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青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uqing1961 读好书明是明非明理, 效前贤做文做事做人。

博文

论科技期刊科技评论栏目的设置

已有 5550 次阅读 2009-3-7 22:50 |个人分类:编辑心得|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科技导报, 评论栏目, 编辑论文

论科技期刊科技评论栏目的设置
——以《科技导报》“半月科技风云”栏目为例

苏 青 黄永明

注:本文刊载于《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9年第1期
  

1 概述
     中国的科技期刊一般以刊载学术论文为主,通常不太重视科技评论,基本都不专门设置科技评论栏目[1]。与中国的情形不同,国外许多综合性科技期刊,如美国的《科学》(Science)、英国的《自然》(Nature)和《新科学家》(New Scientist),都设有固定的科技评论栏目,定期对新近发生的重大科技新闻、事件、人物等进行综述或评论[2]。《科技导报》是中国科协学术会刊,2007年改为半月刊,主要发表原创性学术论文,同时实时报道国内外重大科技新闻,并以办成中国的Science和Nature为奋斗目标[3]。《科技导报》的性质和定位决定了及时报道并评述国内外重大科技新闻,是刊物的一项重要任务。
     自2007年7月始,《科技导报》专门开设了科技新闻评述性栏目——“半月科技风云”。该栏目实行主持人撰稿制度,每期均刊发一篇由本刊记者撰写的科技评论文章,截至2008年第15期,已发表27篇科技评论文章,对扩大《科技导报》的读者群,提升《科技导报》的社会影响,逐步形成《科技导报》的办刊风格,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以《科技导报》“半月科技风云”为例,探讨了科技期刊设置科技评论栏目的意义及作用,分析了科技评论栏目的定位原则和基本特点,围绕着科技评论写作技巧中的有关问题介绍了作者的一些体会和经验,以期对我国科技期刊的发展及其科技评论的创作发挥抛砖引玉之功效。

2 科技期刊设置科技评论栏目的作用
    设置科技评论栏目对更多地吸引科技期刊的读者人群,更快地提升科技期刊的文化品味,更好地扩大科技期刊的社会影响,能起到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科技期刊设置科技评论栏目的作用可从如下3个方面得到体现。
2.1提供读者最新重要科技新闻的信息
  科技评论栏目通常是对新近发生的国内外重大科技新闻进行评述,因而必然要介绍所欲评论的重大科技新闻内容。《科技导报》“半月科技风云”栏目评论文章字数一般在2200字左右,每期通常要评述6-10条科技新闻。例如,2007年第14期题为“生命究竟是什么”的“半月科技风云”栏目文章[4],就对“科学家观测到迄今为止最快的进化过程”、“科学家发现,人类胚胎干细胞可以制造释放干细胞所需的蛋白质的壁龛细胞”、“发现一种能识别肿瘤细胞‘好坏’的纳米级尺寸的新型输送载体”、“动物也会‘乐于助人’”、“最古老物种的基因组与包括人类在内的脊椎动物有很大的相似性”、“基因技术帮助妇女有效减肥”、“太阳系外行星上首次发现水分子的存在”、“外星球生命的形态完全有可能不同于地球生命”、“宇宙大爆炸很可能是由前一个宇宙的灭亡所触发”、“地球直径比5年前缩短了5毫米”、“世界上最大的光学望远镜启动”等11条最新重要科技新闻进行了评述。因此,科技期刊设置科技评论栏目,使得读者在参阅原创性学术论文的同时,还获得了大量的重要科技新闻信息。
2.2表明刊物解读重大科技事件的立场
  英国的《自然》和《新科学家》以及美国的《科学》等科技期刊设立的“社论”等科技评论栏目,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评论员的文章来表达这些刊物对重大科技事件的立场、态度和观点。《科技导报》设立“半月科技风云”评论性栏目也有同样的初衷,该栏目开篇即由本刊副主编主笔,便直接体现了期刊编辑部的立场。此后,《科技导报》特别注重评论写作队伍的建设,每期“半月科技风云”均由本刊长于评论的编辑写作。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半月科技风云”栏目文章实际上相当于《科技导报》的社论,代表了《科技导报》对新近发生的重大科技事件的立场。例如,针对2007年12月29日新修订的《科技进步法》正式发布,《科技导报》2008年第1期“半月科技风云”栏目发表的评论“勇于探索,直面失败”[5],充分肯定了修订后的《科技进步法》中第56条有关“宽容失败”的新增内容,继而评述到“科研成果不是计划出来的,成功与失败相伴,欢欣与泪水相随,这本是科学探索的常态。勇于探索,直面失败,也才能避免为了项目结题而可能做出的种种学术不端行为”。这一观点不仅仅是作者的,它还代表了《科技导报》对这一重要问题的认识和看法。
2.3 树立刊物评判重大科技新闻的权威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包括网络媒体在内的资讯的日益发达,媒体每天都会给读者提供海量的科技新闻,因此,对一段时期国内外大量发生的科技新闻进行价值判断,以便从中选择若干例作者认为最为重要或最有价值的科技新闻进行评述,可以考量评论者(实际上是期刊本身)是否具有高水准的评述能力,是否具有独到的观察眼光,能否得到科学共同体的认可。目前,国内外许多新闻媒体每年年初都要评选上一年度的十大科技新闻,《科技导报》在连续5年开展国内重大科学、技术和工程进展,以及连续2年开展国际重大科技进展评选的基础上,将结合“半月科技风云”栏目文章所评述的重大科技新闻,定期遴选出代表本刊编辑部评判眼光的国内外重大科技新闻,逐步树立本刊在科技媒体界评判重大科技新闻的权威。我们相信,只要建立了科学的评判标准和合理的实施体系并长期不懈地坚持,《科技导报》一定能在科技期刊界树立起评判重大科技新闻的权威,继而不断扩大刊物的社会影响。

3 科技期刊科技评论栏目的定位
   对科技期刊开设的科技评论栏目予以科学、准确、恰当的定位,是办好科技评论栏目的关键。科技期刊开设的科技评论栏目,其定位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3.1  栏目读者定位
   科技评论栏目读者的定位原则上应与其所在的科技期刊的读者定位一致。以《科技导报》为例,“半月科技风云”栏目的读者主要为一线科技工作者,同时兼顾科技管理人员和中高层领导干部。考虑到《科技导报》扩大读者群和满足大众阅读的需要,该栏目还希望吸引高等学校大学生以上学历的人群阅读,这就对科技评论的写作在通俗性和趣味性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2 刊载内容定位
  科技评论栏目评述的科技新闻应具有全局性和重要性,受版面的限制,一般性的科技新闻不宜列入评论范围。以《科技导报》为例,“半月科技风云”栏目评述的科技新闻包括:国内外新近发生的重大科技新闻、重要科技事件、重大科技进展、重要科技人物、重大科技热点等。例如,2007年11月10日出版的第21期《科技导报》“半月科技风云”栏目,本刊记者以“嫦娥舒广袖,宇宙探奥秘”为题[6],以10月24日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的发射及探月飞行为主线,对10月下半月国内外发生的重大科技新闻进行了评述,由此强调“人类探索宇宙奥秘的执着,不仅仅反映在借助‘嫦娥一号’、‘发现’号航天飞机等航天器进行万众瞩目的飞天探索上,更多地体现在立足地球默默无闻开展的一系列实验、运算、观察等科研活动之中”[6]。
3.3 新闻取材定位
  科技评论栏目的新闻取材必须真实、准确、可靠。以《科技导报》“半月科技风云”栏目为例,本栏目的新闻来源主要包括:① 国内外公开出版的学术期刊如Science,Nature, New Scientists, Cell, Physical Review Letters和《中国科学》等发表的原创性学术论文;② 国内外重要报刊如《科学美国人》(Scientific American)、《华盛顿邮报》(Washington Post)、《科技日报》、《科学时报》等刊载的重要科技新闻;③ 国内外重要科技网站如NASA网站、新华网、科学网等发布的重要科技新闻;④期刊自身与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保持密切联系,以便第一时间了解和解读最新科研动态。上述新闻来源都具有权威性、科学性和时效性,并被科学共同体广泛认可。此外,评论者还应注意,评述的每条科技新闻均应标注引用来源,以方便感兴趣的读者进一步检索、查阅;每条科技新闻应尽可能写到具体的科学家或研究小组或研究机构,以便科学家同行读者联系。
3.4 栏目风格定位
  科技评论栏目的文章不同于学术论文,文体应尽量生动活泼,寓学术性、知识性、科学性于趣味性之中[7]。以《科技导报》为例,“半月科技风云”栏目自创办始,基本就固定了栏目及其评论文章的写作风格:① 每期均固定该栏目文章在期刊中的位置(最初位于第7页,后改为第9页);② 每期的评论文章均占1页篇幅,全文约2200字左右;③ 每篇文章都围绕一个主题对所选择的重大科技新闻进行评述,如2007年第19期“半月科技风云”栏目的评论文章重点讨论的是科学家的社会责任问题[8];④ 每篇评论均从正文中挑选出能反映全文主要思想的若干短句(字数控制在100字以内),作为提示语放置正文前;⑤ 同时要求文章的标题简洁、新颖、生动、趣味等。

4 科技期刊科技评论栏目的特点
  作为新闻评论的一种,科技评论具有新闻评论的许多共性。新闻评论是针对新闻所发出的评论,所以它必然以新闻事实为依托;科技评论是一种指定对象非常明确、具体——科技新闻的新闻评论,它也必须以科技新闻事实为依托。以《科技导报》为例,“半月科技风云”栏目主持人必须持续关注最新的科技进展、科技事件、科技热点、科学家动态和言论等科技新闻,每半个月从数以百计的相关科技新闻信息中选取最值得关注的新闻加以评论。但是,科技评论栏目及其科技评论文章又有一般新闻评论所不具备的特殊性,科技评论栏目及其科技评论文章的特点可从以下6个方面得到体现。
4.1 新闻性
     新闻性是科技评论栏目必须具备的基本属性,栏目刊载的科技评论文章必须对已经发生、具有社会影响且公众关注的科技新闻进行评述,叙述科技新闻时要求反映新闻要素必须具备的3W,即What(什么科技新闻), Who(主角是谁), Why(实质内容是什么)。离开了新闻性,科技评论就是无的放矢,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和意义。以“半月科技风云”栏目为例,该栏目每期侧重的内容分国内和国外,评述的科技新闻每期一般不少于8条,其中中国科技新闻不少于2条。考虑到科研水平的差距,如果将国内的科技进展与国外的科技进展放在同样重要的位置来评论,不仅有失公允,还可能造成评论的科技新闻对象在数量上的失衡。换句话说,由于国内的许多科技进展目前还无法与国际上重要的科技进展相提并论,因此,在新闻的选择上,对国外科技新闻的选择和评述不妨以原创性优先,而对国内科技新闻的选择和评述则不妨以政策性优先。例如,“勇于探索 直面失败”一文在讨论《科技进步法》修订的基础上,重点评论了基础研究的重要性[5]。
4.2 时效性
     时效性是科技评论的另一个基本要求。科技评论必须能对新近发生的重大科技新闻作出迅速反应,并及时予以评述,评论的作用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否则,科技新闻时过境迁再作评述,早已是明日黄花,其作用也将大打折扣。《科技导报》2007年改为半月刊,就是为了适应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形势,“半月科技风云”栏目刊载的科技评论文章,尽管其效性不如每天一份的报纸发表的时评时效性那么强,但是,相对于习惯于缓慢节奏、不追求时效性的传统科技期刊来说,《科技导报》仍然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较好地迎接了这种挑战。上半月刊要求重点对本期刊物出版前半个月(上月16日-31日)国内外发生的重要科技新闻进行评述,下半月刊要求重点对本期刊物出版前半个月(当月1日-15日)国内外发生的重要科技新闻进行评述。
4.3 学术性
  科技评论是一种特殊的新闻评论,所评论的新闻都和科技有关,往往涉及科技最前沿的重大进展和重大突破,专业性和学术性非常强。评论者欲对这些科技新闻进行评述,首先必须理解这些科技新闻的报道内容、学术价值和重要意义。“半月科技风云”栏目作者相对固定,不可能熟悉所有的科技领域,因此,一方面,作者除了必须不断扩大自己的科学知识面,经常参加学术会议了解各学科前沿发展动态外;另一方面,作者还应就重点科技问题随时请教相关研究人员,以获得对重大科技新闻比较可靠的价值判断。
4.4 思想性
  相对于每日出版的报纸或是每周出版的周刊,半月刊有更长的周期来沉淀科技评论作者的理性思考,因此,“半月科技风云”这样的科技评论栏目在保持时效性的同时,也有利于致力于对相关科技问题进行深度的思考。这种思考就是科技评论所具有并对作者提出要求的思想性特点。以《科技导报》为例,“半月科技风云”栏目主持人始终保持刊物的独立立场,实时对重大科技新闻事件提出自己独立的见解点,已经发表的27篇评论文章一直坚持倡导科学研究应该坚持的开放、自由、理性、宽容的精神风貌。2008年第10期为《科技导报》“汶川地震特刊”,该期“半月科技风云”栏目以“地震预报与波普尔时代的终结”为题,全篇集中讨论了卡尔·波普尔的科学哲学所存在的改进余地,是地震发生后本刊对地震预报背后所隐藏的重大哲学问题的一种理性思考[9]。
4.5 公共性
    大众性是新闻评论的另一个特点。它要求评论文章总是关注受众最关心的话题,在写作态度上呈现平等、亲和的魅力。对科技期刊而言,这种大众性的特点更多地体现为公共性,即科技评论所探讨的话题应该对不同领域的科学家、工程师受众具有广泛的吸引力。以《科技导报》“半月科技风云”栏目为例,曾有3篇评论文章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倍受公众关注的“华南虎照”事件;这些科技评论从最初的对虎照的质疑到虎照真相尘埃落定后的反思,不仅关注“华南虎照”事件本身,更关注事件背后存在的科学精神、科学诚信、科研氛围等问题。再比如,2008年第12期《科技导报》“半月科技风云”文章“他会否成为第二个陶哲轩?”[10],评论导语从一名中国的数学“神童”引出,但文章所关心的并非该“神童”是否真的能成为像澳大利亚数学家陶哲轩那样的人物,而是关心究竟什么样的环境才不致于使“神童”夭折。我们思考的这个问题对科学界和教育界都是具有公共性的。
4.6 多元性
  时事评论往往就一条新闻发表评论,科技评论往往针对多条科技新闻进行评论,而“半月科技风云”每篇至少要对6-10条科技新闻进行评述,这就使得评论的对象具备了多元性的特点。我们在撰写评论文章时,对每篇的重点新闻——通常为1—2条既叙述新闻事实又围绕主题展开评论,而对其他非重点的科技新闻,则重在介绍新闻的内容同时兼顾评论,更多地是用一些过渡性的评论语句将这些科技新闻串接起来,并力求在整体上统一于文章的主题思想。从本质上看,科学技术知识固然是科技评论的重要内容,但科技评论更多地是一种写作,它要求写作者在语言文字和文化修养上具有相当的水平。因此,我们在追求准确把握科技脉搏的同时,也追求评论文体的美感和阅读的快感。换句话说,科技期刊应该允许和鼓励具有独特风格的、个性化的科技评论写作和话语方式,用“正确”而非“准确”来要求它对科技新闻的表述和评述。一年半来,《科技导报》“半月科技风云”栏目也正是这样实践过来的。
4.7 科普性
  好的科技评论文章实际上就是一篇优秀的科普文章,它通过对重大科技新闻进行评论,及时介绍了最新科技知识、重大科技进展、重要科技成就,大力宣扬了科学精神,为全社会营造良好的科学氛围。因此,科技期刊开设科技评论栏目,实际上也是履行普及科学知识的功能。科技评论栏目的科普特性,对评论作者的写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作者用通俗易懂、深入浅出、活泼生动的语言介绍、评论那些生疏、单调、枯燥、乏味的学术术语和深奥的科技原理等。

5 结语
  1)科技期刊设置科技评论栏目,可提供读者最新重要科技新闻的信息,表明刊物解读重大科技事件的立场,树立刊物评判重大科技新闻的权威,继而更多地吸引刊物的读者人群,更快地提升刊物的文化品味,更好地扩大刊物的社会影响。
  2)办好科技期刊的科技评论栏目,应科学、准确、恰当地处理好栏目读者定位、刊载内容定位、新闻取材定位和栏目风格定位。
  3)科技期刊开设科技评论栏目,应注意掌握好这种栏目所拥有的新闻性、时效性、学术性、思想性、公共性、多元性和科普性等特点。
  4)随着科技重要性的日益体现和不断获得认同,科技评论将变得越来越重要,科技期刊设置科技评论栏目将大有可为。因此,应该认真对科技期刊开设科技评论栏目课题予以深入、系统的研究,并力图有所开拓。

参考文献

[1]  柳珊. 当代新闻评论[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2]  王栋. 对话美国顶尖杂志总编[M]. 北京:作家出版社,2008.
[3] 《科技导报》作者服务指南[J].科技导报,2008, 26(5):18.
[4]  苏青. 生命究竟是什么[J]. 科技导报,2007,25(14):9.
[5]  黄永明. 勇于探索,直面失败[J]. 科技导报,2008,26(1):9.
[6]  苏青. 嫦娥舒广袖,宇宙探奥秘[J]. 科技导报,2008,25(21):9.
[7]  唐维红. 把握关键 突出特色 网络评论的写作与编辑工作管见[J]. 中国编辑,2006,4:51-55
[8]  苏青. 拷问科学家的社会责任[J]. 科技导报,2008,25(19):9.
[9]  黄永明,苏青. 地震预报与波普尔时代的终结[J]. 科技导报,2008,26(10):9.
[10] 黄永明. 他会否成为第二个陶哲轩?[J]. 科技导报,2008,26(12):9.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47-219002.html

上一篇:《科技导报》有关“伊辛模型”问题的启事
下一篇:利用博客窗口 提升期刊影响
收藏 IP: .*| 热度|

3 蒋新正 廖永岩 王桂颖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10: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