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anghaha 性格决定命运,气度影响格局

博文

关于少儿科普话题的一封回信

已有 5411 次阅读 2009-2-26 13:03 |个人分类:科普|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一直想写点东西介绍日本科普和少儿科普的情况,可是一直忙碌,没有太多的时间来做这个事情,前几天和一位做少儿科普工作的朋友书信来往时,提到了这一话题,说了一些自己的粗浅认识,也分享在这里,略去朋友的来信和姓名,只放上自己的回复,稍微修改了一下。希望科学网的各位老师们指导。  
 
 
你好!很高兴收到你的来信,这一段时间因为博士毕业的一些事情比较忙碌,没有及时回复,见谅!
 
关于你的问题,我觉得我还得花些功夫做点调查弄点资料才能回答了。现在先粗浅的说几句,对于国内的少儿科普的情况,我还停留在少年的记忆,所以无从评论,但是个人认为你说的问题应该是国内科普传播的一个弊端,其实国内很多事情都有点崇拜“名”(什么都是越高端越先进越能吸引眼球)和“利”(像你说的科普竞赛盈利为目的之类的)。其实这些东西不是不应该,但不该是主流。
 
日本怎么做的呢,首先,科学事实在一个时期只有一个说法(随着时间的变化当然有可能被修正甚至推翻),传播的时候不该有删减甚至扭曲,这样涉及到科学知识的每一篇文字甚至每一个句子都该由专家来执笔或者判定,少年时候留下的映像在潜意识里会影响孩子将来对事物的判定,这点非常重要。我建议少儿科普的每一篇文字成文后应该寄给该领域真正的顶尖科学家去判定一下,这些科学家当然是很忙碌的,但是一定也很乐意抽出时间来为少儿科普做点事,可是没有什么方式来做,如果你们办杂志的人能够考虑到这一点,为儿童科普和高深的科学家们建立联络,一定非常有意义。这一点我是在图书馆看《牛顿》体会到的,我不知道国内的《牛顿》是什么内容,在日本的版本每期都有大学教授写一个专题介绍科学知识,通常这个教授是该领域的权威,执笔的文字自然是非常正确的,当然,科学的文字容易引起枯燥,无法引起孩子的兴趣,这样就要靠你们杂志的美术编辑和对儿童心理熟悉的专家来配合了,文章配上生动的图片,生动的语言之类的。但我认为,一切的前提是要传播正确的知识,如果过于追逐花样和形式就丢掉了少儿科普的本质,成了少儿科幻做的事情了。
 
 第二,你说的科普脱离生活,这点也是非常容易出现的倾向,也需要科学家和科学杂志的编辑们来协调,还是《牛顿》,每期都有某个学校或者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写短篇的文字介绍一个科学小制作,或者能够亲自体会到自然现象的小装置,一般都是来源于简单价格低廉的材料,自己动手能够很快实现的(我一度有把这些全部翻译过来,贴到博客上的冲动,将来也可以教自己的孩子贴近科学)。其实我小时候读过的《十万个为什么》是不错的书,可是现在看来很多谬误,还影响到了我现在的一些正常的判定,我知道国内现在这样的书籍泛滥,不知道质量有没有提高,当然,这个不是一朝一夕,一个两个人能够改变的。我希望一本定位为少儿科普的刊物应该立足传播正确的知识,其次才是吸引眼球。
 
第三,你问什么样的方式来弄科普活动,我因为身处校园,无从体验太多,只能说说我看到的,每年群马大学都会有“脑的周”的活动,对象就是中小学生,去年的活动还弄得非常大,去市政府弄了一个大厅,主题是“不可思议的大脑”,我的妻子和几个中国留学生都有份参与,他们去做的事情本质上就是做实验,对,就是一般科学研究作的事情,丝毫因为参观对象是孩子们改变,改变的是把简单枯燥的实验记录本变成了画册,生动形象的介绍这个实验的目的,怎么做,结果怎么样等等信息。其实科学的语言和生活的语言是一样的,都是具有逻辑性的故事,如果真实的展现给孩子们,不管他们怎么理解,都只会有益于孩子的成长。说点题外话,每年我们医学部都会有残疾儿童参观实验室,从表面上看真的是风马牛不相及,但是正是反映了日本社会对残障人士的尊重,特别是残障的孩子们,我妻子的导师就是患有小儿麻痹症的人,他照样读医科,留学美国,归国成了教授。这一点观念上的不同,很值得我们中国人学习。话说回来,这样的方式要找有相应实力的学校,我们学校神经学科是比较厉害的,所以能够形成规模,也能够系统的介绍神经学。象我是做血管方面的研究,因为没有规模,实力也不够强,还没有给孩子们做这种科普的资格。我想,这一点如果联络大学的教授们,他们也一定会协助的。
 
现在想到的就这么多,可能有点纸上谈兵,不切实际,希望能有所帮助。我个人认为,无论形式如何,无论是文字还是生活的科普,一定要传播正确的无修饰的知识,这一点应该向日本学习,就是要找真正的专家一起合作去实现,因为这些科学家也是做父母的,更深知少儿科普的意义。
如果让忙碌的科学家来写不现实,至少可以由科普工作者先写出来,让专家们来修改。
 
我推荐一下生命科学领域的专家,神经学---饶毅,蛋白生化---施一公,细胞生物学---王晓东。
 
呵呵,不要怕碰钉子哦!
 
以后我做好功夫有时间再给你回信说说日本少儿科普的情况吧。
 
 祝工作顺利!
 
王洪辉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2446-217293.html

上一篇:2008年美国细胞生物学年会演讲视频分享
下一篇:归来!
收藏 IP: .*| 热度|

2 武夷山 王晓明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08: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