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中的一点缠结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ynthon 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

博文

博士和博导该如何评价?——也谈99%的不合格 精选

已有 13233 次阅读 2009-2-26 14:24 |个人分类:科教评论|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博士, 博导, 评价标准

鸿飞老师的“99%”论这几天貌似又在科学网讨论的热火朝天,引得我也想发表点看法了。

鸿飞老师的观点很简单,以哥伦比亚大学为标准,中国一流的大学和研究所的博导和博士99%不合格;以美国三流大学为标准,中国所有的博导和博士99%不合格。但是其实在后面的讨论里鸿飞老师又加了个限定词:理工科。鸿飞老师首先给国内的博士和博导设定了一个标准,然后说,根据这个标准,99%不合格。

要讨论鸿飞老师那么这个问题实际上转化成了两个问题,即首先,这个标准是否合理;其次,按照这个标准要求,是不是99%不合格。对于第二个问题,由于我没有在国内读过博士,所以无权评论,在这里在下想探讨一下第一个问题,即评价我国的博士生教育及科研,究竟应采取何种标准?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鸿飞老师的标准。 首先,对于中国一流大学,要按哥伦比亚大学的标准来衡量,那么这是个什么标准呢?按照鸿飞老师的限定,特制理工科,那么我们就看看哥大的理工科。根据USNEWS美国大学排名,哥大的理工科排名为:生物学15,化学11,计算机科学18,地学5,数学11,物理学11;生物医学工程19,化学工程44,计算机工程20,土木工程31,环境工程12,材料科学与工程42。平均来讲,理科在10名左右,工科在25-30名左右,平均20名左右。然后,对于中国所有的博导与博士,要按照美国三流大学的标准。我不太清楚鸿飞老师这里如何定义美国的三流大学,但是我们这里不妨采用USNEWS美国大学排名中的tier 3 university来衡量,在这里面,tier 3 university是排名在134到196名之间的大学。也就是说,按照鸿飞老师的标准,中国的一流大学和研究所,博导和博士的要求应该按照美国20名左右的学校来衡量;中国所有的教授和博导的标准,应该按照美国150名左右的学校来衡量。

那么,该如何评价这个标准呢?我个人认为,对于中国的科研,应该有中国自己的标准。

说实话,对于此类问题的讨论,在我长期担任版主的水木社区BBS世纪清华版,也早有过类似的讨论。有一个id叫做yaoyuan7310的网友,观点深得我心,现将他当时的发言摘录如下:

发信人: yaoyuan7310 (师妹们快来看数学家群殴啊), 信区: NanoST
标  题: 纳米、创新及其他
发信站: 水木社区 (Fri May 16 21:45:49 2008), 转信

前几天有人找我,呵呵。说实话,离开学术科研有1年半,在公司里面做研发,有一些感受,想和大家交流一下。
1、纳米到底是不是有用的东西。这个和“科学是不是有用的东西”是不完全一样的命题。以我个人的感受,纳米更多是一个技术问题,其本质是一个应用的问题。那么,是不是在很多材料领域,必须用纳米才可以?在真正的应用中,产品要么是性能超群,要么是成本更低,才有生命力。通常而言,是性价比比现有的东西高才会有前途。那么纳米是否有这个优势。以碳纳米管为例,在结构复合材料方面,它在哪一点上比碳纤维强?我指的是实际的数据上。其他纳米材料也有类似的问题。我一直有一个观点,搞CNT的人要先明白碳纤维是怎么回事。搞纳米材料的人,要先搞明白传统材料,尤其是研究生在刚入手的时候。只有这样,才知道自己做的东西是否真的有价值,是否真的象大家所鼓吹的那么有价值。
2、创新。我们做paper为什么?看到那么多基金申请书,个个声称自己要解决高水平的问题。什么叫高水平的问题?发达国家研究者们努力要解决的问题就是高水平的问题。我们如果解决了,发在影响因子很高的杂志上,全世界的科学家都在崇拜我们,我们很牛气了,国家给我们的拨款物有所值了。然后呢?然后就是发达国家的工厂根据我们的文章制作出高技术的产品,我们再花钱从他们手里买过来。现在我们很多科学家们不就是在做这样的事情并引以为荣的吗?发达国家的学者要研究的课题,是在他们的国家有着深刻的应用背景的课题,如果有突破,就可以迅速的转化成产品。而我们呢?我们跟风,也觉得跟的风光的很,最后呢?相当于我们用老百姓纳税的钱替外国人解决问题,然后再花自己人的钱去买他们的产品。国家给我们钱就是让我们干这个的?真正的创新,应该是立足在我们自己的需求上面。而且我们自己的需求才有自己独特的地方,才更有可能出现创新的种子。如果说以前是没有办法,要交学费,要培养人,那么现在应该改一改了。
3、其实,我更想说的是一个价值观的问题。往大里说没太多意义,不妨往小里说。中国的科学家还是应该先解决中国人自己的问题,再去拯救世界的好。

当时我将此文转载到世纪清华版,引发了不小的讨论,关于讨论的详情,可以参见以下链接:http://www.newsmth.net/bbscon.php?bid=188&id=368331

我自己的观点,首先,中国的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与发达国家不同,这就要求我们的科研侧重有所不同,基于这一点来讲,我们不应该套用国外的评价标准来评价我们的工作(具体论证见上文yaoyuan的帖子)。其次,我国的技术研发模式跟国外也大不相同,很多在国外是由公司来做的研发,在国内都是由高校来承担了,所以,我们的高校和研究所,特别是工科方向的高校和研究所,不可能要求他们像国外的高校一样全力做学术,他们必须承担一些技术研发的任务,这既是中国经济和工业水平发展的需要,也是高校和研究所对国家的义务。其三,基础研究,不可不做,但也不可全做。我个人认为,应该选择一些我们基础比较好的学科,或者与我国工业结合比较紧密地学科,有选择的建设世界一流。陈省身先生在说到中国数学的发展的时候就指出,我们应该集中发展一两个方向做到世界一流,而不必贪多求全,我想,中国科学界的整体发展,也应该借鉴这种思路。对于部分高校、研究所的部分学科,可以按照世界一流的研究水平来要求(比如鸿飞老师做非线性光学,就做到了世界一流,而且,非线性光学很有用!),但是如果说对于中国科学界的整体,我觉得还是要建立起我们自己的评价体系。

作为结尾,顺便再摘录以下上述水木的讨论中一些比较精彩的文字:

   Synthon (合成子·清华大学高分子专业成立五十周年!) 于  (Sun May 18 01:11:35 2008)  提到:

我对于所谓的fancy science向来是没有好感的
我一向觉得,还是要做有用的科学,要么在理论上有用,要么在应用上有用,要么两者都有用。对中国来讲,可能偏重应用更合适一些。
但是说实话,国内现在的一些paper明星,做的东西可以说是理论上应用上都没用。。。
更让我有感触的是作者说的第2点,以前还真的没有想这么深入,看过之后,觉得很有道理
我国现在基本上每年的科技进展,只要发Science Nature的,必然入选,我不觉得这是个很好的事情。。。

基于同样的原因,我个人是从来不自称纳米人的
纳米尺度的研究,只是我们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手段,并不是我们研究的目的

   cic (追寻梦想·淡定生活) 于  (Sun May 18 01:27:44 2008)  提到:

嗯,记得王恩哥当中科院物理所所长的时候,路甬祥来参观
王恩哥说我们所发表重要论文XXX篇,跟国际上什么什么所差不多
路甬祥说你们要解决问题,哪能光看发paper

现在领导来物理所,常常都是带去磁学的韩秀峰实验室,
那个实验室既有好的paper,也有与应用相关的成果,嗯,也是一种变化吧

   Synthon (合成子·清华大学高分子专业成立五十周年!) 于  (Sun May 18 09:58:40 2008)  提到:

用陈省身先生的一段访谈来回答你吧。
陈先生说的“好的数学”跟我所说的“理论上有用”,意思大致相同

  梁东元:那么,什么才算是好的数学呢?难道还有坏的数学?

  陈省身:好的数学就是有开创性的,有发展前途的。好的数学可以不断深入,有深远意义,能够影响许多学科。比如说,解方程就是好的数学。搞数学都要解方程,一次方程容易解,二次方程就不同,等等。这一类的数学是不断发展的,有永恒价值,所以是好的。而不好的数学就是那些仅限于把他人的工作推演一番的研究。还有一些数学虽然也蛮有意思,但也仅仅是一种游戏罢了。

  梁东元:究竟怎么样才算不好的数学,这方面应该也有不少例子吧。

  陈省身:举个例子,大家也许知道有个拿破仑定理。据说这个定理和拿破仑有点关系。它的意思是说,任何一个三角形,各边上各作等边三角形,接下来将这三个三角形的重心联结起来,那么就必定是一个等边的三角形。各边上的等边三角形也可以朝里面作,于是可以得到两个解。像这样的数学,就不是好的数学,为什么?因为它难以有进一步的发展。当然,你可以把它纯粹当作一种游戏,做事累的时候用来解闷,也是很有意思的。再把话说开来,比如现在世界上,还有国内每年发表的论文,多数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平庸之作,只是在已经有的工作上做一些枝节的推广和改进,没有多大的创造性。

  当然,选择好的方向,做好的数学,需要很强的能力。有能力做好的数学的人都是用功的,因为重复别人总是容易一些,但你想创新就要用功。

   stars1986 (La vie est ailleurs) 于  (Sun May 18 10:27:05 2008)  提到:

但这里看到的浮躁之风到处都有
不管哪个系,新faculty都是做生物的,动辄nature,science,
学校新盖的大楼都是生物的
做传统学科的老教授都在为funding发愁
希望国内不要瞎学

   SMTHBIBIAS (圆月豌豆) 于  (Sun May 18 10:40:35 2008)  提到:

纳米机械能加工出大飞机么

   SMTHBIBIAS (圆月豌豆) 于  (Sun May 18 10:42:42 2008)  提到:

投入少姑且不论,一个明显的不好的问题是
很多做传统学科的老师被边缘化了
论文领先,论文优先
职称评不上去
没头衔
没钱,也没项目

   SMTHBIBIAS (圆月豌豆) 于  (Sun May 18 10:48:15 2008)  提到:

传统工业,要是不谈基础的话
那就没法活命了

某些从国外喝了点墨水的人回来给大家定项目技术指标
不切实际,随便一个指标都是国际最领先的
没有基础积累,完成任务只能靠造假



关于《99%的博士和博导不合格》的讨论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361-216733.html

上一篇:博文第二次登上科学网头条
下一篇:什么是好的科研
收藏 IP: .*| 热度|

9 霍艾伦 翟保平 武夷山 刘全生 陈国文 陈苏华 胡健波 迟菲 hjddmsh

发表评论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17: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