的败落,并且十分生动地反映了俄罗斯新人的诞生

表明了屠格涅夫所具有的敏锐的洞察力和他世界观中的民主主义因素

和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强大威力。

    “师友递进”关系并非师友之间没有矛盾与分歧有时师友之间可

能中断来往.甚至反目。但是他们的进步思想总是一脉相承不断递

进的。屠格涅夫同车尔尼雪夫斯基、赫尔岑后来的关系就好如此。象

屠格涅夫这样的杰出人才,思像当然也有矛盾,有时甚至也会出现

波动、倒退。这不能不在他的创作中有所体现。到六十年代后半期,

以车尔尼雪夫斯基为首的革命民主派惨遭迫害。屠格涅夫在一八六七

年发表了第五部长篇小说《烟》。它一方面对反动势力进行了抨击,

一方面也反映了屠格涅夫消极遁世的精神状态。他这时与赫尔岑、奥

加廖夫等人产生了分歧与对立。在小说《烟》中他竟然通过谷柏廖夫

集团的群丑图,影射并嘲讽了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人。他违背了生活的

真实,使《烟》遭到了进步的批评界的一致否定。

    屠格涅夫充分利用长期居住在国外的有利条件,进行了十分广泛

的国际交往和文化交流,使他成为西欧各国十分熟悉的作家。多年来

屠格涅夫在法国结识了众多的各国朋友。其中有许多是法国文坛的知

名人士。他同福楼拜的友情十分深厚。都德(1 8 401897

                       9

左拉(1840190 2)、龚古尔(1 8 2 21 8 9 6)、莫泊

桑(18501 8 9 3)等人也都是他的座上客。他把俄国文学的精

华亲自介绍和翻译给法国读者,为促进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法

国,他还结识了许多出国侨居的民粹主义者和无政府主义者.如:早期

的民粹主义者彼·拉甫罗夫(1 8 2 31 900).还同格·洛帕几

18451 9 1 8)建立了深厚友谊,并且资助过民粹派出版刊

和克鲁泡特金( 1 8 4 21 9 2 1〕一度关系颇为密切‘这些对于他

创作《处女地》都有很大的帮助。他经过细心观察和认真思考,终于在

一八七六年完成了《处女地》这部反映七十年代革命的民粹主义运动的

长篇小说。它以总想深邃、感情深沉细腻著称于世。书中反映了屠格涅

夫世界观中的进步因素,通过作品主人公涅兹达诺夫的形象,全面地众

达了他对民粹主义者的评价。他对民粹派既有同情和赞扬.又批判了他

们的弱点。他认为“到民间去“的运动毫无成效.但也不能采用暴力革命

而应当通过自下而上的渐进主义的改革。才能成功。他这种然有很大的局

限性,是错误的,也是无法实现的,

    屠格涅夫通过和同时代的国内外作家及知名人士的广泛交往,真实

地创造出具有巨大艺术力量的活生生形象.在客观上促进了先进思想的

传播.并且深刻地打动了一代又一代的众多读者的心。这使他受到了人

们的推崇和钦敬。

        三、赤诚相待。充分肯定对方的成就:彼此尊重,各自多

          作自我批评:这是屠格涅夫同托尔斯泰的“师友递进”

          关系中的基本经验与教训

屠格涅夫同托尔斯泰的坎坷友谊,是他与同时代作家之间“师友递

                    10

进”关系的又一生动的实例。

托尔斯泰比屠格涅小十岁。托尔斯泰。二十岁时仍然没

想到要去当个职业作家。但是,在此期间.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

已经是他所喜爱的作品了。托尔斯泰二十四岁时写出了他的处女作《童

年》,寄给《现代人》发表。屠格涅夫读后当即在给涅克拉索夫的回

信中表示:托尔斯泰“这个人的才华是靠得住的,……我欢迎他,向

他致敬并祝贺他…”随后,一八五五年六月.托尔斯泰表示要把一

篇新作《伐林》献给屠格涅夫。一八五五年十月,屠格涅夫又主动给

要离开军营回到彼得堡的托尔斯泰,这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写信:“您

已经充分证明您不是一个胆小鬼,而军旅生涯毕竟不是您的职业,您

的使命是作个文学家。作思想和文学的艺术家··…我再向您说一遍:

您的武器是笔,而不是军刀…….”屠格涅夫给予托尔斯泰诚挚的友谊

和亲切的关怀,充分肯定了他的文学才能.托尔斯泰离开塞伐斯托波

尔的军队.一八五五年十一月十九日来到彼得堡,看望屠格涅夫并一

见如故,当天便住在屠格涅夫家里。屠格涅失又领他拜访涅克拉索夫,

介绍他同彼得堡的名人相识。他们相处得亲密无间。两人一起去看戏.

参加纪念十二月党人起义的文学晚会,讨论文学和其它问题。可是不

到一年,屠格涅夫就发现了他们之间存在着严重的分歧。托尔斯泰血

气方刚,作风有些粗犷,常直言不讳,他的思想有时也显得奇特。同

屠格涅夫时有争执。屠格涅夫也对他的挥霍和放荡行为”十分不满。

屠格涅夫一八五六年九月二十五日从法国写给托尔斯泰的信中论“由

于我不愿和您只局限于一般的友好交往,我愿意深交.但我作得不够

谨慎,无意地刺激和冒犯了您.而且我发觉自己的过失之后.可能,

退避得太匆忙了,正因为如此,在我们之间才形成了这条‘鸿沟’了

我比您年长,走的是另一条路”一除了真正所谓的文学上的兴趣之

                 11

外—我对此深信不疑—我们很少有共同点:您的全部生活向往着

未来.而我的全部生活却建立在过去的差础之上“一要我跟您走是

不可能的,要您跟着我走同样也不可能.您我之间的差别实在太大了!

此外,您有自己的坚定的观点,很难成为某人的追随者。我可以使您

相信,我从来不认为您是一个刻薄的人,从来也不认为您有文学上的

妒嫉心。我曾经设想您身上(请原谅直言不讳)有许多糊涂观点,但

永远不会有不好的思想,而您是一个目光异常敏锐的人.不可能不知

道.如果我们之中有人一定要妒嫉另一个,那末.大概不会是我。总

之,我们大概不会成为卢梭所描写的那样朋友:但我们之中的每个人

会热爱另一个人.为他的成就而高兴,当您冷静下来之后.当您激动

过后.我深信.我们会愉快地和毫无拘来地互相伸出手来。就好象我

在彼得堡初次见到您的那一天一样。”

    托尔斯泰在一八五六年底发表的自传性质的短篇小说《一个地主

的早晨》,揭示了地主和农民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真实地描绘了农

民的悲惨遭遇。在这一方面,甚至可以说这部作品超过了屠格涅夫的

《猎人笔记》。屠格涅夫称赞这部小说在托尔斯泰的创作中具有重要

意义“这篇故事给人的主要道德上的感受是只要农奴制存在,就

不可能有双方面的接近和了解,哪怕要求接近的心愿完全无私和极端

诚实。”

    一八五七年初,托尔斯泰到西欧旅行。屠格涅夫这时也在巴黎,

每天都和托尔斯泰见面,热情相待。他发现托尔斯泰大大地变好了。

屠格涅夫写给包特金的信中说:“托尔斯泰开始养成有耐心和安静的

习愤,这酒在经过充分发酵以后.一定会成为可以奉献给神明的饮

料。”屠格涅夫热情地鼓励托尔斯泰。认为他“学习很勤奋.可以设

想.他会成为一个大人物”。并认为托尔斯泰是“俄国文学的唯一希

                        12

望!”然而,托尔斯泰却在当时记下的日记中这样评价屠格涅夫:是冷漠

无用的废物。但在艺术上却十分聪明,并且不伤害别人。”

一八六O年七月,托尔斯泰第二次出国,主要去考察教育。同屠格涅夫

又在巴黎相遇:对屠格涅夫的印象仍然不好。托尔撕泰回国后集中

力量从事教育工作,倡导同学生自由交谈的教育方法。当时许多朋友

认为他这样执拗地沉醉于学校教育简直是胡闹。屠格涅夫在给诗人费

特的信中说:“托尔斯泰还在作怪。看来命中注定,合该如此。他要

到什么时侯才倒转过来,用脚走路呢?”两个人在许多问题上看法不

同,整个思想和性格也相距甚远、托尔斯泰对许多问题。都有与众不

同的看法.都要力求探讨出个答案。屠格涅夫和托尔斯泰在人的社会

职责、作家的义务等等问题的看法上也有分歧:屠格涅失认为作家的

职责发是从事文艺创作本身,托尔斯泰则认为文学家应该从事社会实

践,并且反对把人道主义当作一种慈善行为。不也两人在文学创作

上仍然乐于彼此交换意见。一八六O年末,托尔斯泰写了后来发展成

《战争与和平》的开头几章,念给屠格涅夫听,屠格涅失十分欣赏,

给予鼓励。然而两个不同的个性存在矛盾.难免不发生冲突。

    一八六一年五月二十五日,托尔斯泰到屠格涅夫的庄园作客。屠

格涅夫兴致勃勃地把刚刚脱稿的《父与子》交给他看,托尔斯泰还未

读完一半,感到写得矫揉造作而兴味索然。在屠格涅夫念的时候.他

伏在沙发上酣然入梦了.这使屠格涅夫十分不满。第二天,两人按约

到诗人费特家作客‘闲谈中,屠格涅夫夸耀他非婚生的女儿宝琳娜为

穷人缝补衣服。托尔斯泰插话说:“我认为,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小姐

把又脏又破的破衣服放在膝上,这岂不是一种伪善的舞台表演吗?”

托尔斯泰的话使屠格涅夫勃然大怒:“您如果用这种口气说话,我

就打您的嘴巴,”托尔斯泰感到这是对自己的莫大侮辱。随后就写信

                13

要求屠格涅夫限期回信承认在他面前,“特别是在费特和他妻子面前

所犯的错误”。屠格涅夫回信承认自己言语失当而侮辱了托尔斯泰.

请求原,并先“今晨发生的事证明了,您和我这样性情对立的

人,任何彼要接近的企图:都不可能导致好的结果。”不幸邮件误

投。托尔斯泰久没有等到来信,就又写去一封言词十分激烈的信。

并且提出要求决斗。屠格涅夫又写回一信,也上次写过的东西不再

补充,托尔斯泰是对的,自已有错.那次的话远远超出了自己整个习

惯,是由于两个人在观点上长期严重对立所造成的激动,而不是别的。

说托尔斯泰提出的决斗,需要按照习惯的规矩,即有见证人在场的情

况下进行。托尔斯泰回接受屠格涅失的道歉,并说他希望同屠格涅

夫不再有任何关系,还说了一些蔑视他的话。一八六一年

十月,托尔斯泰认为自己不符合博爱”的精神.写信请求屠格

涅失原谅‘从此,两个人的友谊交往竟一直中断了十七年。但是,

这个期间.屠格涅夫仍然冷静而客观地评价托尔斯泰的成就,并没有

因为感情破裂而贬低托尔斯泰的人格。

    一八六三年,托尔斯泰完成了中篇小说《波里库士卡》,它描绘

了农奴制度下农民一家的悲惨遭遇。屠格涅夫在给诗人费特的信中说

  “我读了托尔斯泰的《波里库士卡》‘这位伟大天才的力量使我为之惊

叹…’有些篇章真是奇妙绝伦,甚至使你的脊梁骨感到发冷”…巨匠.

巨匠!”一八六五年到一八六九年,托尔斯泰用六年时间完成了当时

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战争与和平》。屠格涅夫说,书中有些场面,

“了托尔斯泰,全欧洲没有一个人写得出来”这些场面时使他“高

兴得冷一阵热一阵”。

直到一八七八年.托尔斯泰处在世界观转变时期,在温顺、和平谦卑

思想的指导下.他主动地又向屠格涅夫伸出和和解之手.这时

                     14

托尔斯泰五十岁,屠格涅夫也六十岁了。托尔斯泰在信中说之“最近

一个时期.每当我想到我同您的关系时使我惊奇和高兴的是我感

觉到我对您毫无敌意。”说实在由于我知道您是那样的善良.

我差不多可以确信:在您心中对我的敌意比我的消逝得还要早。·

请您完全彻底地宽怒我在您面前有过错的一切。

    我自然还记得您的好品德,因为在您同我的关系上它们是如此之

多。我记得.我的文学荣誉承情于您,我还记得您对我的作品和我个

人是多么地喜爱。也许您对我也会有同样的回忆.因为我是曾经真诚

地爱过您呵。“…屠格涅夫当即回了一封充满热情的信.表示“异

常欣喜和感动”.“十二万分地愿意恢复以前的友谊”,一八七八年

八月的一天,这两位作家又在托尔斯泰的故乡会见了.

    屠格涅夫即使在绝交的十七年间,仍然关注着托尔斯泰的每一篇

新作,并把它介绍给欧洲的读者。一八八年他明确地赞美《战争

与和平》以一大作家的伟大作品。”在指出《忏悔录》的错误前提

之后.仍然肯定“这也丝毫无损于托尔斯泰作为当代俄国最杰出的人

物”。一八八三年屠格涅夫逝世前两个月,他还在给托尔期泰的信中

说:“我给您写信。仅仅为了告诉您,我多么高兴成为您的同时代人

并向您表达我的最后的真挚请求。我的朋友,回到文学活动上来吧,

这个才能原赐给一切的上天所赋子您的。·一我的朋友。俄罗斯大

地的伟大作家——听我的请求吧:”屠格沮夫逝世后,托尔斯泰承认

说:我永远爱他,但只有在他逝世后。才给了他应有的评价”,

确认屠格涅夫给“我们文学的影响是最好的和最富有成果的。”

    学生应当超过老师,老师也要带出胜过自己的学生。这正是屠格

涅夫与托尔斯泰之间“师友递进”关系的发人深思的现实意义,

                         15

        四“伯乐”独具慧眼。同志友爱合作,彼此取长补

          短,尊重对方个性求同存异.后来居上,这是

          “师友递进”规律在各类人才成长中的共同要求

    上面我们不厌其详地介绍了屠格涅夫同别林斯基、托尔斯泰和

其他同时代作家的“师友递进”关系.生动的享实说明了一个朴素

的真理:屠格涅夫的文学活动及其在文学史上的重要贡献,充分显

示出“师友递进”规律对于文学人才茁壮成长的重要作用。试问,

如果没有别林斯基对屠格涅夫师长般的具体指导,屠格涅夫能满怀

信心地选定文学创作作为自己终生献身的事业吗?如果没有屠格涅

夫对托尔斯泰的师长般的提携和鼓励.托尔斯泰也是不会那样坚决

地抛弃战刀去同文艺界的名流为伍的!

    屠格涅夫之所以能成长为一个具有世界影响的作家。这当然同

他受到的早期教育(其中包括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同他多次出

国的丰富见闻很有关系。同时.在他口十余年的文学活动中,“师

友递进”规律的确始终在他身上发挥着重大效能。历史的经验值得

注意,况且,“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探讨屠格涅失和同时

代作家的“师友递进”关系,不仅要如实地客观认识和正确反映这

种关系的本来面目,更要实事求是地从中吸取有益的思想营养,用

来滋补和发展我国的文学事业。

    那么.从屠格涅夫和同时代作家间的“师友递进”关系中,可

以提取哪些对于我们十分重要的思想滋补品呢?

    第一从屠格涅夫早期创作获得别林斯基的及时肯定和屠格涅

夫对托尔斯泰早期创作的热情赞誉中说明:独具慧眼的“伯乐”及

时发现文学新人.识别他的才能特点,通过恰到好处的文学评论给

                      16

予具体分析,对于文学新人的正确定向与健康成长,在新苗出土的关健

时刻,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第二,从屠格涅夫同别林斯基一八四七年在国外期间的友谊合作和

相互影响的“师友递进”关系中证明:文学人才之间的“师友递进”包

含着多方面的作用,不仅有师长对学生的关怀、指导,也有学生对师长

的尊重、爱护,既有互相帮助,相互启发。又能各施己长,各显神通。

屠格涅夫在别林斯基的影响下.写出了《猎人笔记》中的最初的优秀篇

章,别林斯基在屠格涅夫的陪伴下,发表了成为屠格涅夫“全部的信件”

的《致果戈里的信》。目此。这种“师友递进”关系,不是师长对学生

单方面的知识与经验的传递,也不是学生对师长的唯命是从,简单的俯

首听命。而是平等的、同志式的友好合作关系。

    第三,屠格涅夫同托尔斯泰的“师友递进”关系更能给人们以多方

面的启示:

    1、屠格涅多对于尔斯泰的才能,一贯给予由衷地钦佩和赞赏。

显示着屠格涅夫品格的高尚。也丰富了屠格涅夫的精神生活。

    z、“师友递进”关系要求应有的彼此爱慕、彼此尊重。各自

尊重对方的创作个性的独立与选择爱好的自由。要托尔斯泰跟着屠格理

夫走.是不可能的:要屠格泥夫跟着托尔斯泰走当然也不可能。

其主要原因恐怕正在于:如果那徉,就既不会有屠格涅夫后来的创作成

果。也不会有托尔斯泰后来达到的高度。

    3、“师友递进”关系当中不可能没有矛盾。屠格涅夫和托尔斯泰

两人之间的矛盾有一度甚至尖锐得达到要求决斗的程度。但是。由于存

在着牢不可玻的“师友递进”规律发挥作用的基础,矛盾的双方终究要

通过互谅、互让、各自多作自我批评主动寻求改善师友之间的关系,

增强“递进”的情谊的途径,而使矛盾获得解决的。

                17

    4、“师友递进”规律要求师友之间要大同小异。对于屠格涅夫

和托尔斯泰,他们之间的大同就是真正的文学上的兴趣和发展俄罗斯文

学事业的一片赤诚。至于各自的性格、爱好和习惯生活方式,则可属于

应当互不干涉的“小异”之列。

    5、“师友递进”关系的本质特征在于“青出于兰更胜于兰”在互相

促进的基础上,让后来者居上,百尺竿头再进一步。屠格涅夫同托尔斯

泰的友谊中断了十七年之后,在临终前不久,仍然肯于向“俄罗斯大

地的伟大作家发出呼吁:“倾听我的请求吧,”要求托尔斯泰在文学

事业上继续再作新贡献。果然,后来托尔斯泰又用他的《复活》达到了

最清醒的现实主义这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6、“师友递进”关系不容许搞“近亲繁殖”,甚至搞成一个门阀

宗派。屠格涅夫同托尔斯泰的“师友递进”关系是从根本上与这种现象

绝缘的。不仅如此.就是当屠格涅夫不满足于托尔斯泰的:“一般的友

好交住”,而企图深交时,由于“作得不够谨慎,无意地刺激和冒犯”

  托尔斯泰.结果也在他们之间形成了一条“鸿沟”。甚至于埋下了关

系破裂的种子。难能可贵的是.屠格涅失对这一点能够有自知之明。

    7、在屠格涅夫和托尔斯泰之间的“师友递进”关系中,妒嫉的阴

影也被他们及时地扫除了。这一点的确很重要。“文人相较”,妒贤嫉

能,必然互不服气互相拆台,甚至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干出压制和打击

创新精神,阻碍杰出人才施展智慧、开创用武之地的蠢事来的。

    第四,文学界的“师友递进”关系,是在十九世纪俄罗斯文学作家

群里构成了文学人才链的十分重要的内部动力,“师友递进”作为一条

客观规律,也是形成一个时代的文学人才繁荣期的基本因素。

    当然,屠格涅夫作为世界文学历史上的杰出人才,必然在社会政治

观点和历史作用上要受到他所出身的阶级和所处的时代的局限.这正象

                  18

被他在《处女地》中未能公正描绘的俄国民意党人后来对他盖棺定论

时的评价“….论出身屠格涅夫是地主,论所受的教育和性格他是

贵族,论信仰又是‘渐进主义者”—也许是不自觉地一

他用他那颗敏感的、仁爱的心同情过俄罗斯革命甚至为革命服务过

我国青年中的优秀分子这样热爱屠招涅夫,不是由于他的优美的文章

不是由于他对自然景色的诗意的、生动的描绘,最后.也不是由于由于

对一般人物性格的真实的,不可模拟的、才气磅礴的刻画,而是由于

屠格涅夫是一代又一代青年的理想的诚实的予言人,是他们的无比的

纯俄罗斯的理想主义的歌颂者。是他们的苦难和内心斗争的表现者…

屠格涅夫笔下的许多人物具有历史意义一·…他对于革命的临近和通

过向政府英勇搏斗的方法来实现革命的可能性抱怀疑态度…一重要的

是他用作品里的真挚的思想为俄罗斯革命服务过。他爱护过革命青

年…

    历史可以用作现实的一面镜子。从屠格涅夫跟同时代作家的“师

友递进”关系中。可以启发我们思考有益于加速各行各业多出人才并

使之健壮成长的经验与教训!事实上“师友递进”规律,不仅在屠

格涅夫和同时代作家的相互关系中已经显示出它的重要作用.而且它

对古今中外的文学人才和各行各业杰出人才的成长上,都发挥了不容

忽视的积极效能。正确地认识和评价屠格涅夫和同时代作家的“师友

递进”关系.从中得出有益的启示.必将有助于我国的文艺人才,以

至于名行各业专门人才的迅速成长。对新兴学科一“人才学”的研究

提供宝贵的营养,可以丰富人才学基本理论观点的宝库,同时也利于人类智能的开发!

 

             [马祥飞 录入 23---409]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251-227933.html

上一篇:学导式企业人才的开发和管理
下一篇:关于人才学若干理论问题主要观点综述[7-1983]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05: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