谦谦小舟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liu 心态很老的青年教师,中国中部

博文

[随笔] 学术研究的实用性问题 精选

已有 5689 次阅读 2008-4-20 03:27 |个人分类:个人随笔

研究的东西有没有实用性?往往是评价一项学术工作的重要依据

这个困惑首先来自于自己攻读博士期间的研究工作。我研究的东西有用么?我当时做的是通信网络中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的研究,包括算法、协议等等,但是只能计算机仿真,不便于网络实际验证。2000年左右的时候关于服务质量的文章真是浩如烟海。读博期间,自己曾经问过自己,算法是否可以真正实现或者实用;但是看到大把大把类似可用可不用的文章发出来,自己也就没有仔细想了。

2003年的时候,读到了一个质疑网络服务质量研究的价值的小型会议[1]。其中有的文章[2]毫不客气的指出,网络服务质量的研究太虚了,太多论文凭空考虑网络的实际架构而忽略了实用性,有可能落到个跟IP组播(IP Multicast)一样没有市场的下场。按照这个提法,依我估计,当时已经发表的80%的关于服务质量的国际会议文章怕都是无法实用的。

当时美国较为权威的网络技术的研究者还没有对服务质量判死刑, 在一个档次较高的NSF的研讨会的报告中[3]指出,服务质量的研究对于我们了解网络组件的作用及其能力有很大的帮助。这如同是在说,如果能够给出像Shannon编码定理那样的极限,虽然实际编码达不到,但是可以为研究者们树立一个需要逼近的目标,研究也是很有意义的。

从历史上看,也有很多成果在当时的领域是无人问津的,却在后来发现在别的领域大放异彩。最典型的例子莫如Java语言,一个为了智能设备控制而开发的语言,居然在Internet上面大行其道。这是其原始发明人怎么也想不到的。因此,仅仅从当前的实用程度来衡量和评判学术研究的价值,是有失公允的。

本文的结论,并不是想为哪些“为了发文章而发文章灌水”的人进行辩解的,这只能说明,科学研究工作是难以评估的。有的时候,以时间来冲淡争论、看清结果是比较好的方法。例如,诺贝尔奖项为了实现评估的公平,往往需要10-20年左右的时间来验证科学家的理论成果。

参考文献
[1] Workshop on Revisiting IP QoS: Why do we care, what have we learned? (RIPQOS) in ACM SIGCOMM 2003. Karlsrube, Germany. August, 2003.
http://www.sigcomm.org/sigcomm2003/workshop/ripqos/ripqos-program.html

[2] Gregory Bell, Failure to Thrive: QoS and the Culture of Operational Networking. In  RIPQOS of ACM SIGCOMM 2003. Karlsrube, Germany. August, 2003.

[3] Report of the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Workshop on Fundenmental Research in Networking. Airlie House, Virginia. April, 2003.
http://www.cs.virginia.edu/~jorg/workshop1/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638-22282.html

上一篇:[写作技巧] 转载: 如何组织论文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05: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